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石窟排年及洞窟编号

 澗雲風子 2021-12-10

       敦煌石窟艺术是由窟室、壁画、彩塑、廊檐建筑、洞窟题记、碑铭、法物法器、佛塔等七个部分组成的。其中,作为敦煌石窟艺术的主干是窟室、塑像和壁画。

       莫高窟石窟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塑像为主体,用壁画作渲染,借窟室为场地,三者结合,组成一个个独立完整的艺术单元。窟、塑、绘在每个艺术单元中各自发挥着自身特有的艺术功能,并且互相补充, 共同缔造出一座座艺术之宫。

      洞窟即佛殿,是僧侣、信徒供佛、礼佛或坐禅观想从事佛教活动的场所。据文献记载,莫高窟在武周时期已经开凿“窟室一千余龛”。相传第一座洞窟是前秦建元二年(366)乐僔和尚开凿的,后人称为“乐僔窟”。乐僔之后,大约前秦建元十二年到前秦太安元年(376~385)之间,有一位名叫法良的和尚,在乐僔窟旁又开一大窟,被后人称为“法良窟”。这些最早的洞窟,现在难以考证,无法确指,也许已经坍塌或者被后代扩建改装非复原貌了。莫高窟南北二区现存的七百多个洞窟,其中保留壁画和塑像的洞窟有五百个左右。

      1. 诸家洞窟编号排年历程

      对敦煌莫高窟实地进行编号者有八家,其中外国人三家,即英国斯坦因、法国伯希和、俄国奥登堡; 国内有五家,即敦煌官厅、高良佐、张大千、史岩、敦煌研究院。外国人在莫高窟的探险考察、记录, 包括洞窟编号,是伴随着对敦煌文物的劫掠而进行的。由于诸家编号的方法与原则不同,加之在诸家编号前后有一部分洞窟曾经被风沙埋没,其后又被重新清理出土等因素,因此,各家编号的数量也各不相同, 多寡有别。在各家编号中,后编者在总结吸收前人编号成果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使洞窟编号不断趋于合理、完善。

      (1)斯坦因编号

       1907 年,斯坦因第一次为莫高窟编号,他在劫得数万件敦煌文书、敦煌遗画等文物后,对莫高窟进行了编号,把南区洞窟划分为几大段,在每一段中,将他认为具有代表性的洞窟自北而南予以编号,共编 18 号。

      (2)伯希和编号

       1908 年 2~5 月,伯希和继斯坦因之后,涉足敦煌莫高窟。对莫高窟 400 余窟进行了编号,逐窟作了文字记录,测绘了莫高窟南区洞窟立面图,拍摄了洞窟内、外景照片近 400 幅。这些资料,后来在他编著的《敦煌石窟》和《敦煌石窟笔记》等书中陆续发表出版,在敦煌学界颇有影响。伯希和洞窟编号, 具体由摄影师埃努特实施,大体是自南而北,由下而上一次编过,他是“按照大片纵切面而编制的”, 即“把崖壁切成纵截面而进行编号的办法”。伯氏编号,当时均书于洞口外壁,共编 183 号(其中南区为 171 号,北区仅查对出 3 号,其余自 172~180 号因记录未详而无从稽考),若加上附号,共计 400 余号。这是对莫高窟首次大规模编号。但是,伯氏编号,因阿拉伯数字与拉丁字母两者兼用,而拉丁字母又大、小写混用,如 1、2、3……;118a、118b、118c……;120A、120X、136F……等,故号码纷乱,条理不清, 问题较多,难于应用。这也是造成后来各家在编制窟号对照表时发生许多错误的根源所在。

      (3)奥登堡编号

       1914 年 8 月至 1915 年 1 月,奥登堡来到莫高窟考察。他在伯氏编号的基础上,对伯希和漏编的部分洞窟再行补编,并按伯氏编号之顺序,对莫高窟 450 余窟的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文字记录,拍摄了1000 多张洞窟内、外景照片,测绘了莫高窟南区洞窟总立面图和总平面图,临摹了大、小近 500 幅壁画摹品或白画。奥登堡洞窟编号,实际是伯氏编号和奥氏补编号的结合,即奥氏使用伯氏编号,又补编了伯氏漏编的一部分洞窟。它与伯希和编号不尽相同,对于校勘伯氏编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敦煌官厅编号(周炳南编号)

      1922 年,驻防敦煌的肃州巡防第四营统领周炳南命营部司书会同敦煌县警署对莫高窟、榆林窟、东千佛洞等进行编号、调查,成文《敦煌千佛洞、安西万佛峡、安西东千佛洞官厅调查表》。表中分“洞数、洞高、洞宽、洞长、塑佛数、壁画完全与否、壁上画佛数、破坏尺寸”等项,一一填写记录,其中将莫高窟编为 353 号。此次编号,即所谓“官厅编号”或“周炳南编号”。本表后来收录在北京朴社于 1926 年出版的陈万里撰《西行日记》一书。因官厅编号无图可据,不明洞号之所在位置,故无法使用。

      (5)高良佐编号

      1935 年 3 月末至 8 月初,高良佐随同国民党政府官员邵元冲到西北巡视,遂撰成《西北随轺记》一书,于 1936 年由建国书社出版。高氏在书中记录敦煌千佛洞的情况时写道,当时伯希和、周炳南“所编号码,皆已湮没,未能按号游览。余因重加编制,自洞之北首下层起至三层止,共得 207 号”。书中附有《千佛洞调查表》,所列项目为“洞号、周炳南编号、伯希和编号、洞高、洞宽、洞长、塑像数、画壁形式、破坏情形”等。此表使用高良佐自编窟号,而且“凡周炳南及伯希和编号之可考者亦附记于上,以资参照”。高氏编号与官厅编号一样,亦无图可据,除附表中与伯氏、周氏相对照的 40 个洞窟外,其他均难以稽考。

