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福:虎山那个......山 虎山那个......桥

 贝叶闲持 2021-12-09

 光福素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的美称,吸引我的更是星罗棋布的人文古迹。

11月,因循着徐枋《邓尉十景》的记述而来,今年是第四次到光福。这次,潘加炎老师特意请了光福本土人情十分了然的俞宝康老师。俞老师今年已经86岁,精神矍铄。曾编修过《光福志》、《太湖志》,目前在家编修光福村志。

        俞宝康在他的家中

这次,我为虎山和虎山桥而来。

             一

虎山桥为邓尉十景之一。吴中许多的文人名士都歌咏过它。最早有虎山桥记录的为范成大,《吴郡志》。始建无考,初为五孔石拱桥,元朝泰定年间改为三孔,更名泰定桥。

  清代的虎山桥

民国的虎山桥

明代成化十一年(1475)重修,万历年间申时行和里人徐应祥重建,改为五孔,申时行的儿子申用懋为之记。

清代顺治年间重修改三孔,乾隆年间里人徐坚等人筹款重修,徐坚为之记。

民国年间虎山桥坍塌,遂改为三孔木桥,1963年改为水泥桥。

明清的文人除了诗词唱咏,还多次将他载入画册。比如文徵明有《吴中十二景》。

然而,不知什么原因,这座有光福标志的虎山桥却被拆除了。

为虎山桥而建的纪念亭

亭内保留的万历年间的残碑

桥的残迹

俞老师告诉我们说,这座亭子为徐氏后代个人所为。他说他为此去了政府无数趟,建议重修虎山桥。

“很快还会看见虎山桥的”俞老师如是说,不知道是政府的人安慰他,还是他自己安慰自己,抑或是安慰我们。

         二

绕过虎山桥的残迹,我们走向对面的东岳庙。石级而上,不到一分钟的功夫,便来到了东岳庙。

东岳庙不大,还在装修,到处弥漫着一种刺鼻的油漆味。看门的则是俞老师的夫人,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

俞夫人

东岳庙

历史记载,虎山东岳庙,也叫岱真道院,不知建于何时。明朝,山顶建有揽胜亭一座。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由里人黄正彦、顾凤募建。后赵孟頫题:天齐仁智帝殿。明万历四年(1576年)毁。

清康熙十年(1671年),绅士彭珑、申穟、顾起鸿、黄修、顾贽等募建,共计40余间。东岳殿前揽胜亭改建擅胜阁。五间正殿轩昂雄伟。第二进是观音阁。后有重楼斗姥阁。凭栏远眺,山光水色,远树平畴,近在眉睫之间。

1948年,国民青年军某营占用殿宇驻为营房。解放后,殿宇成为光福粮管所粮食堆栈。文革初期,殿宇全部拆除,建筑材料用在光福粮管所四库和塘村卫生站。1992年,村民自发复建殿宇三间。

今年二月间,大殿失火。俞宝康的弟弟俞永康出资90万元重建了大殿。

为俞永康立的记事碑

心里禁不住一阵感概,这和书上记录的东岳庙真的相去甚远。想当年,每逢三月二十八的东岳诞辰,四向八方的人都涌向这里,张灯结彩演剧数日,香火萦绕,热闹非凡。

如果不是门前的独石井依然清澈,我都要怀疑这是不是东岳庙了。

                独石井

一丝疑虑涌上心头,东岳庙不是应该在虎山上吗?那个两千多年前,吴王阖闾养虎的虎山呢?沧海桑田,虽不可能是茂密丛林,至少还有点古木参天吧?

众人哈哈大笑:虎山就在你脚下。

不是,我走了几级台阶,什么时候爬山了?

你踩着的土地就是虎山。

我还是有点懵,虎山刷新了我对山的概念。

黄色寺庙处为虎山山巅

难怪当地的人把“崦”写成“埯”。原来解释出在虎山呢——山角朽成土。

难怪当地的人把“崦”写成“埯”。解释出在虎山——山角朽成土是也。(黄大主编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