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大帝最喜欢的瓷器之———红中带绿的豇豆红

 眉州闲人688 2021-12-10

图片

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

图片

高温铜红釉中,和郎窑红齐名的,还有豇豆红,清雍正、乾隆间所著《南窑笔记》亦称吹青、吹红,所谓吹红,即豇豆红。旧说豇豆红是清康熙朝新创的品种之一,近年景德镇明御窑厂旧址发现了宣德红釉器,看来康熙豇豆红,也是仿宣德的品种。

图片

清康熙豇豆红釉菊瓣瓶

图片

豇豆红以其淡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而得名,其浅红娇艳之色,又好像小娃娃之红脸或如粉红之三月桃花之色,又如美女微醉之红颊,因此,又有“娃娃脸”、“桃花片”和“美人醉”之称。

图片

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瓶

图片

豇豆红器,一般为器内白釉,器外壁为铜红釉是分几次吹釉,而后高温烧成。由于吹釉的层次不同,在烧成后,釉中必将出现水渍般的现象。更由于釉中微量的铜,在烧成过程中氧化的作用,而产生绿色的斑点,犹如绿苔,俗称苔点,在浑然一体的淡红釉中,掺杂星点绿斑,相映成趣,如用清人洪北江咏苹果绿诗“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来描绘,真是恰到好处。

图片

清康熙豇豆红釉洗

图片

豇豆红烧成难度极大,很少大件器。所见传世品主要有印盒、水盂(太白尊、马蹄尊),有暗花团螭装饰。小洗、柳叶瓶、菊瓣瓶等等少数小件器,最高的亦不超过20厘米。

图片

清康熙豇豆红釉龙凤团纹太白尊

图片

其器底都有“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官窑款,由此可见,豇豆红器主要是清康熙宫廷内的文房用具。雍正时期曾烧制过,但釉色灰暗(俗称乳鼠皮),都属不成功之作,雍正以后已不再烧造。

图片

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

图片

由于豇豆红器物罕价昂,本世纪初期,出现很多仿品,但釉色不如真品的幽雅娇艳,而往往偏于灰暗,水渍斑状显得刻板,而且瓶类的口部不见绿色苔点,器底款字不规整。也有的仿品由于未能从真品直接翻制,因此其器形如与真品对比,有很多不一致地方。

图片

清康熙豇豆红釉盖盒

康熙高温铜红釉制品,以郎窑红和豇豆红为著,但除此两者外,还有霁红(又称祭红、鲜红)器。霁红既不像郎窑红的浓艳透亮,也非豇豆红之淡雅柔润,而是一种失透深沉的红釉,呈色均匀,釉如桔皮。

图片

清康熙霁红釉笔筒

图片

器物有瓶、盘、碗之类。器底除部分无款外,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双圈楷款,及青花“大明宣德年制”两行六字双圈楷款,这些显然都是官窑祭器。

图片

清康熙霁红釉梅瓶

图片

釉如桔皮、失透深沉、白底官款这三者是康熙霁红区别于郎窑红器的显著特点。

图片

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瓶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