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刷子李》两课时有感

 部编版大语文 2021-12-10

回想多年来听课一直秉承也许大概差不多的原则,多说优点准没错。自从参与新的教研模式新的评课方式给我很大的冲击,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大脑里旧的思想会跑出来和这些新思维做斗争,终于彻底让自己除旧立新是从自己上完校级公开课开始。

今天,听完《刷子李》第一二课时,我和一起听课的同事都有很强烈的感觉,三个很重要。

第一:就是整体感知环节的设计很重要。第一课时最能吸引我们的是整体感知环节设计地很有层次感。让学生追踪“白点”,引出每次“白点”出现的心情图,心情和“白点”所描述的事件双线进行,让学生在聚焦白点的同时紧抓心情的跌宕起伏,让学生看着板书用连接词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达到了对整篇课文结构的认知,又对内容能概括地叙述。

第二:教到哪儿,朗读到哪儿很重要。这篇文章的语言文字正面侧面描写都特别精彩,两位老师在语言文字的品析中都做到了以读代讲,让学生读读得有感觉,读得饶有兴致。第一位老师在第一课的教学中,很有艺术性地把长句子变换成诗句,从而达到了诗般的形式美感,让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朗读的基调,从而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语言的音律美。让我特别有感触,比平时让学生画节奏线更有艺术感。

第二位老师在第二课时采用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刷子李之所以技艺高超,是因为自己给自己立下哪些李氏门规,根据学生的反馈把刷子李的门规整合成“民国风”,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个李氏门规不仅为刷子李本人立,还为他的徒弟立,更为找刷子李刷墙的顾客立。这个环节把学生带入一个技艺高超的行业大咖面前,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什么叫派头,那就是在一个行业中达到顶级的技艺。通过一次次的朗读把这种从心底产生的敬佩之情,用非常神圣的情感传达给我们所有参与听课的老师。

第三是:读写融合输出端口很重要。读是为写做准备的,每课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最后输出的端口“写作”服务的。这两节课每个环节的设计看起来都有为“输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服务,但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与预设有些出入的地方,老师尽量在以学生的生成为主,迁移引导的力度有些泛泛而谈,让学生最后输出要写这个环节找不准重点要写什么,导致写出来展示的片段也是学生的泛泛之作。要彻底让学生告别泛泛之谈,就要老师严格一课一得,不能贪多求快,而应该可以在精彩的部分做足,比如第二课时的《李氏门规》可以让学生通过这个门规,整合认识什么是正面描写,什么是侧面描写,让学生深刻地明白正面与侧面描写交融,能使人物的特点更深刻,人物的形象更饱满。从而设计的读写融合点从能更好地落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