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脉硬化斑块

 饶吉星大夫 2021-12-10

                     

人体全身的动脉都是相连通的,在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抽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血管内膜会受到损伤、有“垃圾物质”沉淀在血管壁上,这就是所谓“粥样硬化”。为何叫“粥样”呢?因为这种垃圾物质就像粥一样,一团乱糟糟的。

理论上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发生在全身的各处动脉,但是常见的、比较受医生重视的是心脏血管和脑部血管,心脏血管堵了就是心梗,脑部血管堵了就是脑梗,都是很麻烦的毛病。

但是心脏和脑部血管的检查很麻烦,需要通过CT造影、介入造影等方法,存在贵、慢、有创等缺点。于是在一般人体检时候,常常通过B超检查颈动脉,这里的血管粗大、靠近皮肤表面,可以用B超直接看到。B超速度快、方便、无创、便宜,是体检的最好手段了。颈动脉如果有斑块,意味着其他地方的血管也可能有斑块,尤其是脑部和心脏,所以颈动脉又被称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

相较于身体里其他主动脉,颈动脉较窄,血液有杂质、斑块时更容易堵。另外,颈动脉靠近头颈部会有一个“Y型”的分叉,分叉处形成涡流,要承受更多压力,比普通血管更容易产生斑块。

有研究显示,从十岁起,人的动脉就开始硬化。根据一项研究分析显示,约1/3的中国成年人有颈动脉斑块;中国人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0.70 mm,并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厚,每10年增厚0.08 mm。

一、颈动脉斑块最青睐的几种人

1、有高血压的人

2、血脂高的人

3、有糖尿病的人

4、高龄的人

5、喜欢吸烟的人

6、活动少的人

颈动脉,在我们脖子两侧,用手就可以摸到它在“跳动”,全身的血液都会流经这里。

颈动脉相较于其他大动脉较窄,靠近头颈部会有一个“Y型”的分叉,分叉处会承受更多压力,如果血液有杂质颈动脉更容易产生斑块。

所以,颈动脉也被很多医生称为“反映全身动脉血管情况的'窗口’”

  

60岁以上,

几乎人人都有颈动脉斑块!

跟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颈动脉斑块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受年龄影响非常大。

2017年一项发表在中国循环杂志的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分析显示,中国有1/3成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有调查显示,我国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超过40.0%;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确诊为脑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例,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接近80%;而60岁以上的人群中无一斑块的几乎没有。

大脑需要心脏的供血来为脑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而颈动脉是连接大脑和心脏的重要通道。颈动脉斑块就像厨房下水道中的油污,时间久了会导致下水道堵塞。

所以当颈动脉狭窄堵塞时,不仅会影响大脑供血,也可能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当斑块整块或部分脱落后成了血流中的栓子,随血流到达大脑导致栓塞。《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50%~75%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病变所致,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出现这三个症状,

说明您的斑块可能很危险!

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刘鹏指出,动脉斑块危不危险,在做超声检查时需要关注3点:

1. 检查斑块稳定性

斑块的稳定性主要是看超声结果的回声。强回声是稳定斑块(硬斑块);中等(混合)回声是混合性斑块,处于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之间;低回声是不稳定斑块(软斑块)。

硬斑块:即稳定性斑块,已经钙化变硬,表面有一层比较厚的纤维帽,不容易破裂继发血栓。这种斑块一般通过不断长大的方式造成血管狭窄、堵塞,影响大脑供血。但成长速度不快,诱发卒中的风险就相对较小。

软斑块:即不稳定性斑块,它的纤维帽薄,就像薄皮大馅儿的饺子,很容易破裂继发血栓,一旦血栓堵塞颈动脉,或脱落后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就会影响大脑供血,诱发脑卒中

2. 检查斑块大小

斑块越大,狭窄程度越严重,也就越危险。

如果颈动脉斑块较小,血管狭窄50%以下,无大脑缺血症状,血脂在正常范围内,一般不用担心。可根据个人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治疗,具体请遵医嘱;

如果颈动脉斑块较大,血管狭窄50%以上,可能出现斑块破裂或大脑供血不足,需要药物治疗,并严格控制危险因素;

如果颈动脉斑块大,血管狭窄达到70%,一定会对脑供血产生明显影响,此时即便没有症状,也需积极治疗,甚至需要考虑手术。

3. 检查病变范围

动脉硬化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当血管出现了一处的病变,一定要警惕其他部位的血管,是不是也出现了病变。

而很多人还没有来得及做超声检查,如何判断自己的斑块是否危险?

