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五彩缠枝牡丹纹尊 顺治初由于日明末的战乱,景德镇一度处于瓷业生产的衰败期。 根据《景德镇陶录》的记载,顺治十一年(1654年)开始恢复官窑,主要烧造大龙缸,但没有成功;十六年(1659年)又奉命烧栏板,但也没有成功;十七年江西巡抚张朝璘奏请停止。这说明顺治官窑的烧造技术水平是较差的,传世的顺治官窑器也十分少,有的也比较粗糙。 清顺治青花五彩锦鸡牡丹纹尊 传世的顺治青花瓷,以民窑器多见,其中在国内的以庙宇中佛前供器,如净水碗、对瓶、香炉为多,也有少量笔筒、盘、碗等物;国外则是传统的各类出口日用瓷。青花色泽有两类,出口瓷都比较青翠,庙宇供器则显得稍为灰暗,其图案花纹又多为云龙、兽石及八仙、罗汉等传统题材;但出口瓷则仍沿袭明末的山水加题诗的所谓“画诗”题材。在顺治十四年以前的青花瓷题诗,往往用隶体书写,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清顺治青花洞石楸叶诗句盘 清顺治青花花鸟纹盖罐 顺治朝的颜色釉制作,处于明末战乱后的衰败期,仅见酱色釉、黄釉和白釉数种官窑器,大多是盘类,有的刻有暗龙,底书“大清顺治年制”行书六字青花双圈款。盘的底部往往有窑裂痕。 清顺治茄皮紫釉暗刻云龙纹盘 清顺治黄釉暗刻云龙莲瓣盘 顺治彩瓷以明末外销瓷的品种为多,主要是釉上五彩,以白瓷器上加绘纯粹釉上彩色,如黄、绿、红彩为多,其黄色呈淡色,红色亦较淡,容易褪脱,很少见万历朝的那种青花间装五彩。少数官窑器有“大清顺治年制”行书青花六字青花双圈款。 清顺治五彩朵兰怪石纹筒式瓶 官窑器多书“大清顺治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有的款字不太规整。大多有双圈。已发现的堂名款有“继善堂”、“百花斋”、“梓桑轩”、“西畴书院”、“露庵”等等。 清顺治青花“加官进爵”图盘 顺治官窑处于衰败期,因此官窑器并无精致之作。民窑的出口瓷仍在继续生产,有一些青花器仍沿续明末的制作,如无纪年,很难区分。和明末出口青花瓷一样,有些器物比较精细。顺治瓷就国内所有传世器看,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胎质、釉质均较粗,釉色发青。 ②多数器物的口沿抹上一层淡酱色。 清顺治青花云龙纹炉 ③有的盘底往往有窑裂痕。 ④康熙时盛行的双圈足,顺治器亦有。 ⑤炉一类器物的底足均为饼底实足。 清顺治五彩牡丹玉兰纹花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