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开太极拳内功入口的“盖子”才能装进内功,惟此“摇头通臂功”

 衆妙之門 2021-12-10

太极拳的内功修炼是按从上向下的次序,从头顶虚领、到松肩、到收敛入脊骨、到腰间、到尾闾、到脚上,一身之内劲劲路贯通;然后再从下向上发放内劲,如泉水喷涌。这叫做“始而意动,以心运气,收敛入骨;既而劲动,劲起于脚,形于手”。

内功起始于头顶虚领与松肩,而两肩称为“肩井穴”,如深井之“入口”也。入口的“盖子”不打开,如何向身内灌装内功呢?

所以,太极拳内功修炼的第一步,就是打开“入口”的盖子,这个就是“摇头通臂功”。

文章图片1

OO一

摇头通臂功,是所有的大师们都没有经历过的精密细微功夫,是极柔软练法之起始

通过练功实践与《太极拳谱》理论学习,可以肯定“摇头通臂功”是太极拳内功入门的金钥匙,打开了这扇大门,练功日新月异,走上一条高速大道,直达“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的内功修炼正途。

李亦畲的《走架打手行功要言》,说太极拳下工之始是“先要两膊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摇头通臂功”就是本源于此。

松肩、沉肘、提顶、吊裆、涵胸、拔背,以上六条凝聚成一股劲,就是摇头通臂功,而枢机与中心点则是“颈椎”。

两手如抱球,左右揉动,“头顶与沉肘”反向对拉拔劲,左手向左揉球则头向右摆,右手向右揉球则头向左摆,如此形成一个不快不慢的摇头节奏,拉松两肩,“肩井穴”打开。

此时两臂贯通的关键之处是“颈椎”,'颈椎的松活'才是决定通臂功的成败,也是内功的真正“入口盖子”。

所有的太极拳大师、宗师,都不许练功摇头,要头部直立上领,极端的还要头顶水碗,这就是“想当然”的练法,以此教人,误人误己。自己没有练出来“极柔软”的功夫与体验,当然不知摇头练功的好处。

摇头才能让颈椎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进而带动整个脊柱的柔活运动,“用进废退”啊。

颈椎松柔有力,就打开了开发脊柱、灌装内功的”盖子“,脊柱向下节节松活、节节贯串,神气由两肩收敛入脊骨、入腰,下沉入尾闾、沉入脚上,这就是“内功”,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

这就如同打开了“井盖子”向内灌水,灌满而后止。然后再由井底向上涌出,就是“劲起于脚,形于手”的发劲原理。这也就是“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的真正太极拳之道。

文章图片2

OO二

“摇头通臂功”练法以单式为主

摇头通臂功以单式练法为主,选择左右对称的招式,如左右抱球、搂膝拗步、倒撵猴、云手、野马分鬃、玉女穿梭,千锤百炼,练到肩、臂、颈椎浑然一体,如同一根橡皮软管任意卷揉一样的感觉,内劲自然会层层向下推进,这是“极柔软”功夫体验的开端。

文章图片3

OO三

中医《内经》的内功复活,意动、气动、劲动古今相同

《内经》的经脉理论应该是古圣人的亲身体验,不然的话,也说不到如此活灵活现的地步。

比如说肩部的“肩井穴”、脚下的“涌泉穴”。肩井是井口,涌泉是井底,用太极拳的内功内劲修炼验证,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由松开两肩、肩井打开“盖子”,然后神气收敛入脊骨,一路沉到脚上,连通脚上之“泉底”,然后泉底之水向上喷涌,就是“神气劲”合为一股的生命活力、蓬勃能量——劲起于脚,形于手也。有此内劲则是活力满满、龙腾虎跃,斗志昂扬,激发出超常的能力,这是内家拳武学修身、养生益寿的真谛所在,也是中医《内经》自医、医人的生命大道体验。

OO四

当今太极之泰山北斗以此文为尊,谁说不可?

每日清晨练功养生从哪儿入手才是天人合一之道?就是从摇头通臂开始。

那些清晨就练跑步、压腿拉筋的练法,实乃粗暴之极。

清晨练内功是顺应天人合一之道,人与山河大地都是刚刚睡醒,朝阳徐徐升起,正是神气由内而外、由心及身发散,此时慢慢导引,以心运气,先摇头通臂,柔活颈椎。

首先打开脊柱的端口“颈椎”,然后由颈椎节节向下贯串,直达脚上,此是松活一身骨节;然后运劲,劲起于脚,以内劲劲路集合神气劲运行,柔若无骨,行云流水,脚下虚实变转,打的是“不稳定平衡拳”。把自己的左腿撤掉,身体向左倒,左脚落下再把右腿撤掉,身体向右倒,始终处于“不稳定平衡的摇摆状态”,两脚转换,变换虚实,气遍身躯,节节贯串,不令丝毫间断。

自己把自己玩起来,劲由内换,阴阳太极都在自己一身之内,就是太极拳。所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乐在其中,不知有天,不知有地,天地间一个囫囵的完人、人世间的一个老顽童是也。

本头条号《太极拳天下第一门》 古典《太极拳谱》中兴第一人 2021/12/10 星期五

文章图片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