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刘鹏提到,如果出现这三个症状,说明您的斑块可能是危险斑块,最好在两周之内到医院进行相应治疗:

症状一:一过性视野黑朦;

症状二:短暂的失语;

症状三: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所以,出现这三种情况最危险,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不可大意。

查出颈动脉斑块,如何缩小、消除?

记住这5点!

很多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后发现颈动脉斑块,它会缩小或消退么?

有可能!

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合理治疗,部分斑块可以缩小甚至完全消退。

那么,如何使得颈动脉斑块缩小甚至消退呢?

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老年病一科主任郭艺芳介绍:

第一,要改善生活方式。

即控制饮食、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止斑块进一步增长或增多;

第二,若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还要积极合理的控制血压血糖

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

第三,积极合理的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通过他汀治疗实现斑块逆转的报道并不少见,并且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治疗有助于逆转斑块;颈动脉斑块一般没有症状,有一部分(20-30%)会进展为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腔隙性脑梗塞及严重的脑卒中。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以他汀类药物为主。其能通过降低血液中的LDL-C含量,防止新的动脉斑块形成,但不能消除已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第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是实现斑块逆转的关键。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特别是整体心血管危险水平,确定相应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并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以及他汀治疗使其达到目标值以下。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实现斑块的逆转。如果仅仅是象征性的服用他汀,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第五,对于多数患者而言,只要能够耐受,应该长期乃至终身服用他汀。这是抑制斑块增长的有效措施。间断用药的做法不可取。

最后强调的是,网络上流传的一些产品消除斑块的信息根本不靠谱,请不要浪费钱财并延误治疗时机,建议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没有发生脑梗死等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做好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2、戒烟、酒。

3、如果是不稳定性斑块或斑块伴斑块狭窄50%以上者,无论血脂是否异常,均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使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

4、对于颈动脉斑块伴斑块狭窄50%以下者,如果血脂在正常范围以内,根据斑块的稳定性和用药的风险效益比个体化考虑是否选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应用指征主要参考以下几种情况:

①、有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无论颈动脉有无明显狭窄均应立即接受他汀治疗。

②、有糖尿病的患者,且血脂(LDL-C)>2.6 mmol/L,需要接受他汀治疗;

③、有高血压者,且血脂(LDL-C)>3.4 mmol/L,也应应用他汀治疗将LDL-C降至<3.4 mmol/L。

(以上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不管狭窄程度如何,所有的颈动脉斑块患者都应该进行基础治疗,这是“治本”:包括饮食调节+药物治疗。饮食调节包括低盐、低脂饮食,加强运动,减肥,戒烟等。药物主要包括降脂药(主要是他汀类)和阿司匹林,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压,还应该积极治疗把血压、血糖降到正常值。如果近期发生过脑梗死等缺血性脑卒事件的,则不管血脂是否正常,均应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减少血液中的“垃圾物质”,减少血管损伤,让斑块不再继续扩大,或者延缓其继续扩大的速度。

影像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在50%以下的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调脂、稳定斑块或抗血小板的药物(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以防止并发症。瑞舒伐他汀被认为是最强他汀,可以强效降脂,稳定斑块,全面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而如果斑块引起管壁明显狭窄,狭窄程度超过80%者,建议及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颈动脉的支架植入术,一种是颈动脉的内膜剥脱术。对于狭窄50-80%患者,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症状,斑块的性质及既往的基础疾病来决定是否手术。有颈动脉斑块的人治疗基础疾病显得尤为重要,包括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平时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锻炼,控制体重和腰围。

颈动脉斑块,在颈动脉超声中常有不同的描述,主要有5类:

1.内膜面毛糙

主要是由于少量脂肪沉积于内膜形成的。

2.低回声斑块

含有大量脂类物质的纤维脂肪斑块

3.等回声斑块

以胶原蛋白为主要构成成分的纤维斑块

4.混合回声斑块

是由脂肪、纤维组织、胶原纤维、钙化斑及细胞碎片组成的,部分无回声部位为内部坏死出血所致。

5.强回声斑块

斑块钙化时能够对超声强反射形成强回声,后方的超声被削弱常被称为“声影”。

一般来说,低回声和混合性回声的斑块属于易损斑块范畴,而强回声斑块已经钙化,相对不容易脱落,反而脑梗风险比低回声斑块的要小。

斑块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血管内皮如果是光滑的,那么是存不住东西的,但是如果血管内皮受损,血液中的脂质就会贴上去,脂肪聚集在血管内皮,开始形成新生斑块;

