分享

书信马拉松||回少年好学的信

 慎终如始zxcy 2021-12-09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Image

Image

Image

回少年好学的信:
回此信,在夜间,灯火昏黄处,银灯弛俊杰,玉砚透书香!此书台联众勉!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的功夫也在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家强,看到这样懂事的15岁少年确实让人欣慰赞赏,所谓可造之才,孺子可教,这些美喻就不用多说了。
古代的弟子拜师,师父首先看的是弟子的愿,《论语》孔夫子有请言其志的课。没有人可以阻挡有志之人,就像没有山能阻挡水一样。

Image

我到余师任之堂跟诊,我第一念头跟别人有点不一样,看到我的《跟诊日记》修订重版,又重新回想起一幕幕跟师场景。
虽然刚开始只决定半个月,但心却想着不能在任之堂只学到东西不留下东西。出于客家人的恩惠思想,滴水涌报,于是坚持每日写日记回向任之堂。老师理顺了我们的思路,我们应该将这种方法通过文书传承出去,以便理顺后来人之思路,令薪火相传,方不负师望。
想不到一念回馈之心、报恩之念,居然成就了批量的文章。如果当时只想学为己用,掏到宝就往袋里收,没学到余师的知识不保守,那么我们现在最多就是一个平凡的医生,很难走到普及、科普、传承中医薪火这条道上。

Image

我在余师那边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氛围成就。那里有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看到的是医书,见到的是临床,面对的是师长作品的高峰,身临其境的全部是药物、汤头。
所以我们那批人,像王蒋、董雪峰,宏姐、阿发、平奎、向辉、宝松,每个在余师的点化下都有自己的成就,正如在武功炽盛的少林寺,自动会有功架子;在英语弥漫的国外,你的口语也突飞猛进。耳濡目染之功也!
可是要有一番独特的成就,还要回归到“知恩报恩”四个字,用现代话讲:我能给学堂带来什么?
用奉献的思维可以广结善缘,用索取的心态很容易行到水穷处。
关于带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带不好对不起的不单是他本身,还是整个家庭、家族跟社会,疫情以后闭诊一直不开,就是基于这点。

Image

因此现在的堂口几乎没有学生,因为大部分已经在传帮带。可依会做视频,带动大家都能做;佳俊会航拍,堂口多了很多拍手;婉瑜会听打,堂口同声听打的水平在猛进;泷清会随身记录,出行师长的言教、记录的习惯得到普及;家林会教书法、统筹,组织,堂口内学生都开始变老师。小梅、九丽、凤容,更是后厨一把手!常做出天香美味,把饮食养生发挥到极致!
最聪明的人不是去取,而是去予。记住唐僧不是在取经而是在予经,因为取的目的在于予,所以一路上贵人缘无数。
因为整个世界太平都需要的道路。在商道上,讲到一个人要领悟,十二个字,其中两个就是“取”与“予”,这不是取多取少,予多予少的问题,而是终极的方向,是人生予思维,还是取思维。

Image

在宗教的因果上,施比受,更有福!学以致用,通经致用,予就是仙佛,取就是鬼怪。这种予的思维不强烈,他学的东西很难致用,这种予的思维不强烈,他学的东西不致用。
孙思邈不是为了后世的寿康,他就不会编《千金方》;张仲景不是为了家族的命运,他不会写《伤寒论》;黄帝与岐伯的对话是在为万世开太平;李时珍的编《本草》也是使天下药能正确使用。
高尚的人他是手心向下的人,就是予的人生。三藏法师看到的大唐经书不全、缺陷、错乱,会使学子思路误入歧途,便有这种取经思想,然后翻译,再予出去给万代子孙。
有句话叫:初心不退,方得始终。这初心就是予的心,现在要予乡村振兴、予脱贫、予技术革命,予智能,建立予思维的人生是光彩的。予能的人生是亮丽的!凡取予,贵分晓,予宜多,取宜少!

Image

我当时在龙江边铺石头路,铺了三年,没有一天不是在密集地铺石头,大部分村民在上面享受成果,我却在享受奉献。
我自己铺的石头,我都没怎么走过,可是我却笑得比任何走过的人都灿烂,实证了取比予更快乐的论点。别说房子会倒塌,连庙宇庵宫都会化为尘土,而当下予的态度,才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在没有名师指引的时候,人很容易走入歧途。
《东周列国志》开篇诗唱道: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什么龙争虎斗
取的思维一出现,乌云密布;
予的思维一建立,晴空万里。
所以我希望所以学子要认真地遥学,去写信函,因为师长的全部在上面,而且要想好自己的决定。
要对每个决定三思,五思,甚至九思,才能够一往无惧,马到功成。(附儒门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辛丑年十月初五曾培杰书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