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对古物的命名或定论须谨慎

 眉州闲人688 2021-12-10

目前,收藏已越来越普及,古玩(文物)鉴定专家在收藏业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由于众多收藏爱好者需要鉴定专家的帮助,鉴定专家对古物的命名和定论尤为重要,必须谨慎,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过去,一些鉴定专家的命名或定论令人遗憾。如1939年3月19日出土的一件青铜器,曾被专家命名为“司母戊鼎”(见附图1)。!当时,许多媒体曾大为宣传,使其名操一时,同时还被作为教材广为流传。其实,专家当时对这件古物的命名并不准确!但有谁知道这个名字一直误导和影响我们几十年呢?随着更多的实物出土,证实以前的结论是错误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于 2011年3月27日将“司母戊鼎”展出并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相关的教科书(教材)也将其更名为“后母戊鼎”!

图片

  (附图1)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后母戊鼎”相片

这次的更名是国家一个实事求是的良好开端,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出土文物得到更名或认可!因为几十年来有些专家对某些古物的类似错误命名或定论还有很多,这里先举二例。

一、如“成化无大器”之说,本人曾经上手过一些非常开门的“大明成化年制”高约50厘米的斗彩花瓶、口径约60厘米的斗彩缸、直径约70厘米青花大盘、能装200斤普洱茶的145厘米高的青花大罐等等;这些可谓是成化的大器!现在许多收藏家都藏有“大明成化年制”的大型陶瓷器物。一些时俱进的专家和有眼光的藏家,能根据这些成化大件器物陶瓷的釉面、釉光、釉色、彩料、发色、画工、胎骨、修胎工艺、造型等等,肯定是到代、开门的大明成化年制的陶瓷大件器物!有些专家之所以(写书)认为“成化无大器”是他们当时没有实物参照,更没有作详细的调查了解;“成化无大器”之说,已经误导和影响学术界、文博界和收藏界几十年了。

1465年至1487年是大明成化的朝代,在没有不锈钢、铝合金、塑料等生活用具,生活用品基本都是用陶瓷的年代,前朝和后朝都有大件陶瓷器物出现,这个二十多年的朝代有大型陶瓷器物的出现是合情合理的!

很多专家在鉴定没有资料记载、没有文字款式、寄托款、标记图形款等的古陶瓷用传(世)品时,也常常用推论和排比的形式来下鉴定结论。田野考古也不例外,同样会用推论和排比的形式来确定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的无名古墓、以及墓里物品的年代等等。

可某些专家在鉴定市场上出现的出土古陶瓷时,往往会忘记用推论和排比的方式来下鉴定结论?这难免作出错误的定论,“成化无大器”之说,就是很突出的一例!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出土实物的不断出现,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 “成化无大器” 是一句无知的结论!同时也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肯定“成化大器”陶瓷存在的事实!

二、如电视台播出的“寻宝”节目,一位收藏爱好者拿了一件“明永乐青花执壶(见附图2)”(或者叫“永乐青花水酒注”)给鉴定陶瓷某“专家”鉴定,该“专家”接过手说:这是一把“花浇”,过去有生产这个,某博物馆里面就有一把,那个没有盖,你这把有盖,是“臆造品”。其实,这位收藏爱好者送来鉴定的是一把出土品,出土品基本没有用过,其盖一般不会打烂或遗失,而用传品的盖更易打烂或遗失。该专家把它命名为“花浇” 、鉴定为“有盖就是臆造品”,是因为某博物馆的那件没有盖。这样的命名显然不妥,这样的结论更不能让人信服!

可惜的是,这件陶瓷珍品“明永乐青花执壶(水酒注)”,就这样被这位“专家”蒙上“臆造品”的结论,给扼杀了!连着这“花浇”的名字,将严重误导、影响许许多多不明真相的观众和收藏人!

由此可见,鉴定专家的命名和定论,从小处说,会影响收藏者的信心,会误导收藏界、学术界和文博界;往大处说,会影响和误导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鉴定专家在对古物的命名或定论时,必须秉承保护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一定要慎之又慎!

图片

(附图2)青花执壶或水酒注,《寻宝》节目某专家命名为“花浇”的相同器物相片  

   参考资料:

           1、《司母戊大方鼎》----http://baike.baidu.com/view/51515.htm

            2、《中国陶瓷》----冯先铭

            3、唐建伟   微信号:TJW687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