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7、红楼梦:宝黛爱情的成长

 云影品红 2021-12-10


说明:此文乃参考了一些资料而成,谨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和敬意。

曹公对宝黛爱情着墨很多,可以这么归纳宝黛的爱情:一见如故——两小无猜——暗生情愫——彼此试探——互明心迹......

先说“一见如故”

黛玉进府,宝黛初见,黛玉是大吃一惊: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何等眼熟。宝玉更是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说他胡说,宝玉说:“虽然未曾见过她,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正是“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王蒙先生解读得很精彩。

虽然没见过,但我们上辈子就认识就有交情就相亲相爱过。这是精神上见过、气质上见过、梦幻里见过、灵魂的火花撞击过。这不需要论证,这不是科学实验,这就是感觉。面善的意思,也是看着熟悉、看着顺眼、看着舒服、看着合适。

接着宝玉细细打量黛玉,书中就把宝玉眼中的黛玉形容一番,就是前面所讲的罥烟眉含露目等,这娇弱的、漂亮的妹妹已经住进他心里了。然后宝玉一副自来熟的样子,先问人家读什么书,不等回答,接着就问黛玉的名,然后就自作主张地给黛玉取了个表字叫“颦颦”。

颦是皱眉的意思,黛玉的眉头有点皱,而且皱得很好看。当然不是东施效颦,黛玉本身就貌比西施么。这贾宝玉根本就没把自己当外人,我是你哥哥,你是我妹妹,我要给你取个表字,而且还颇为自得地觉得自己取得很好。

第二阶段:两小无猜

黛玉六七岁进府,进府后和宝玉一起住贾母处,两个人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这便是两小无猜阶段。没想到忽然来了一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似乎把黛玉比下去了。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宝钗好像紧接着黛玉进府的,但是根据文本内容,宝钗在贾府的第一个生日是十五岁,那么她进府时应当有十四岁了,就是古人按虚岁算,也有十三岁,那么宝黛就在十一二岁之间,两个人已经一起生活了五年左右,即宝玉说的: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得这么大了,她是才来的。

所以说第三回和第四回之间可能有个断层,相隔了好几年的时间。古人早熟,几年过去,宝黛之间已经渐生情愫,只是他们自己还没明白地觉察到罢了。

第三阶段:暗生情愫

宝黛经常在一起,如果见不到宝玉,黛玉便觉得闷闷的。宝玉要和秦钟去义学上学,又不是出远门,也忙忙地至黛玉房中来作辞。

宝玉道:“好妹妹,等我下学再吃晚饭。那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劳叨了半日才起身。这就是两个人已经互相爱上了,只是还处于朦胧阶段,加上年龄小,心里还不太明确。

宝钗受到贾府上下人的喜欢,黛玉心中不忿。其实她不忿的是宝玉有可能喜欢上宝钗,谁喜欢宝钗和她关系都不大,只要宝玉不喜欢就行。于是黛玉的心事多了,烦恼多了,每每无缘无故地生宝玉的气,即书中写的“求全之毁,不虞之隙”,就是为了追求完美,难免互相责难;即使亲密无间,也难免会有误会。

于是黛玉动不动误会宝玉,生气口角。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玉前脚去宝钗处,她后脚就到,借手炉的事敲打宝玉。宝玉去宝钗处玩,听见说史湘云来了,和宝钗一起来到贾母处。黛玉问他到哪里去来,他说从宝姐姐家来。黛玉生气了,说亏得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来了。宝玉被她逼急了,说:“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她那里一趟,就说这话。”这下黛玉生气了,回敬了几句,赌气回房自个儿生闷气,宝玉赶来宽解,两个人在那里死呀活呀地斗嘴,宝钗跑来推走了宝玉,黛玉更伤心了,闷向窗前流泪。宝玉没多会儿又来了,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说到最后,黛玉说:“我难道为叫你疏她?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记得八七版红楼梦首播时,小地方电视机还不普遍,我们是大家一起在学校的放映室看的。八七版红楼梦弱化了黛玉的诗意,放大了她的缺点,只看到她经常都含嗔带妒的,动不动就生气了,所以看到她发脾气,有的同事就笑,说:“气了,气了,又气了!”

