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感冒不简单,谈谈感冒的辨证论治

 蓝色的贝加尔湖 2021-12-10

感冒,为常见病、多发病,四时皆有。虽属表证。病邪轻浅,但治不及时或治不恰当,致邪气深入,常累及肺脏或诱发宿疾,甚或引起心、肾病证。该病虽极普遍,但若恰当辨证用药,欲收到最佳疗效,却须仔细推敲。现将笔者长期临床辨证诊治体会整理如下。

1

风寒感冒

①风寒表实证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疼身痛,鼻塞流涕,甚则胸闷息粗气喘,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治以辛温散寒,解表宣肺。

方以麻黄汤加味:麻黄10g,桂枝10g,川芎12g,防风10g,柴胡10g,桔梗12g,杏仁10g,甘草3g。

②风寒表虚证

恶寒发热,自汗乏力,头疼身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而弱。

治以发汗解表,调和营卫。

方以桂枝汤为主:桂枝12g,柴胡10g,川芎12g,白芍15g,桔梗12g,黄芪12g,生姜12g,甘草6g,

风寒表实证与风寒表虚证之关键区别,前者是无汗,脉浮紧,后者是有汗,脉浮而弱。

文章图片1

③风寒湿表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重如裹,肢体酸重疼痛,鼻塞流涕,舌苔白或腻,脉浮或浮濡。

治以散寒解表,祛风除湿。

方以九味羌活汤加减:羌活12g,防风10g,川芎12g,香薷10g,柴胡10g,苍术12g,苏叶10g,桔梗12g,枳实12g,甘草3g。

④外寒内饮证

多为素有咳喘痰饮(包括慢性肺及支气管疾患)或肺阳(气)偏虚,外感风寒所致。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疼身痛,胸闷咳喘,痰稀量多,或脊寒背冷如掌大,舌苔白滑,脉浮而弱。

治以解表散寒,宣肺化饮。

方以小青龙汤为主:麻黄10g,桂枝10g,防风10g,川芎12g,白前12g,桔梗12g,茯苓15g,瓜蒌15g,清半夏12g,莱菔子12g,枳壳12g,五味子3~6g,甘草6g。

⑤外寒内滞证(气滞或湿滞)

恶寒发热,无汗,头疼鼻塞,胸闷脘痞,恶心呕吐,或腹痛便稀,舌苔白腻,脉浮。

治以解表散寒,理气化湿。

方以藿香正气散为主:藿香12g,香薷10g,苏叶10g,白芷10g,苍术12g,厚朴12g,清半夏12g,茯苓15g,滑石20g,扁豆花15g,桔梗12g,枳壳12g,荷叶10g

⑥表寒里热证

多为表寒未解,化热入里,或素有内热,复外感风寒所致。症见恶寒较轻,发热较重,无汗或有汗,头疼鼻塞,口干或渴,咽痛或肿,或咳嗽有痰,舌红苔黄,脉浮滑数。

治以疏表散邪,清热生津。

方以柴葛解肌汤为主:柴胡12g,葛根15g,川芎12g,白芷10g,防风10g,银花15g,生石膏20g,桔梗12g,牛蒡子10g,沙参15g,甘草3g,若咳嗽吐痰明显者,可酌加炙麻黄10g,前胡12g,浙贝母15g,瓜蒌15g。

风寒感冒,服药后要避风寒,一般要发汗(或加盖衣被),发汗时,以全身微汗为佳,切不可大汗淋漓。

2

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发热重,微恶风寒或不恶寒,头痛,无鼻塞,无汗或有汗不畅,口干而渴,咽痛咳嗽,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以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以银翘散为主:银花30g,连翘15g,柴胡15g,葛根15g,川芎12g,桑叶15g,蝉蜕12g,桔梗12g,前胡12g,牛蒡子10g,沙参15g,芦根20g,甘草3g。

3

体虚感冒

体虚感冒,不外乎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而兼有正气(气、阳、阴、血)虚者。此时,临证切勿忽略正气不足,且解表方药不宜用烈性之品,否则,解表祛邪而易伤正气,致感冒反复不愈。

①气虚感冒

恶寒发热,头疼鼻塞,无汗或自汗,气短乏力,倦怠肢软,舌苔薄白,脉浮无力。

治以发汗散寒,益气解表。

方以人参败毒散为主:羌活10g,防风10g,川芎12g,柴胡10g,苏叶10g,前胡12g,桔梗12g,枳壳12g,黄芪15g,党参12g(或人参6g),生姜12g,甘草6g,

