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倾其所有,开了这家书店

 恰妮斯虫 2021-12-10

忘了具体是哪个时间点,我们萌生了开书店的想法。

只记得当时我们同在一家出版公司,某天中午在煎饼果子摊前,我看见煎饼果子老板的女儿趁中午放学的空档过来给父亲帮忙,想到自己小时候也喜欢给开小店的妈妈帮忙。只不过那时我太小,空有一腔热忱却只会添乱。

我对张说:“感觉开个小店还挺不错的,你知道吗?我的梦想就是开小店!”我把尾音拖得很长,想让这句话看起来尽量像个玩笑,虽然这其实就是我的真心。

而我什么也瞒不了张,他都懂。过年回老家,他笑着跟张妈说:“曹蓉的理想就是开个小店”,说这话的口吻分明像是在分享一个小孩子的秘密,没想到张妈的回应是:“开小店挺好的呀。”

以玩笑的方式透露了心声,又以玩笑的方式得到了长辈的肯定。于是我们可以毫无挂碍地付诸行动了。

但原本张是没想过开书店的,他更长远的想法是经营一家出版公司。做书,是一件他觉得很难得的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事业。

而说到开书店,从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久之前我们就计划来南京,张已早早在网上搜罗了很多找店铺的渠道和资源。

起初我们打算把书店开在家附近,玄武湖旁,南林周边。那里有个庞大的社区,叫做锁金村,据说孟非和张嘉佳早年就住在这。可惜我们寻遍周围所有转让的店铺,大多索要高昂的转让费,且房屋性质多为住宅,不能商用,无法办理营业执照。

考虑到人流量和消费群体,我们的另一个设想是开在地铁站附近或景区周边。

于是那些日子,我们每天在网上看所有的房源,一遍又一遍地刷新。南京的夏天热得瘆人,太阳很毒,但只要一看到满意的地方,我俩便第一时间跑去看,我们往往比和房主约定的时间还要早,生怕晚了一步就错过。可其实,只凭网上晒出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实地考察的结果总是不如人意。要么周围破败不堪,要么地方过于狭小,要么是住宅性质的房子却办到了营业执照,只因当年走了不少后门需要我们补个至少十万块钱转让费……

一天天的,我们把日子都熬牢了。

张会把所有合适的铺子都分享给我,当时我看到如今换酒书店的所在地,觉得各方面条件都是我们想要的。于是给房主打电话,没打通。张说可能又已经被租掉了。但我没被房主直接拒绝依然不死心。为了不留遗憾,我给房主发了个短信,原原本本地告诉她我们的诉求。结果房主很快回了消息,我们约好时间第二天九点碰面。

第二天我们早早过去,看了看周围环境,觉得除了那条街的足疗店多了点,其他一切都符合预期。张说我们的到来会是这条街更新换代的开始(就是这么有自信)。房东到场后,我们聊了十来分钟就签了合同。延续了将近一个月的找铺生活总算是要结束了。

所以说,凡事要趁早,那天和房主约好十点钟看铺的人只能白跑一趟了。

找到铺子,就要装修了。

这个铺子原本是家花店,墙面全涂成了粉色、紫色,我们认为实在不符合书店的调调。还是白色最为适宜。于是自己买漆回来涂,正式化身粉刷匠。在网上查到资料说涂漆先得涂底漆,之后涂漆才比较不容易脱皮、掉渣。

然而眼瞅着底漆是白色的,涂完一遍后觉得和没涂一样,根本还是粉色。只好寄希望于涂正式的白漆,但涂完之后依然泛着粉色。我和张说,也许等漆干了会好一点。结果第二天来店里依然不够满意,所以干脆所有墙面都涂了两遍,有的地方甚至涂了三遍。

正对店门的墙我们把它涂成了蓝色,蓝色是我们店的主题色,也是南京的城市色。彩色漆不比白漆,涂的时候由于覆盖的层数不同,总会觉得哪里深了哪里浅了,于是那两天我拿着把小刷子补了不知多少遍。

涂漆工作完成后店里味道很大,于是张买了超大的空气净化器天天吹。幸运的是,书店开张后很多人问“真的是才开业吗?怎么一点装修的味道都没有?”不过这也要拜我们超慢的装修速度所赐。

书店面积很小,展示空间有限。张决定把一整面墙全部填满书,所以定制了实木的书架直接撑到天花板。我们又开始了木工的生活,整面的书架花了两天时间才全部装完。因为担心书架不稳当,我们在书架和墙之间还用了三角铁连接。

