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风五丈原,诸葛亮北伐大业终究遗憾结束!

 情缘半岛 2021-12-09

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率领大军踏上最后一次北伐之路,这也蜀汉规模最大的一次北伐。
上一次北伐后,经过三年的休士劝农,积草屯粮,训练士卒,蜀汉的军事实力达到了刘备称帝以来的巅峰。
图片
去年,也就是公元233年,南中刘胄的叛乱被马忠平定。马忠是蜀汉除诸葛亮外最成功的少数民族问题专家,南中地区的稳定程度,超过第一次北伐之前的状态。
鉴于此前北伐,多次受困于粮草补给,诸葛亮这次囤积的粮草数量,超过了历次北伐,集中在箕谷南部设立的邸阁。为了避免第四次北伐因道路被冲毁,运粮不济致使功亏一篑的事情再度发生,他从斜谷至剑阁设立了十四个营寨,分屯兵马,维护粮道。
此次北伐,还用上了诸葛亮最新的科研成果“流马”,木牛是单轮的,流马双轮,运输能力比木牛提高了三到五倍,运输困难进一步降低。
诸葛亮外交的成果也得以体现,孙权与诸葛亮几乎同时起兵,迫使曹魏东西不能兼顾,至少也要把大量大量魏军吸引在东线。
准备万全的诸葛亮率领大军十万,出斜谷北伐,兵力相当于曹魏关中集团的两倍(不含可能增援的魏军)。魏军西部战区司令司马懿,率领魏军屯兵于渭河以南,与诸葛亮对峙,再次玩起了传统的坚守不战策略。

司马懿评价说“诸葛亮如果从武功水出兵,依山而往东,确实可怕;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将领们就没事了。
郭淮不认同,也只有他才真正看穿了诸葛亮此次北伐的真正目的。
出武功水向东进攻,可以攻略兵力薄弱的长安,潼关等战略要地,给曹魏造成很大困难,但补给线很容易被司马懿切断,绝对不可能被稳健的诸葛亮采用。站在事后上帝的角度,诸葛亮在武功水以西,渭河以南的五丈原与司马懿拼消耗,真正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陇右。
出兵关中,战役目的居然是几百公里外的陇右?
图片
小编在第一次北伐篇中谈到过,陇右农业不发达,无法完全就地补给,主要粮食由关中运送。关中通往陇右主要有两条路,分别是陈仓渭水道和关陇道,其中运送粮食最经济的,是陈仓渭水道。
旧时,陆地运粮,损耗很大,仅有百分之一二十的粮食运到目的地,更多的被运粮人路途上吃掉了。走水路用船运粮,优势就大得多了,运载量大,消耗少,效率高。
郭淮因此判断,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战役目的,是“断陇”,也就是截断陈仓渭水道这条陇右的粮食生命线,使陇右因缺粮而自乱,这样诸葛亮派出一支偏师就可以轻松占领陇右。
要截断陈仓渭水道,光占据渭水以南是不行的,诸葛亮以大军牵制住司马懿军,一定会派遣部队夺占渭水以北的战略要地北原,从而控制住渭水“制河权”。
司马懿恍然大悟,命令郭淮率军抢先占领北原,修建营垒防御。营垒还未建成,蜀军就杀到了,被占据地形优势的郭淮打败。
诸葛亮见战役目的被识破,干脆率领大军向西开进。
在以司马懿为首的魏军大部分将领看来,这显然是蜀军北原没有攻下,干脆明火执仗地沿陈仓渭水道杀向陇右。个别将领则认为,是去夺占陈仓道上的战略要地陈仓城。
图片
此时,曹魏在陇右的总兵力不到两万,在陈仓的兵力,也就两三千人,在诸葛亮十万大军面前,实在不够看。曹魏西部危矣!众将士纷纷建议主帅司马懿,以大军增援。
郭淮再次反对,认为诸葛亮以大军向西,只是“声东击西”,他真正的目的地,是渭河北岸的阳遂,还是想通过控制渭河南北战略要地的方式,掌握“制河权”,截断陈仓渭水道。
司马懿采纳了郭淮的建议,增强了阳遂防务。当夜,诸葛亮果然杀了个回马枪,进攻阳遂,因魏军已经有备,不得不撤军。
到此为止,诸葛亮所有的战役企图都未能实现,在五丈原陷入长期对峙。
照理说,战役目的难以实现,就应该撤军,或者想办法出奇制胜。熟知兵事的诸葛亮居然按照对手司马懿的设想,玩起了消耗战,常有人以此为依据,指责诸葛亮“不懂军事”。
他们没有注意,诸葛亮此时在渭南开始了屯田。
渭南土地很是肥沃,旧时常有“渭南粮仓”的说法。即使到了今天,也是陕西省最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在此地屯田,再加上箕谷邸阁中积聚的充足粮草,长期坚持,难度不大。
图片
有朋友或许有疑问,古代不打仗的时候,士兵也要吃粮,可为什么不打仗的时候,不缺粮食,而一打仗,就时常出现粮食短缺的状况?
答案之一是,不打仗的时候,军队大多可以就地补给,运输损耗可以忽略不计;打仗的时候,军队大多要离开驻扎地,军粮需要远距离运输。在古代落后的交通条件下,百分之八九十的粮食在路途因运输掉了,非常正常。
诸葛亮就地屯田获得补给,全无运输损耗,辅以后方早已储备的充足粮草。如果长期对峙拼消耗,以长途运输为主的司马懿大军是拼不过诸葛亮的。
有人质疑,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前后也就一百多天,什么粮食可以长这么快?又如何能有效补给大军?
当过兵的朋友则可以完美的回答这个问题。军队营地,不少有部队自己种植的瓜果,生长期并不长,经营得好的,四季蔬菜不断也不稀奇。
诸葛亮就地屯田,种上速生瓜菜即可,不一定非得种大米,小麦这种长周期作物。