当时报刊上也有评论,说林黛玉可怜不可爱。这是八七版对黛玉的定位不准确,也是人们对黛玉的误读。在宝玉与黛玉的恋爱中,黛玉充满了年轻女子的小脾气,是非常可爱的。宝玉呢,林妹妹永远没有错,即便林妹妹错了,也是宝哥哥赔不是。如此无原则和颠倒是非,都是因为爱。

女人的小脾气都向着珍爱她的人撒,一哭二闹三上吊,也还得有人肯买单么,否则你都可能死了八回了!若是一个女人不对着你哭,不向你笑,不拿你撒气,不向你唠叨,如果是恋人,那么可能离分手不远了,如果是夫妻,那么这婚姻可能已经亮起红灯了!

当然动不动就寻死觅活的不属此例,遇上了那样的人物,弄得整日提心吊胆的,不管是老公还是老婆,还是趁早休了为好!

第四阶段:彼此试探

如果贾宝玉之前还不十分明白黛玉为什么动不动生气和着恼的话,那么进了大观园后,他渐渐地懂得了。

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这里的读书估计是诗书,不是宝玉讨厌的仕途经济类八股。

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没人知道宝玉此时的心事,其实是他到了青春期,开始有了烦恼了。于是茗烟找了许多书给宝玉看了,于是便有了共读西厢的美丽画面。

宝玉用西厢记里的词向黛玉表白:“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这下黛玉生气了,说宝玉用这些淫词艳曲、混账话欺负她,说要告诉舅舅舅母去,还眼圈都红了,不像是做样子么。

这有一点奇怪,你林黛玉不是爱贾宝玉吗?人家宝玉喜欢你,用莺莺和张生的关系比喻你们俩,你恼什么?

看起来黛玉有点无理,我要你爱我而且只爱我一个,但又不准你明白说出。这是封建道德对黛玉的桎梏,她既想追求爱情的幸福,又受制于封建礼教的羁绊。黛玉爱宝玉,但是她是个遵循传统道德的千金小姐,她要的是家长的允许和明媒正娶的婚姻,而不是幽期密约、逾墙钻隙的偷情。所以她生气是真,要告宝玉是假,不过是吓吓宝玉,避免他继续说这样的混账话。而宝玉呢,立即告饶,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然后就来一通胡诌,什么掉到池子里被癞头龟吞掉,变个大王八给你驼碑等等,逗得黛玉破怒为笑,而且笑得十分开心。然后调侃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她说的也是西厢记里的语言。后面还有两句对话,宝玉说你说的是什么呢,我也告诉去。黛玉说你能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这其实就是向宝玉说:你喜欢《西厢记》,我也一样喜欢。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是宝玉对黛玉又一次试探。

读西厢在两个人心里留下了爱情的甜蜜和波澜,两个人之间自然有互相牵挂和惦念。宝玉是懒懒的,腻腻烦烦的,无精打采的,顺着脚,一径就来到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潇湘馆,黛玉是“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这“顺着脚”很妙,好像脚认识路似的,其实是他走惯了这条路,根本就不须低头看路了。宝玉在窗外听到黛玉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心花怒放地连忙跑进去,巴不得她再说一遍,走近前搬她的身子,黛玉奶娘说妹妹睡觉呢,等醒了再来。黛玉马上翻身起来说:谁睡觉呢!她根本不希望宝玉走。宝玉看到黛玉“星眼微饧(xíng),香腮带赤,不觉神魂早荡”,这是一个少年男子见了一个睡美人的自然反应,何况两个人还是恋人。

黛玉耍赖,不承认她说过“睡昏昏”什么的,宝玉说:“给你个榧子吃呢!我都听见了。”这个榧子,有人说是食指和拇指弹一下,有人说是在黛玉的脸上轻轻拧一下,存疑吧。紫鹃倒茶,宝玉对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你叠被铺床?”依旧是西厢记里的语言。前次说的是我是什么你就是什么,这次是“同鸳帐”,也就是想上床了!

这下黛玉是真的生气了,哭着下床来就往走,这令人不解。

黛玉热烈地爱着宝玉,但是不允许宝玉对她有轻薄的言行。她是大家闺秀,不是尤三姐,可以坦然地向姐姐说明自己对柳湘莲的矢志不渝的爱,也不是司棋,相思难解,就和表弟在大观园中偷偷私会。

有时候啊也觉得他们爱得好苦好难好麻烦,要是能像影视剧里演的,找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大观园中就有么,女的在前面跑啊跑,男的在后面追啊追,或是像老外那样不管车流人流还是河流,隔得老远大叫一声“我爱你——”,然后彼此飞奔过去热烈地拥抱在一起,多省心啊!

