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手记

 部编版大语文 2021-12-10


教学目的:

1.认识“依、尽、欲、穷、层”5个生字,会写“依、尽、黄、层”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诗题。

1.今天,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伙伴,它叫什么名字呢?请看大屏幕!

生:“鹳雀”。 

师:同学们发现“鹳雀”这两个汉字的秘密了吗?

生:“鹳雀”是鸟类,所以带有“鸟”字边和“隹”字旁。

2.是的,鹳雀是黄河滩上常见的一种鸟,黄河岸边的永济县有一座楼,就是因为常有鹳雀飞来,因此这座楼叫“鹳雀楼”。

3.今天我们要一起去看“鹳雀楼”,现在这座楼可有名气啦,那是因为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写下了一首名扬四海的诗——《登鹳雀楼》。

二、初读正确。

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让这座楼世界闻名的诗是什么样的呢?很想读了吧,那就赶紧开始读吧。直到自己会读通顺再停下来。

2. 指名读。

3.师根据孩子读的画出节奏线。

三、再读理解。

1.一天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一幅美景展现在他眼前,他看到了什么?请你用圆圈圈出来。

生:诗人看到了白日、山、黄河、海。

2.对,同学们请看文中插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夕阳快要落山了,海水那么蓝,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美。

3.是啊,多么美妙的画面,王之涣用十个字就能表达出来。读读看哪十个字?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师:十个字就把白日黄河,一山一海勾画出来,真不愧是好诗。脑海中想着画面再读读这两句呢?指名学生朗读诗句

师:“依”,是个生字,怎么记

生:“依”是左右结构,我用加一加的办法来记,单人旁加“衣服”的“衣”就是“依靠”的“依”。

师:你不仅能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依”字,还用了“依靠”这个组词语的办法记住“依”的意思真了不起!“依”这个字原来就是衣服里面包裹着宝宝,(出示字源图)后来演变成这样的左右结构,“依”字表示依靠的意思。请同学们看老师画太阳依靠着大山,慢慢地就要下山了。

3.太阳落到山那边去了,山那边的景色怎么样呢?黄河流入大海了,大海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诗人多么想看得更远,看到更多的美景啊。他该怎么办呢?王之涣急啊,你能给他出出主意吗?

生:诗人啊,你想要看得远,就要再爬上一层楼。

生:诗人啊,你想要看得远,就要再爬得再高些。

师:诗人是这样想得吗?读读看。诗人的办法是什么?

生:更上一层楼。

师:这里的一层楼说的就是刚才同学说的再爬一层楼这样对吗?

生:不是就一层,就是要爬得更高一些。

师:对,古人就用“一”这个数字来泛指很多层。

4.情境引读:你看,王之涣想要看到更远更美的景色,他就要努力地再上一层楼,这就是……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们使劲儿登上母子塔最高层,看到鼓浪屿上的郑成功石像,还看到浩瀚无边的大海,可真美,这就是……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们学习努力,一天进步一点点,为了取得更好地成绩,老师总是这样鼓励我们……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三读出情。

1.四句话,二十个字,描绘了一幅美景,告诉一个道理。难怪这首诗这么有名,让我们闭上眼睛,美美地回忆背诵一下这首诗吧。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古名句,千古名诗,千古名楼永留我们心中。

五、检查生字学习,指导写字。

1、名诗中有很多生字,你还记得吗?看林老师的生字卡,如果记得,就请点点头,如果不记得赶紧找书拼读一下。

2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交流书写要点。

3、师范写

4、生练写

板书:

    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     看得远

更上一层楼     登得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