沉积的脂肪超过一定量时,机体会调动吞噬细胞来吞噬过多的脂肪,以达到清除的目的,吞噬细胞把这些脂质吞噬掉变成泡沫细胞,堆积在原位,如果脂肪过多,吞噬细胞会由于负荷过重发生坏死,进而跟脂肪、泡沫细胞等形成“粥”一样的物质,此时,身体会再释放一些因子,让血管壁的细胞变成纤维帽,让这些“粥”状的物质稳定在血管内壁上,这个阶段属于初期软斑块;

这些脂质化的软斑发生变性或者是被钙化,纤维组织增多,斑块就会逐渐变硬,进而钙化、纤维化成血管壁的一部分,从而成为硬斑块,不可逆转。

          ä½“检发现颈动脉斑块,该如何做才好

颈动脉斑块能逆转或是消除吗?

通过斑块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能在脂质沉积、吞噬细胞功能未能完全坏死时及时干预,减少脂肪进入血管内皮的量,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可以阻止“粥”样物质的大量形成。

也就是说在新生斑块时期以及早期软斑块时期,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及时戒烟戒酒,避免血管内皮的损伤,同时通过合理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控制血脂进入血管内皮细胞的水平,将有机会逆转与清除掉早期斑块。

上述事例中的王先生之所以能在一年后清除斑块,就是因为发现时为新生软斑,对于斑块尚处于早期阶段且未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医生建议首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王先生仔细询问了医生有关的治疗方式,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增加锻炼,并且在医生建议下检查了血脂,遵医嘱服用了小剂量他汀,这才能成功消除斑块。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人类健康造成较大威胁,而颈动脉斑块已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有数据显示,超过80%的脑卒中属于缺血性,而其中25%是由颈动脉斑块引起[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0.1 mm,卒中危险则会增加15%。因此,如何防止颈动脉斑块形成是临床治疗重要任务。中医具备通络、活血、降脂等优势,能安全有效的控制疾病发展。因此,对中医治疗思路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颈动脉斑块的病因病机

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颈动脉内壁逐渐失去弹性,脂质沉积,同时纤维基质和平滑肌细胞增殖,发展为颈动脉斑块。中医认为,人体气滞、瘀血、痰浊会造成颈动脉斑块,并且与肾、脾、肝三个器官有密切联系。“痰”是因为气化不利、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异常,水液大量聚集形成。“淤”主要是因为血液停积。“痰”和“淤”与祖国医学中的“积聚”病机相同,有形可见、固定不移。有学者研究显示,气血不畅、肝气虚衰造成的痰淤阻滞是形成颈动脉斑块的主要原因。另外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者吸烟酗酒等伤及脾胃的因素会直接影响气机运行,进而出现气滞、瘀血、痰浊,形成颈动脉斑块。气机运行异常会导致气不行津,血涩不行,停而为淤,最终导致痰瘀互结。而痰瘀互结会进一步影响气机升降,以此形成恶性循环,加重患者病情。

2 治则治法分类

随着中医对颈动脉斑块治疗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中医同仁们提出各种治疗方案,虽然药方各不相同,但主要遵循健脾活血化痰的思路,且药方多以“化痰”、“活血”、“健脾”三种功效为主。

2.1  活血化瘀为主

“瘀”是形成颈动脉斑块的重要原因,可引发栓塞性疾病,因此活血化瘀是重要治疗思路。在研究他汀类药物与中药失笑散联合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研究中,发现中西医联合用药比单一西药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病症,有效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的水平,同时改善动脉狭窄程度[2]。失笑散主要成分为五灵脂、蒲黄,具有散结止痛,活血祛瘀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瘀血停滞证患者。其用于治疗颈动脉斑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2  兼顾化痰散结

