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生命的灯盏 近几天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以下是匆忙中的一些零散感受,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1.语文教学要处理好做题和读书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显然,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多读书是根本,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思考、品味、提升。 少做题绝不是不做题,只是要适量;语文能力绝不是做题做出来的,也毫无必要做太多的题。 2、态度决定成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端正了学习态度,有了足够大的学习动力,其学习效率,学习效果是令人惊喜的! 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教育技巧影响学生。 总之,非智力因素在教育中至关重要。 3、面对现实,努力让不同层次得学生的收获最大化。 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往往是“大家齐步走”,难以贯彻因材施教。 实际上每个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上的收获必然是不同的,甚至差别极大。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所以我们把自学任务布置下去之后,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完成,决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个学生。那样不科学,也不现实。展示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情、能力自由展示,以激发积极性,找到成就感。 4、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小学阶段基本定型,所以小学教育至关重要。但进入初中绝不能放松,要在培养语感上下功夫。 5、写字训练,一要训练技能,二要培养态度,态度比技能更重要。 6、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答案,提高学习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