进门处的位置实在有限,只能安装窄窄的搁板。装搁板需要钻孔,我们先是在宜家买了电钻,结果发现功率太小,只能做拧拧螺丝这样简单的活,钻孔就不行了。索性又买了博世电钻,这才能钻出孔来。后来我算了一下,买电钻花的钱都够请工人打好几次孔了。

搁板配备的膨胀螺丝需要我们打孔四公分,可任我们怎么努力都无法超越三公分的极限。混凝土实在强大,我们只好妥协,又买了小一号的膨胀螺丝。花费好几天工夫才把全部搁板装上。

装完搁板再装小书架,装完小书架再装吧台,装完吧台再装收银台,装完收银台再装二楼书架……

之前犹豫窗口究竟要用吧台还是茶几、小沙发椅的组合。吧台似乎过于常见,但我后来转念一想,如果是大学室友结伴来玩,四个人齐刷刷坐一排在窗前多可爱呀,最终决定还是设计成吧台的形式。

定制的吧台和原有的框架严丝合缝,完美化作了一体。

现在,我们都成了干体力活的一把好手。张一个人拼好了二楼的中岛柜,我也能独自在窗前装上一整排爱迪生灯泡。

为了办营业执照,张跑了一趟又一趟工商局,每次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小插曲打倒重来。

办照期间,我们习惯观察街边各种小店是否有营业执照,发现在南京无照经营是常态;做店门头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研究其他店铺门头用什么材质、是否可供学习。

本来朋友要帮忙为我们做logo的设计,可是由于她的工作太忙,我们不好意思催人家。张自己动手做设计,不仅做了logo,还把名片、明信片同时折腾了出来。不得不佩服他的效率实在惊人。

直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弄完了,才正式开始了进货这项重要工作。

我想要的小店不只是有书的,张想拥有的“商业帝国”更是丰富得多。多年奔走的淘货经验,张已然成为了一名“购物战士”。

也许每个人的愿望都与童年经历有关,我的小店里要摆满我爱吃的零食。因为小时候妈妈开店,除了做衣服,还卖文具、零食……日子更艰难的那段时间,妈妈还卖早点。但即便我的家里就是开小店的,我却没怎么吃过店里的零食。

妈妈说冰棒得到八岁以后才能吃,小孩子是不能吃的,我信了。四五岁的我也分不清“元”和“角”哪个单位更大,因为某天别了一根“五角钱”的新发夹,还觉得给家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内疚了好久。在想象中,五角钱几乎是一元钱的好几十倍。太贵了。

所以我要过上想吃什么吃什么的生活,好好弥补童年的缺失。

张说自己小的时候,在家门口的书店里长时间看书会被人赶出去。所以我们的书店不能这样,一定要所有人想看书就看书。书的塑封显然是个尴尬的存在,所以大家想拆就拆。张还说自己以前总是不舍得买书,但有些书当时错过了之后再寻会十分困难,所以我们店的每一本新书都会打折。尽管中国的书价真的不贵。

我们还想让每个人都收获小时候逛文具店的欣喜,所以精挑细选了很多小玩意儿。

二楼有一架旧书都是之前我们在各地淘来的。有的来自上海文庙、嘉兴月河、天津海河,有的来自香港二楼书店、日本古书街甚至蒙古国的机场书店。每一本书都有张的独家记忆。

南京的夏天太漫长,我们的事情似乎比这个夏天更看不到尽头,总也忙不完。

要给自己设定一个deadline。8月26日开店吧,就这么定了。要在这之前上架所有商品,定制购物袋、录入所有商品信息、编码。工程量大到让人十分怀疑是否能在这一天完成。

以为大不了熬几个通宵就能把所有工作完成,可自己早已不是年轻的少年,接连几天忙到凌晨两三点就已经不堪重负。

最后一天,我们一直忙到上午十一点钟才正式开始营业。

前期没有怎么大肆宣传,进店的多是往来过客。但总算,在暑假的尾巴上,把店给开出来了。

现在一切又回到了起点,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探索;走的每一步,都是负重前行。

仍未知的是这家小店能存活多久,只知道接下来的每一天必将拼尽所有力气,当个好店主。

而回头看看这一切,只想感叹能在23岁时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是22岁的我完全不敢想象的事。


换酒书店 正在营业

地址:南京市夫子庙老门东剪子巷81号

时间:10am-9:30pm(周一上午店休)

欢迎光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