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灵恩 | 一代武师王志鹏(一)

 乡土宁海 2021-12-10

王志鹏先生(1901-1985)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王灵恩

乡土宁海特别专题

欢迎提供类似信息

期待出版王志鹏传记

他曾是民国时期宁海武术界德高望重的前辈之一,也是享誉民间的武林高手,更是广大习武爱好者心目中的大神,一位长期生活在长街地区、麾下有着弟子无数,真正的大老本与可敬的大先生。是拳师,也是医家。这位武林传奇人物,他叫王志鹏。一个贫寒之子,如何炼成武林高手的呢?请看“乡土宁海”特别推送的宁海老本王志鹏先生的传奇人生,谨以此文纪念王志鹏先生诞辰120周年。

好动少年
牧童时光

王志鹏(1901-1985) ,又名志文,宁海长街石桥头人。故事还得从光绪二十七年(1901)这一年讲起。时值清季之晚期,也就是民国纪元前11年,在东乡长街青珠村的一个庄户人家,诞下了一个五官清秀个头匀称的小男童。父亲望着这个可爱的小婴孩,乐不可支,想为他的儿子出个响亮的名字,思来想去,还是忖了“志鹏"作孩儿的名字,觉得寓意甚好,也有气魄,这多多少少也寄寓着父辈对他有志存高远鹏展万里的企盼。大概注定他是一个为武术而生的人物,让他落在一个困顿贫寒之家,仿佛上天有意让他自小有了野蛮其体魄、练就其筋骨的体验,也为他日后成就为武林高手,打下其特别能吃苦的根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寒人家添了个口,毕竟也是负担。六七岁光景,被父亲送到长街大湖五份头做牧童。替人看牛,倒也符合调皮好动小志鹏的天性。放牧的时候,他自然免不了玩耍些符合孩童天性的跌扑摔打、棍棒拳脚,也会跟着大人打狮子、舞龙队后面闹着玩。不过,他还是认真地一招一式试学着,倒也学得像模像样。这,显示出超乎他年龄的模仿能力。十四五岁时,他便加入村中狮子队、龙灯队,算是他从事民间体育活动的起始。王志鹏先生在晚年自述文稿中曾提及到这一段时光:“在十三四岁时,在乡下学舞狮子、拳棒,当然是不三不四的胡闹呢。可本性好武,而且好读书。可是家贫,不能如愿。好在逢人必问这一点,正合一句要言本旨,说是敏古好学、不耻下问。四书古文随身不离,一面看牛,一面求学,一面学拳棒----后来有几个字识得,好看小说、武术的书籍。什么道德书及修身养性的也会研究一番----”由于他生性好武,练拳击,习棍棒,很快地便脱颖而出,成为队中翘楚。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不觉也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沪上谋生
精武习拳
民国6年(1917),16岁的王志鹏告别家人,只身赴上海虹口谋生,加入到鲍鸿泰铁箱厂当钣金工学徒。工余时,常与同乡工友坚持读书习武,由于他天生聪慧,他也逐渐被拥为同乡工友的核心。他回忆到:“1917年10月到上海鲍鸿泰箱仔作场当学生,一面做工,一面练武,皆在乡间所学的功夫,早晚不是读书,就是拳棒。书课由商界联合会教师上,但凡一有空便去请教。”当时铁箱行业竞争生意,常有同行挑衅,鼓动社会流氓进厂捣乱。志鹏遂引领宁海工友,以武力护厂。厂主感其护厂之恩,即选送志鹏到上海精武会学习拳术。