②阳虚感冒

发热轻,恶寒重,无汗鼻塞,头疼身痛,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浮弱或沉弱。

治以发汗散寒,助阳解表。

方以再造散为主:桂枝12g,羌活10g,细辛3g,熟附子9g,防风10g,川芎12g,柴胡10g,羌活12g,白芍12g,黄芪15g,党参12g(或人参6g),甘草6g,

③血虚感冒

发热微恶寒,无汗头痛,头晕心悸,面白无华,舌质淡苔白,脉浮细弱。

治以养血解表。

方以柴胡六合汤加减:柴胡10g,川芎12g,葛根15g,苏叶10g,葱白20g,防风6g,当归12g,白芍15g,麦冬飞5g,太子参15g,生姜12g,甘草6g,

④阴虚感冒

发热,微恶寒或不恶寒,无汗头痛,咽干口渴,干咳少痰,或心烦及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细数。

治以滋阴解表。

方以加减葳蕤汤为主:五竹12g,白薇12g,秦艽12g,青蒿10g,柴胡10g,葛根12g,桑叶15g,薄荷10g,沙参15g,麦冬15g,桔梗12g,前胡12g,太子参15g,甘草6g。

感冒方药,不宜久煎,一般急火煮沸后5到10分钟即可。1剂药的煎液分2次服用。若病情较急较重者,可一昼夜服1剂,若呕吐明显者,可少量多次饮服。

岳美中老中医言:清代吴翌风《灯前丛录》载神仙粥,专治一切感冒症。凡初得病二三日者,服之即解。法用糯米30克,生姜5~6片,河水两碗,于砂锅内煮一二滚后,次入带须葱白5~6个,煮至米熟,再加酸醋半小盅,入内搅匀,乘热吃粥,或只服粥汤,于无风处睡,以出汗为度。余曾将此方用量略加变通,施于老人感冒,安全有效。

岳老编其方歌为:

七个葱须五片姜、

一把糯米熬成汤,

熬熟兑入半杯醋,

老人感冒保安康。

葱白,辛温而润,是一味发散表邪、宣通阳气之佳品。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谓其“主伤寒寒热”。晋代葛洪《肘后方》载有葱豉汤,治伤寒初起,寒热无汗。方中豆豉功擅解表透邪,与宣肺通阳之葱白相伍,对外感初起寒热身痛者,不失为简约速效之良方。

朱良春老亦有相关用法:

用葱白一握,和米煮粥,粥成,加入食醋,趁热食之,可迅速收发汗解表退热之效。此方又名“神仙粥”。盖藉米粥以助胃气,充养津液以益汗源,托邪外出,对老人、虚人之外感发热更为相宜。

神仙粥做法

1.材料

糯米50克,带须葱白7根,生姜5片,米醋半小盅。

2.做法

将糯米50克冲洗净,加适量水煮成稀粥。再加入带须葱白7根、生姜5片共煮5分钟,然后加入米醋半小盅搅匀起锅。

3.用法

趁热服下后,上床盖被,使身体微热出汗。一般连续服用3至5次,感冒就会痊愈。

4.功效

此粥具有解表散寒、和胃补中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身热无汗,面目浮肿,消化不良等病症。一般不管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此粥都可用,而且,一用即灵,因此名字神仙粥。这比麻黄汤,桂枝汤都要平稳安全,是居家常备的神方。

神仙粥原理

1.“神仙粥”组方比较严谨,方中糯米、葱白、生姜皆温,用于风寒感冒不仅能温暖遭受外界风寒侵袭的身体,葱白、生姜且有辛温发散功效,能将风寒祛出体外,使病情缓解。

医书记载,糯米熬汤后其温暖作用更浓,加之有辛温发散功效的生姜、葱白,确是一种疗效很好的治感冒药膳。

2.“神仙粥”的服用方法也非常符合道医学的道理。“趁热”服和“盖被”均能加强发汗作用,即医书上常说的“覆被,取微汗”之意。人体遭受风寒侵袭后,毛孔、腠理闭塞不通,营卫不和,则出现恶寒、发热、肢体酸楚等症。发汗可使闭塞的毛孔开启,风寒之邪随汗出而外解。

所以,道医在感冒病人服药后,非常关心病人出汗了没有。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只能微微汗出,不能大汗淋漓,大汗淋漓易伤正气。

3.关于加入半杯醋的问题,醋酸敛,用量不宜大。醋有温胃和中的作用,在方中能辅佐生姜、葱白并能防止其辛散过度,故不宜过量使用,以免影响药粥的发散作用。有医书记载醋对“风寒初起,宜忌”,值得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