诸葛亮屯田的位置,在两军阵前,屯田的人,不只有蜀军,更多的是魏国的百姓,军民关系也很和谐。这也可以证明诸葛亮治军很成功,没有旧时军队常见的军纪败坏,倾犯百姓的现象。(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诸葛亮传》)
在这种很容易受到攻击的位置屯田,司马懿难道不会率军前来破坏,就像第四次北伐诸葛亮破坏上邽屯田一样吗?
假如出现这种情况,那就必然落入诸葛亮的圈套。
屯田本来就有引蛇出洞,调出司马懿军,野战歼灭的企图。蜀汉军自从诸葛亮教演“八阵图”之后,野战保持着全胜记录。
如果长期对峙,先发生粮食困难的司马懿军要么撤退就粮,要么不得不主动与诸葛亮作战。
拼消耗,拼不过。打,又打不过。司马懿的状况事实上是很不利的,但他很快发现了诸葛亮军队的最大弱点,而这个弱点,将是最致命的。
这个弱点,就是诸葛亮的健康!
图片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双方都有使者来往。司马懿从蜀汉的使者口中得知了以下情报。
帝问:“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以上皆自省览。(《晋书宣帝纪》)
于是,司马懿判断:食少而事烦,其能久乎?
诸葛亮北伐之前,曹叡派遣司马懿以偏师抵抗蜀军,御驾亲征前往东线迎战孙权。这也可以看出,对曹魏而言,东吴的威胁远大于蜀汉。
孙权的军事水准实在不敢恭维,曹叡还没有到达,就撤军了。浩浩荡荡的北伐,落了个虎头蛇尾。关中的诸葛亮此时已经成了孤军。
公元234年八月,积劳成疾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星陨五丈原,年仅五十四。事后,司马懿占领诸葛亮的空营,赞叹:“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临死前,下令撤军,以魏延断后,姜维次之,杨仪为代理司令,大军撤回汉中。假如魏延不听从命令,就不用管他,自行撤退即可。
诸葛亮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布置,魏延又是不是真的如《三国演义》中那样,趁势谋反?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期再说。
完。
本文为“职业铲台”原创,首发于公众号“三国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