上海精武体育会为清季武术名家霍元甲在1910年所创办,1912年首届精武运动会的成功举办,震动沪上,很多人要求参加精武会,会务渐趋发达,于1916年6、7月份正式定名为精武体育会,成了民国时期全国武术高手云集之处。王志鹏回忆道:“对武功,由朋友介绍到北四川路横滨桥精武体育赵莲何(连和)老师。赵师之前即霍元甲老师,赵师的助教王凤春,王凤江、白莲玺又是凤春的助手,姿势很好,年岁差不多,----因为我是学徒,经济很差,会费免付。” 是时,精武体育会所建立后,名师云集,高手荟萃。1917年国术界将国内分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拳术流派。时驻会主教练为黄河流域派谭腿名师赵莲何,据精武会创始人陈公哲云:“赵善功力拳、节拳、单刀、夜战枪,能跳跃,身段灵活,颇明精武宗旨,后升为总教练。”其他尚有鹰爪门的陈子贞(正),陈原为关外有名番子门、又名鹰爪门拳师,初由上海精武会、中国商会、中国商团总会联聘南来,以三月期满,遂由上海精武会独聘为专任教师 (陈公哲语)。”还有属于长江流域派螳螂门罗光(刚)玉、查拳李会亭及其子李龙标与江阴派南拳代表人物陈薇(维)贤等各派名师,其中陈维贤善醉酒拳。

赵连和先生

还有如“杨太极是吴式太极创始人吴鉴泉(1870-1942)的徒弟,徐致一先生后请进会的。”志鹏进入精武会后,犹蛟龙入海,如鱼得水。先学谭腿门,次学功力拳,脱战、大战、上下合战,即拳这一路,我在表演中到处得到成绩显著,而后达摩剑、子午剑、群羊棍、行者棍(即金箍棒) 、五虎枪、抱月刀。此后去鹰爪门练拳及大枪术,以陈子贞先生的大枪术最精。鹰爪功的抓功极难练,先下手而腕肌肉乌青发黑,数月后渐渐生劲。再究螳螂派的功夫,先学奔步,因为螳螂拳的架式多高马,与前学的步法有异,故少练。” 据他回忆:“王凤春、陈子贞、罗光玉(刚玉)、李会亭、马成兴,罗师的特色者,螳螂功最优等,练时拳腿交加,势拍无敌,看似勇猛异常,一交手浮势皆无,才见比时的形式,殊难形容述说了,故我以后更求进步。”他勤学苦练,悉心琢磨,反复体会各派各门的特异之处,识之长短优弊,加之他悟性聪颖,天分极高,晨练夜习,技艺日精。没多么,他就赢得各派老师的青睐与赞赏。

王志鹏之子王必应与他父亲的师弟们合影,中为王志鹏在国术馆的同事张玉坤之妹张兰娴女士


1924年,精武会选送了10名会中精英,赴南京参加全国国术统一考试,其中8名为教师,而学生辈中唯独选拔了王志鹏和杨松山两人参加考试。王志鹏也谈到其中的缘由。他曾回忆道:“当时参加全国国术考试前,本会派我去参加预先选拔,由本会一个较有成绩的同学同我试比。初次比试,两方皆外行,好像我稍占点优,故叫我去参加国考。”八位老师也一同作为精武会代表参加国考,这除谭腿名师赵莲何外,还有王凤春、王凤江、白莲玺、陈子贞、罗光玉、李会亭老及其子李龙标及陈微贤诸等。他在回忆当时的场景时写道:“李会亭武师时约七十多岁了,须发皆白,体质健硕,肉色无异少年,肥瘦适中,在所参加国考的全体人员中,老人要算年龄最大的一位了。”到南京第三天,就进行对击比赛。待到王志鹏上场,因李会亭不服,一定要跟孙禄堂一较高下,经张静江、戴季陶、蔡元培等大佬居间劝和,并买了一些香蕉、苹果之类礼品消气,此事才算了结,但比赛因此也就停搁下来,这在当时也成了一段谈资与一桩轶事。国术考试一事虽因故而止,但志鹏的武术功力已为精武会同仁所公认。返沪后,志鹏又于翌年转入上海国技学会姚馥春处学习剑术、枪法和形意拳,姚师在武坛颇有资望与号召力,他与姜容樵合著《太极拳讲义》在当时拳坛影响颇大。王志鹏求艺心切,为此遍访名师,还到岳州路的北京武士会王恩庆处,学习了青门拳与太极拳。他回忆道:“王恩庆原先是奉天镖师,他本人已腿残,由其侄子代教 。转益多师,技艺日进。

