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卢特:"遵义会议"期间领袖们与遵义美食的轶事

 龙溪文学驿站 2021-12-09

第 685  

"遵义会议"期间领袖们与遵义美食的轶事

◎卢特

毛主席喜爱吃辣椒,大家都很清楚.而在1935年元月9日,毛主席及部分领袖在遵义会议召开期间,在遵义城里都吃过些的什么?可能大家知之甚少。

毛主席与张闻天及王稼祥三人住在老城之外的东门处,住宅原名”川南边防军”第二旅旅长易怀芝(又名易少荃)的私宅,该房建于1933年,座落在桃源山东麓,主楼坐南朝北.是一幢一楼一底,砖木结构的旧式洋房.毛主席住在二楼两室的中间,左间为张闻天,右间为王稼祥。

一 、主席恋上“豆花面”
出门向左走,有一条狭窄的石板小道。该处因居住一穆姓财主,此巷取名穆家巷。这天早上,毛主席轻手轻脚下了楼梯,在院坝里锻炼了十几分钟,然后点上一支烟,随警卫员下了穆家巷。巷口临街处有一瓦房,只见着房檐边高高的挂着一面杏黄色的小旗子,中间一个大大的“面”字,小旗边一周用鲜红色的辣椒图案镶边,在寒风中随风飘扬,甚是醒目。小店内是一张姓人家开的饮食店,早上卖豆浆面,中午卖豆浆饭。该店地处南来北往之要道,再加上该老板经营厚道,不但味道好,而且份量又很足,生意甚是红火。
遵义豆浆面历史悠久,相传清朝咸丰年经四川一张姓人家传入遵义的,再加上遵义的辣椒皮薄肉厚,辣中带香,浓而不烈;而且当地的小豆食加工出来的豆花又绵又嫩,再在辣椒中加上一些“薄荷”(一种香菜)和着面条相拌而吃,特别好吃。
见着热喷喷的豆浆面,主席买了一碗,甚至吩咐老板多加一些辣椒,吃完一碗后,主席双颊微微冒汗,但是,仍觉得不过瘾,又叫老板来了一碗,然后才舒舒服服的慢步经狮子桥向老城走去。到了白公馆后,主席见着小平和杨尚昆向他们隆重推荐了一下穆家巷的豆花面。他们二人听后兴致也很隆。第二天,早上他们也各去吃了一碗。吃后,最后都说:“好吃、好吃”。
1958年,邓小平、杨尚昆、李井泉等再次来到遵义时,也恋恋不忘再吃了一次豆花面。

二、恩来独钟鸡蛋糕
老城十字街第五间和第六间两个小小的门面中,里堂中有一卢姓(现谢氏鸡蛋糕)和田姓人家靠自己烘烤鸡蛋糕谋求营生。“金黄色的表皮,里香内嫩,入口化碴。”
有一天早上,浙江出生的恩来同志路过糕点时,不由自主想去品尝一下。于是,他买了二斤,又在路旁边买了碗豆浆和两支油条,一起吃起来,剩下他给颖超同志带了回去。而且,他还不忘向杨成武和耿飚等同志们推荐。后来杨成武将军在《伟大的转折》一书中说到松软的鸡蛋糕让人垂诞欲滴,而当时任红军团长的耿飚同志在离开遵义的行军途中还风趣地说:“占了遵义城连鸡蛋糕都没吃上,很是后悔。而1927年田家生产的“桂香斋”鸡蛋糕由一朋友带去日本,在日本得到一些友人的赞赏。

三,朱老总喜欢“油炸粑”
遵义的油炸粑,表皮用瓷粑,内里用米豆加黄豆,或其他佐料拌制而成,后在菜油锅炸一下,那颜色黄喷喷。外脆里香甚是可口。
遵义城南面有一座桥名叫——狮子桥,桥头有一个老头名叫唐国清,他在靠近桥头的地方摆了一个小摊,他不分天晴落雨天天都在此摆摊。他卖的油炸粑特别好吃,远近闻名。在老城和坳上一带的老人、小孩都经常来买他做的油炸粑。
朱老总由于出生四川,特别喜欢吃这种带川味的食物。因此,他也邀彭德怀和王稼祥一道去狮子桥吃油炸粑。有一次,彭老总一口气就吃了十五个,引得大家一片大笑和称赞,都说“吃得!”。
关于会议期间的生活起居由于战事期间一般人知之甚少,只能根据一些习俗点滴和个人习惯进行诠释。

 (责任编辑:苏沛婷)

作者简介

卢特:笔名:琵琶,1965年出生,中国致公党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遵义浩特旺商贸公司董事长,遵义晚报特约记者。作品在国防时报、遵义晚报、遵义文苑、黔北作家、红花岗文艺、汇川文艺以及遵义税务刊物和广东惠州龙溪文学等国内多家媒体发表,有散文集《水莲》。


投稿福利与要求
1、平台所得打赏全归作者。打赏金额低于五元(含5元)不发放,用于平台管理。朗读类、音画类作品,打赏由作者与播音、音画制作人员五五分成。打赏在一个月后以红包形式发放。
2、稿件要求内容健康,贴近生活,贴近现实,题材不限,体裁不限。

特别声明:以上文字经作者授权发布,文章版权归龙溪文学和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一经发现,追究责任。杜绝抄袭转载,由此引发的版权问题,由作者自行负责,与本台无关。作者照片由作者本人提供,文章配图来源于作者或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