“痰结”是颈动脉斑块之根本,血气不畅引起痰瘀互结,因此治疗颈动脉斑块也应该兼顾化痰散结。以理气化痰为主,同时辅以活血健脾的治疗思路,在西藥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调脂汤治疗,结果发现中医联合用药比单一西药治疗疗效更好。有学者认为,颈动脉斑块形成与风痰上扰有一定关联。风痰上扰大多数情况下会伴有血瘀证,可通过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在研究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疾病时,可明显抑制颈动脉斑块形成,治疗效果较好。此药方薤白、半夏、栝蒌实为主,具有通阳散结、行气解郁、祛痰宽胸之功效,在治疗动脉斑块时效果较好。消斑汤是中医常见的用于控制动脉斑块的药方,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化痰功效,且临床疗效较好。可见治疗动脉斑块时兼顾化痰散结也是主要思路。

2.3  健脾治本贯穿始终

颈动脉斑块属于慢性疾病,因此需重视治本,将健脾治疗贯穿始终,主要因为脾可统血摄血、运化水液,是身体气机的重要枢纽。在研究颈动脉斑块治疗时,可通过补阳还五汤治疗,疗效较好。补阳还五汤由生黄芪为主要药物,具有活血、通络、补血之功效,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与治疗颈动脉斑块的药物要求一致。另可通过健脾益气辅以化痰祛瘀之法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较好。研究显示,三参通脉合剂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三参通脉合剂的主要治疗思路为健脾益气养血辅以活血化瘀,可使患者总胆固醇等血脂指标恢复正常,逆转颈动脉斑块形成。可见将健脾治本贯穿始终,有助于颈动脉斑块改善,控制疾病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需遵循整体论治、标本兼顾的思路,充分考虑到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健脾治本三个方面。

3 中医治疗综述

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中医药研究中,有学者将灵芝、丹参、山楂、姜黄、蒲公英、土鳖虫等药材制作成软脉化斑颗粒,可起到化瘀通络、祛浊消斑的功效,稳定颈动脉斑块甚至缩小斑块范围,有利于改善肾虚血瘀体质。土鳖虫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调节血脂以及改善血流的作用,进而实现抑制颈动脉斑块形成。山楂可抑制内皮细胞分泌趋化因子,进而抑制其对单核细胞的黏附,同时较好的保护内皮细胞。蒲公英和丹参就能有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消退胸主动脉,前者还能同时能调节ET/NO平衡,充分发挥对颈动脉斑块的防治作用。

中医认为淤证、虚证是颈动脉斑块的病理基础,治疗仍以活血化瘀、化痰祛湿、健脾益气为主要原则。以赤芍、枳壳、柴胡、川芎为主要药方的精致血府胶囊可用于治疗颈动脉斑块,与常规西药相比,其治疗效果更好。连续服用数月后,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斑块体积指数减少,斑块术减少,且动脉狭窄程度减少超过50%,另外血流阻力指数降低,可见此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即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血管内斑块。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还有多种中药对颈动脉斑块有治疗效果。姜黄素可缓解直至过氧化程度来控制颈动脉斑块形成,蒲黄能明显降低体内甘油三脂、血清总胆固醇等血脂指标水平,并对内皮细胞产生强烈刺激,促进PGL-2的分泌,同时抑制血小板凝聚,起到稳定颈动脉斑块的作用。水蛭可有效抑制凝血酶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凝聚,以此治疗颈动脉斑块。

4 总 结

从中医角度看,颈动脉斑块多属于淤证、炎证,临床也多以痰浊、肾虚和瘀血等症状同时出现。此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复杂,可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分析,归纳并总结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思路,在其治疗方面会有较大突破,可极大程度的提高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治疗效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中医范畴中无此病名。有学者根据其病理特点及发病部位提出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中医"瘀血"、"痰浊"、"脉痹"的范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有本虚标实之分,本虚多为气虚、阴虚,标实则以血瘀、痰浊、寒凝、气滞多见,而"血瘀"之病机则贯穿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整个过程。

当前西医对于本病的处理主要以他汀类调脂稳定斑块、抗栓等药物治疗为主,对于中重度管腔狭窄伴或不伴有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患者部分采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公认的抗as的一线用药,其主要通过包括调脂、抗炎、抗血小板和抗凝、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抗氧化等多种作用机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诸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均是临床常用药物(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8):572-578.)。