王志鹏回忆少年时跟舞狮队学习的情景手稿


在上海期间,王志鹏与大桥李村的李和富与白峤村的杨明成皆是好友,要谁惹了事情,彼此皆能出肩,相互引为莫逆,关系非同一般,堪称友中“铁三角”。1926年,王志鹏因失业由沪返乡,先后在县城民众教育馆、宁海中学和正学高等小学等处担任武术教师。1930年7月底回上海,逢遇前精武会会长王汉礼先生。见王志鹏仍在失业状态,生活无着,遂由王汉礼老先生介绍他到南京国术馆,并赠给志鹏五元大洋。于是在8月16日,他乘火车来到南京,拜见教务主任朱国福。翌日,又拜见了馆长张之江先生。

需要提及的是,这位张之江 (1882-1969) 馆长可不是一位泛泛之辈,他原是国民军(即冯玉祥西北军)的耆宿,尊为西北军五虎将之首,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北伐底定南京后,他曾任国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兼第二集团军驻南京全权代表,兼任全国禁烟委员会主席。他从自身长期练兵经武和身患重疾因练武术而得以康复的体验中,提倡武术、强身健身,乃向南京国民政府申请建立国术研究馆。1928年中央国术馆正式成立,张之江为馆长,钮永建、张树声、李景林、王子平为副馆长,并有秘书长一人,下设总务、编审、教务三个处;学生班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教学班次。从国术馆的组织架构与领导成员层次看,不少是辛亥元老或军界大佬,可见当时南京政府对国术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向全民推广的决心,非同寻常。

王志鹏回忆参加国术考试的手稿

当王志鹏再度赴南京参加国术考试,时国术馆成立已两年时间。他回忆参加考试时写道:“面考拳、棍、枪、剑、刀五套功夫,录取为(国术馆)练习生。会见全体教师及助手,老少皆喜形相待。”

是年12月初,随国术表演团赴镇江、扬州等地表演。此后,南京国术馆遴选10名拳师组成表演小组,分赴各地表演国术,志鹏与朱国贞、杨松山、田景山等名家均列其中。需提及的是,他与号称“东北三省无敌手的田景山最为要好。他俩经常对练切磋,每周常邀约一道到夫子庙等地游逛,因他囊中羞涩,常让田掏钱买单。后王志鹏忆及此段经历,常常感喟不已。

在国术馆的日子充实而忙碌。他自己用心习练,老师们辅导有方,使他各取所长,为己所用。他先是跟学朱连柯的青萍剑六套484个姿势,他只学了四套,由其大徒弟郭锡三教的,还有学扑击、摔角等技;八卦掌、太极拳等技由马永胜指导; 棍法由黄柏年老师教的,还学了梅花刀枪等技。黄柏年(1880-1954) 是河北任邱人,字介梓,在1928年著有《龙形八卦掌》一书,风靡一时,被武林视为圭臬。王志鹏还跟了一代宗师孙禄堂(1860-1933)前辈,向他学习了形意拳及太极。中央国术馆副馆长、著名武术家王子平先生(1881-1973)也常给他耳提面命。由于诸名师的点拨与指导,加上他不服输的个性及极高的悟性,使他技艺大进。据他所言,初进国术馆首月月考,他先是输给一个比他早进馆的同学,次月就赢了回来。当时馆中负责教务的朱国福主任当着众人的面,表示大家要向王志鹏学习。

黄柏年先生

1931年1月,志鹏被民国政府教育部登记为国术教师。当时提倡学校国术,由八个人为始 ,他负责南京市苍顶、荷花塘、仙鹤街、船板巷四所学校任教,由此他也成为当时将国术教育进学校开先河的人物之一。当时国术馆给了这批国术教师每人发一辆自行车,他每个星期到一所学校教一节课。据说,后因某教师不慎骑车撞了小贩摊头,他就把自行车交还国术馆。当时张之江馆长问王志鹏为何退还车子,他立即回答:“撞了人,有损国术馆的声誉。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深得馆长赞赏。此后,馆里就派专车往返接送他们去上课。同年9月份,张学良视察南京国术馆,看到志鹏与同学们的表演后十分赞赏,并与这批表演者合照留念。遗憾的是,这张有张之江、朱国福等人亲笔签字且非常有历史价值的老照片,惜因“文革而毁之。三十年代初,国民政府为迎接国外元首级重要来宾,有专门迎宾献艺的表演团队,志鹏先生就是国术(武术)表演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

【三集连载,下期更精彩】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