宝玉和黛玉不同。

一,他是男人,没那么多束缚和忌讳。

二来他和袭人已经试过云雨情,与秦钟有过暧昧,有了那方面的体验,渴望和心爱的人有进一步的关系。

三、他和花花太岁薛蟠、妓女云儿一起喝酒玩笑,身上有纨绔少爷习气。

但是他尊重黛玉,珍惜黛玉,一见黛玉生气了,马上就心下慌了,忙赶上来说:“好妹妹,我一时该死,你别告诉去。我再要敢,嘴上就长个疔,烂了舌头。”此后,宝玉也真的再没有这样的轻薄玩笑了。

两个人闹得最凶的也是最后一次吵闹是在清虚观打醮后,因为张道士为宝玉提亲,两个人心里都不自在。

宝玉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黛玉偏生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于是爆发了一场大闹。

金玉姻缘是宝玉的死穴,不能提,但黛玉偏偏提了。宝玉越发觉得逆了己意,心里干噎,口里说不出话来,便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宝玉,咬牙恨命往地下一摔,道:“什么捞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说是赌气,其实是向黛玉表忠心,我砸了这劳什子,那就没有什么金玉姻缘了!

两个人闹得惊天动地,贾母王夫人不知出了什么大事,急匆匆赶到潇湘馆,结果宝玉也无言,黛玉也无话。此事怎生言?能说吗?袭人是后头来的,不摸头脑,紫鹃了解全过程,可是敢说吗?贾母横不讲理地把紫鹃和袭人骂了一通——舍不得骂她的一对心肝宝贝,就只有责骂下人啰!

贾母的表现耐人寻味。过了一日,是薛蟠生日,家里摆酒唱戏,来请贾府诸人,宝玉黛玉都没心情去。贾母原想趁到那边看戏,帮助他们和好,不想又都不去。老人家急的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自己抱怨着也哭了。

贾母一边抱怨他们不省事,说明还把他们当小孩子。小孩子嘛,吵架角逆是常事,大人还没气过他们就和好了,你老祖宗操什么心?还着急得哭。不是冤家不聚头,什么叫冤家?民间就是夫妻的代称,就是你欠我的,我欠你的,一辈子掰扯不清又分拆不开。常人聚头,偶合萍踪;冤家聚头,永结连理。也就是贾母已经把他们看成一对了!

这次算是气得最久的了,也不过三天,照例又是宝玉上门赔礼求情,两个人复归于好。宝黛的彼此试探,到此结束,此后二人之间就再也没有争吵了!

第五、互明心迹

接下来是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宝玉一句“你放心”,胜过千言万语。老外们爱说“我爱你”,这其实是单一的表达,是从一方发出的,对方未必就会回应,你爱别人还得人家也爱你么。但“你放心”这内涵就丰富深刻得多了,是海枯石烂不变心的表白,是“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誓言。

自此浮云消散,明月照人来,宝黛的爱情进入了成熟期,再也没有彼此猜忌的烦恼,而只有婚姻不定的忧虑。最明显的,黛玉变得大方而开朗了,再也不拿金玉姻缘说事,更没有动不动生气,欢笑的时候多,忧伤的时候少了,和宝钗也变成了姐妹淘。

看黛玉和宝钗那么好,宝玉反倒有点失落。他之前苦恼的不是黛玉老是针对宝钗和他,拿金玉姻缘说事吗?现在人家两姐妹好了,他怎么反倒觉得自己落了单?恋人的心思真实说不清。

小时候三日恼了,两日好了。三十回吵架后和好,流泪眼观流泪眼,无语凝噎;诉肺腑时忘了忌讳,你为我拭泪,我为你擦汗。现在彼此心迹已明,已不必多说。所以当宝玉拉着黛玉还要说话时,黛玉说:“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都知道了!”二人的心早已连接在一起,不再需要其他语言了。

宝黛之爱是一种心灵结合的、高洁的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意蕴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爱情故事。因为,他们的爱情不单是两情相悦,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默契、志同道合、互为知己的爱,因此,这种爱才显得格外优美、动人。情到深处,已浑然忘我,情至于斯,已不用再谈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