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瓷器远渡海外后的新变化

 欢 喜 2021-12-10

18世纪,“中国热”在法国盛行,并对法国室内装饰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东方情调的中国瓷器是法国室内陈设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为配合法国室内装饰的奢华之风,法国工匠对中国瓷器进行再装饰。本文将这种被再装饰的中国瓷器统称为“后镶金瓷器”。这种改造折射出西方对不同器型、纹饰、釉色的中国瓷器的接受程度,从中可以感知中西方审美、文化艺术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由于中西方生活方式及审美方式的不同,传统中国瓷器无法直接应用于欧洲人日常生活之中,但是后镶金瓷器的再装饰改变了中国瓷器的原有器型,其功能也随之变化,这让将原本的日用瓷器当作陈设品使用成为可能,也让陈设瓷器有可能被改造为日用品。

中国瓷器远渡海外后的新变化

清康熙青花五彩凤穿牡丹纹盖罐 保罗·盖蒂博物馆藏

在欧洲开始订制特殊器型的瓷器之前,通过加装金属配件来改变中国瓷器的器型及功能,是欧洲人获取理想瓷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即使是18世纪订制瓷兴起之后,后镶金瓷器的热度依然不减。其原因一是订制瓷的价格十分昂贵,使其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二是镀铜装饰在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影响下被广泛使用,不仅应用在后镶金瓷器之上,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壁炉、家具和工艺品等之上。

中国瓷器远渡海外后的新变化

清康熙孔雀蓝釉竹节笔筒 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藏

18世纪后期,新古典主义兴起,来自古希腊的器型大范围流行起来,将瓷碗改造成双耳杯的做法愈发常见。这种双耳造型最早出自古希腊陶器,如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法兰苏奥大陶瓮、双耳陶罐等。中国国家博物馆也曾展出多件被改造成双耳杯的瓷碗。它们皆装有双耳、高座和饰边,将附件连成一个整体,并将瓷碗嵌入其中。

中国瓷器远渡海外后的新变化

清康熙茄皮紫釉暗刻木兰纹花觚 保罗·盖蒂博物馆藏

常见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器型的改造,还包括为中国瓷器添加兽足底座。这种兽足底座多仿自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其中最常见的是狮爪形和羊蹄形底座。如从庞贝古城中出土的公元1世纪的青铜火盆的盆底有三个狮爪装饰足,火盆和足的连接处饰有狮头雕塑,火盆外侧下方也有口部衔环的狮头装饰,为搬动火盆时的把手。

中国瓷器远渡海外后的新变化

法国 安妮·瓦莱尔·克斯特 《蓝色瓷瓶中的花束》

与之类似的装饰样式常出现于这一时期后镶金瓷器的金属底座之上。如清康熙茄皮紫釉暗刻木兰纹花觚的金属底座,即以四个狮爪装饰足作为支撑。1776年,安妮·瓦莱尔·克斯特创作的油画《蓝色瓷瓶中的花束》中表现的后镶金瓷器就是狮爪形三足底座。此外,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藏清康熙孔雀蓝釉竹节笔筒、清乾隆洒蓝釉缸的兽足底座皆为羊蹄形。

中国瓷器远渡海外后的新变化

清乾隆洒蓝釉缸 保罗·盖蒂博物馆藏

除了对古代器型的单纯模仿之外,法国人还试图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出一些新的器型。法国路易十六时期,工匠们创新出一种名为“雅典娜”的家具样式。路易十六本人即拥有一件如此样式的家具。这种家具虽造型特殊,但无固定功用。法国1773年的一期《先驱报》中有一则评论宣称这种家具有八种用途。这一类型器物的设计灵感可能来自同时期出土的三足器物,如现藏于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一件出土于庞贝古城伊希斯神庙的三足祭祀法器。

中国瓷器远渡海外后的新变化

“雅典娜”家具 卢浮宫藏

1780年,古铁伊尔以大理石为主要材料制作了一件“雅典娜”家具。五年后,他的同事汤米亚又以中国瓷器为主体制作了一件“雅典娜”家具,即上文提及的被改装成鱼缸的清乾隆洒蓝釉缸。这两件“雅典娜”作品的样式与装饰较为相似,但后者的高度要低于前者,这应是汤米亚为配合中国瓷器的实际尺寸而做出的调整。另外,由于后者的用途是养锦鲤,为了符合人观看的最佳高度,这件后镶金瓷器的器型被设计得较为低矮。“雅典娜”样式的镀铜工艺美术品在18世纪晚期非常常见,以瓷器为主体的器物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内容节选自《美育》2021年第2期

《中西交融 远渡新生

——法国新古典主义影响下的后镶金中国瓷器》

中国瓷器远渡海外后的新变化

《美育》2021年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