然而由于国内大众对于cas的认识不足及惧怕服用他汀类药物带来的诸如肝功能损害、横纹肌溶解、肌痛、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温晓娜.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10(5):357-360.),因而使患者按指南用药的依从性较低。近年来中医药大多从痰、瘀、毒、虚等方面对cas进行辨证论治,血塞通、通心络、银杏叶片等中成药虽有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但不能缩小和清除局部斑块病灶。所以寻求一种安全、有效、依从性较好的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化痰类

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因素是血脂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脂质摄入过多,利用、排泄失常,均可使血脂升高而为痰浊。《内经》称为"膏人"、"脂人"。中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与痰浊有关,因而治疗上多采用化痰泄浊、升清降浊法治疗。

我院研究噬斑通管ASP治疗,以首乌、黄精等滋肾养肝,阻断痰瘀生成之源为君药。海藻等软坚化痰为臣,水蛭等活血祛瘀为佐,全方消补兼施,标本兼顾,使痰浊得化,瘀血得消,血脉通畅,研究结果表明,噬斑通管ASP对颈部动脉硬化斑块具有很好的消退作用,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变薄,TC、TG明显降低、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变率明显降低。证实该系列方剂具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同时观察以温胆泄浊法组成的温胆片(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茯苓、党参、郁金、炙甘草等制成)治疗痰浊型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个月后发现颈动脉斑块大面积缩小,颈动脉斑块积分降低。

补虚类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内经》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 面始焦, 发始白; 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说明中年以后,元气、肝肾阴津已渐亏虚。故治以补肾填髓、益气养血为法。

中原五行中医研究院观察中药噬斑通管ASP健脾补肾消瘀祛毒法(由人参、黄芪、何首乌、黄精、水蛭、黄连等组成)治疗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调节血脂、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消退颈部动脉硬化斑块,使患者胸闷、心悸、气短、眩晕、乏力等症状得到改善。同时观察噬斑通管ASP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及对血内皮素(ET)、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实验证明,噬斑通管ASP组方治疗组和采用舒降之、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两组患者的ET、MDA、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颈动脉斑块体积缩小或消失CCAD增加、IMT变薄、SV增加、DV增加、RI减少、PI增加,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改善。

活血化瘀类

近几年研究认为,瘀血和动脉硬化关系密切。血脉不通,心血瘀阻,血行不利易致动脉粥样硬化,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我院观察软管祛瘀法(由川芎、赤芍、柴胡、枳壳组成)对4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超声的影响,结果服用噬斑通管ASP3个月后,治疗组血管内膜厚度(IMT)、平均斑块数目、斑块积分、最大软斑块或混合斑块的体积指数和长度以及血管面积狭窄率均减少,颈动脉血流阻力降低。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目前颈动脉斑块的发病率较高,在中药方面的治疗,第一个推荐的是葛根,葛根在改善微循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和改善动脉血管增厚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个是川芎,其效果也是比较好的;第三个当归也不错;最后一个是丹参,丹参的功效也是比较全面。

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中药,包括:红参须、三七、地龙、红景天和红花,所述红参须、三七、地龙、红景天和红花的重量比为10:10:10:2:1。

优选地,所述红参须、三七、地龙、红景天和红花均为粉末状。

优选地,上述中药的剂型为散剂、胶囊或丸剂。其中,胶囊更易于保藏及携带且计量准确,为本发明优选剂型。

上述中药由红参须,三七,地龙,红景天,红花组成,其中:

红参须为中药人参的熟制品,味甘、微苦,性热,归脾、肺经、心经,除具有补元气、补脾肺、生津安神的作用外,其药性偏热,更长于大补元气,补肾气强心气,用为君药,意在使气旺而运血有力,脉络自易畅通。

三七、地龙二药作为臣药,辅助君药活血化瘀通络。其中三七粉性温,味甘微苦,养血活血,散瘀通脉,去瘀生新,有止血不留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地龙味咸,性寒,气腥善行,长于行散走窜,通经活络,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血脉不畅,经络阻滞病变。

红花味辛,性温,主入心、肝经,且心主全身血脉,功用善于活血祛瘀通脉;红景天性寒,味甘微涩,善于补肾养血通络。二药作为佐药,加强补气活血功效,且红景天性味偏寒,可佐制诸多补气活血药物的温燥之性。

上述五药合用,使气足以推动血行,瘀去而脉络畅通,达到使颈动脉斑块稳定、消退之功,实现标本兼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