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的街道两边绿树成荫,烈日当头,从街道上走,就像在浓阴里散步。街道的变化这几年特别快,街道两边几乎都变成了一排排墨绿香樟。香樟树有浓密的树冠,整齐的队形,但有些秀气和呆板。春天到来时,树叶纷纷下落,翠绿的嫩叶冒出来,就像一层薄薄的雏鸡身上的新生的茸毛。但给人总是一种单薄的活力,年轻,稚气,于千年古邑有些不配。 这不由得不让人想起那高大伟岸古朴的法国梧桐来。 原来街道两边很有一些法国梧桐,到了深秋的季节,那悬挂的果子,变成纷纷扬扬的绒毛,经常让人睁不开眼睛。秋风一起,漫天的绒毛在空中飞舞,或在地上成团的滚动。于是在新的街道改造时都换成了墨绿的香樟和朴树乌桕和银杏。 然而,法国梧桐真的是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树。在南门口向南的毓秀路段,可以看到粗壮高大的梧桐树,一眼看去,两边的树冠已经连接起来,就像一个凉棚。他们向路中央伸展着粗大的枝桠,地面上伫立着一个人合抱不过来的树干,让你想到的是雄浑,磅礴和大气。人走在树下,觉得谦虚,内心是一种舒心的熨帖。就像一个孩子在老人的搀扶下,摇摇晃晃地过马路,安心,稳妥。 如果车子少的时候,你站在马路的中央向前看,是一个密密匝匝的由浓阴搭起的绿色的通道,或者是一个遮阴避雨的凉棚。感觉就想自己变成一阵舒缓的凉风从这头一直想吹到那头。 法国梧桐厚实低调,尽管高大威猛,但并不张扬。就粗壮的枝干和向外伸展的枝条而言,这个比例恰到好处,顶棚如此巨大的伞盖显得厚实沉稳而谦虚。不像香樟那样油腻,也不像银杏那样富贵,也不像乌桕那样死板,更不像柳树那样轻浮。 法国梧桐是一代人的记忆,七八十年代,满大街的法国梧桐,闊大的叶面,巨人般的躯干,无处不彰显他的伟岸。在雨天,可以在他下面避雨,在酷暑季节,可以在他下面遮阴。看到法国梧桐,说明就到了街上,看到法国梧桐,就有一种依靠。累了,就在他的树根处坐坐,小栖一会。热了,就在他的树冠下,凉一会。下雨,赶紧跑到树下避一会。 法国梧桐是街道的吸尘器,是行人的遮阴伞,到了傍晚又是各种鸟的归宿地,如巨大伞盖的枝丫里是叽叽喳喳的归宿的鸟们,在交流一天的见闻。在中大街,在珍珠路,医院大院,政府门口,原来路的两边都是他们拥挤的身影。而现在都被那些秀气和忸怩作态的风景树所取代。只有毓秀路南门段才看到他们孤独、毅然的身影,尽管只这一段,但他们是那样的坚毅挺拔,默默地坚守着当初诺言。也许在某一天他们也会被连根拔起,起码现在他们还在坚持。 不过,还好,在栖凤路上的两旁,一棵棵挂着金黄叶片的法国梧桐现如年轻的孩子一字排开,沿着栖凤路,一直向前延伸,他们展示着新城的活力,延续着这座古老城市的血脉,泛起溧水人的城市记忆。 法国梧桐古朴苍劲,满身巨大的树瘤写着时间的记忆,刻着岁月的痕迹。他们扎根深土,见证溧水城的变化,透露出沧桑的气息。如果要感受溧水城的城市气息,探寻溧水城的幽韵,就去毓秀路看看那一排默默牵手的合抱之木吧,在那仅存的一排法国梧桐树下走走吧,还有栖凤路那一溜的浅黄,也许你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