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城植物志》编写回顾/童芳/人生16/2021-12-10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1-12-10
作者:童芳;朗读:童芳

内容简介:《通城植物志》于2016年10月正式出版,这本书是我人生中参与的第一本正式刊物,也是我人生中的高光时刻。硬壳包装、近800页的彩色印刷、净重2.8公斤,它的沉甸甸自然不来源于它的体重,编写的历程是金晃晃的回忆,也是我日前工作中稳当当的沉淀。回想起组织与编写过程中的种种,依然历历在目。
  2015年我进入伊美净公司,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担任《通城植物志》的出版秘书。出一本志书,工作量自然是不小的,从资料收集、野外调查、确定植物名录、书稿的编写与排版、植物特征照片的挑选、到后续的反复校稿,从头到尾都在磨炼我的耐心和毅力,也促进我在植物分类方面的学习和进步。
野外资源调查与标本的制作和鉴定,是植物志编写的前提条件。早在2012年开始,刘老师已多次带队对通城的植物资源进行了考察,2015年7月~8月,为了本书的编写,伊美净大部队又一次对通城的植物资源进行了普查。野外调查工作是十分艰辛的。大家伙顶着7、8月的烈日,穿梭在通城县的大小山地林中,不辞辛劳、不敢懈怠,室内标本制作一丝不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通城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经费的保证、周到的后勤工作安排,都为我们的野外调查和室内标本整理工作提供了便利。除刘老师外,伊美净公司的晏启、姬星等、湖北科技学院蔡朝晖老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资源的徐文斌老师、吴金清老师、长江大学的胡蝶老师、等参与了野外调查与标本鉴定工作。
书稿名录的确定是编写启动的首要任务。 名录基本确定后,分类系统的选择、编制大纲的确定等紧随其后。吴金清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的科属分类和排序,并对编写大纲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书稿的编写和出版工作是一份繁重而谨慎的工作,尤其是作为志书,一方面可能在该区域内几十年都不会再有第二本,要保证书稿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考虑到本书的读者主要是县农业局、林业局、中药材厂等常年在野外工作的一线技术人员,为方便他们在野外对植物的区分与辨识,本书的编写体例和风格注定与众不同。书稿从编写体例开始设计,力求清晰易懂,简洁明了,方便使用,增加图片、图标的使用,减少繁琐冗余的文字,力求让使用者对植物的认识更为直观。从《中国植物志》、《湖北植物志》等众多志书以及目前市面上的许多植物图鉴类书籍,尽管趋势逐渐由高清彩图替代了墨线图,但对植物特征的描述依然是长篇大论,描述细致,查询起来费时又费力。本书一改常态,秉承刘老师的科普思想,抓住植物科、属、种的主要分类识别特征,尽量选用肉眼容易识别的分类特征,并结合图片标识,为方便识别物种。为让读者更好的理解植物学形态特征的一些专业术语,我们在每个植物门的介绍时利用植物细节照片、特征图片、解剖图示等方式,简单的科普了各门植物的主要分类特征。
在介绍某个科、属、种时,首先选取该科的主要野外识别特征,分属检索表后,各属的特征描述中挑选该属最主要的野外识别特征,这其中不在赘述科的识别特征。种的特征描述亦遵循此理,不在重复科、属的识别特征。全部文字都力求精简易懂,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完整的意思,如此大大的减少了文字的篇幅。与此同时,在后文中利用图片和标识指示线,指出文字中的那些野外识别特征,如此文字与图片结合的方式,让表述更清晰,专业更容易接受。版式的设计和编辑离不开刘老师的指导思想,与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美编胡博的辛苦。
编写体例和版式一经设计成型,便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仁们的赞赏。大家在看好、期待的同时,也同样觉得这一项创新性的工作量大费时。而我此刻还没有感受到压力,因为我们编写的队伍已经十分壮大,来自各个大学植物学专业的、伊美净16位同仁承担了大部分的编写工作。伊美净有着一群对植物狂热的环保工作者,许多都是在本科、硕士期间就已经经历过野外植物资源调查、室内标本制作、鉴定等工作,对植物分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作为该书的副主编,我参与编写了42科240属572种。伊美净人共完成了156科681属1541种的编写任务,另外,也感谢刘老师的研究生们,他们大多都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环评单位,是各单位生态环评的中坚力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参与到编写工作中来。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大会小会开过许多次,刘老师从编写思想到出版责任,我们铭记在心、落笔谨慎。2000多个种的编写任务和图片收集、查找、整理工作安排到每个人,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期间,每提交一部分稿件后,刘老师会利用自己晚上休息时间,在编委会的群里给稿件的修改提意见,终于在20164月完成了初始稿件的编写工作。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种子植物门,共216911192621亚种133变种7栽培变种2变型,约240万字,约6000张图片,50个印张,伊美净人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编写工作,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
初稿的完成已然是一项巨大的任务,而校稿、磨稿更是紧张而繁琐。2016年武汉炎热的7月,在书稿的排版工作完成后,刘老师、吴金清老师、李中强老师、戴月老师、程丹丹老师以及出版社赵襄玲编辑、兰季平编辑、周婧编辑和伊美净公司的姬星、汤秋云与我,一起在清凉的伊美净神农架基地集中进行了《通城植物志》的第一次校稿,还有湖南师范大学黎维平老师、孝感学院田春元老师、湖北科技学院蔡朝晖老师、黄冈师范学院方元平老师等通过网络给我们分担了部分校稿工作。通城农业局时任的王传雷局长、刘高亮副局长也闻讯赶来,给我们的审稿工作带来了鼓舞和动力。
 图片的整理与替换、指示线的标识也是一项重大的工作,全书初稿的图片的分类鉴定与整理工作主要是由伊美净公司的晏启、刘亮和我共同完成的,图片的要求是每个种要有3~5张照片,其中1张要表现整体植株的形态,其他的细节照片则展示该种植物的主要分类学识别特征。  
本书从版式设计、编写体例、任务分配、初稿、排版、校稿等一直到出版,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一年的时间,从无到有,错误率保持在万分之一以下,这其中凝聚了刘老师和伊美净人的血汗,也饱含了42位编委们的辛勤和付出。
我非常幸运能够参与本书的野外资源调查、版式设计、书稿编写、校稿、出版以及整个过程中的各种联系沟通工作,参与编写了全书四分之一的种类,弥补了我学生时代不认真上课听讲而错过的那些植物分类学知识,也为我目前的生态环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非常感谢刘老师给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机会,也感谢在书稿工作中参与和帮助我的同事和老师们。
《通城植物志》编写回顾一文读后感言
刘胜祥
世人编书被谁看?定位大众人人欢。
现有版本面孔同,我辈弃舟去爬山。
物种识别细挑选,图解设计巧安排。
一物多图排满书,挑灯夜战留辛酸。
磨稿次数知多少,二百万字细观看。
困难重重何所惧,巨著问世心也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