       (6)张大千编号

       1941 年至 1943 年,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期间,对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等进行了调查、编号和记录工作。其中对莫高窟的编号,是按“之字式”编号法,即自南而北,复北而南,再南而北,由下向上分层编号,共编 309 号(不包括 100 多个“耳洞”,北区仅编 4 号),并将编号逐一墨书于窟壁。张氏按编号顺序,分时代、窟形及其尺寸、塑像、壁画、供养人题记等项,详细记录各窟内容。1985 年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了他编著的《漠高窟记》一书。张氏编号,为其后莫高窟的调查、记录和研究工作提供了诸多方便。

       (7)史岩编号

       1943 年,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期间,史岩按照张大千编号,附注伯希和编号,分洞窟尺寸、壁画、塑像诸项,对莫高窟进行了逐窟调查,成文《千佛洞初步踏查纪略》,记录洞窟 395 个。史氏将莫高窟南、北二区洞窟共计编为 589 号(其中南区洞窟“母洞”420 个,即 S.1~420 号,“子洞”42 个;北区洞窟 169 个,即 S.421~589 号),特别对北区洞窟的编号,是自伯希和编号之后最多的一次编号。

      (8)敦煌研究院编号

       ①敦研所编号

       1947 年,时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的常书鸿先生有感于此前各家对莫高窟编号之不完善而组织研究所人员再行编号。1951 年,敦研所新编号正式公布,时为 469 号。其后,经过三十余年多人数次反复调查、整理和窟前遗址清理发掘,至 70 年代末,编号达到 493 个(其中北区仅编 5 个洞窟)。敦研所编号,最初是按“Z”字形编号法,即自北向南,复南而北,再北而南,由下而上分层往复的顺序进行编次

       从 40 年代末开始,不断有新洞窟被发现。对于这些洞窟的编号,则接着初编号续编,发现一窟编一号, 因其出土时间之先后和地点之分散,故编号未能遵循初编之章法,从第 466~493 窟,即属此情。敦煌研究所编号,全部使用阿拉伯数字。

       ②莫高窟北区编号

       1995 年,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北区洞窟清理发掘的基础上,对北区洞窟重新统一编号,共编号243 个(不包括敦研所原编之 5 窟,即第 461~465 窟)。此次编号,是从南向北,再由北向南,自下而上呈“S”形走向往复编号。将编号一一书于窟口,其后标识在由甘肃省第一测绘大队测绘的《莫高窟北区洞窟立面图》上。这次北区洞窟编号,是诸家编号中涉及洞窟数量最多、最全的一次编号,也是敦研所编号的继续、补充和完善。

       ③补编完善

       2003 年,在重新修订莫高窟各家编号对照表时,将未入敦煌研究所编号的漏编的现存 30 余个窟龛进行了补编窟号。至此,莫高窟南北二区洞窟编号总计为 767 个(其中南区 519 个,北区 248 个)。对于莫高窟的编号工作,自 20 世纪初斯坦因编号以来,至此可以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2. 绘塑洞窟分期分类

       经过许多人多年来的反复考证,分析比较,对保留有塑绘洞窟的时代,初步核定数字如下:

      ①北凉(421~439)

      开凿洞窟 7 个,编号是:267、268、269、270、271、272、275。

      ②北魏(445~534)

      开凿洞窟 10 个,编号是:251、254、257、259、260、263、265、273、441、489。

      ③西魏(535~556)

      开凿洞窟 11 个,编号是:246、247、248、249、285、286、288、431、432、435、437。

      ④北周(557~580)

      开凿洞窟 16 个,编号是:250、290、291、294、296、297、298、299、301、428、430、438、439、440、442、461。

      ⑤隋(581~618)

      开凿洞窟 93 个,编号是:56、59、62、63、64、206、243、244、253、255、262、266、274、276、277、278、279、280、282、289、292、293、295、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76、378、379、380、383、388、389、390、391、392、393、394、395、396、397、398、399、400、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10、411、412、413、414、417、418、419、420、421、422、423、424、425、426、427、429、433、434、436、451、453、455、456、457、458、486。

      此外,重修前代的洞窟 6 个,编号是:254、267、268、269、270、271。

      ⑥初唐(618~704)

      开凿洞窟 46 个,编号是:51、27、58、60、67、68、70、71、77、78、96、202、203、204、205、207、209、210、211、212、213、220、242、283、287、321、322、328、329、331、332、333、334、335、338、339、340、341、342、371、372、373、375、381、386、448。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 4 个,编号是:206、292、401、431。

      ⑦盛唐(705~780)

      开凿洞窟 94 个,编号是:23、26、27、28、31、32、33、34、38、39、41、42、44、45、46、47、48、49、50、52、66、74、75、79、83、84、87、88、89、91、101、103、109、113、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9、130、148、162、164、165、166、170、171、172、175、176、179、180、182、185、188、194、199、208、214、215、217、218、219、223、225、264、300、319、320、323、345、347、353、374、384、444、445、446、450、458、460、482、483、484、490、492。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 7 个,编号是:205、288、292、338、371、379、383。

      ⑧中唐吐蕃统治时期(781~847)

      开凿洞窟 55 个, 编号是:7、21、43、53、69、92、93、112、133、134、135、144、151、153、154、155、157、158、159、196、191、197、200、201、222、226、231、234、236、237、238、240、258、357、358、359、360、361、363、365、366、368、369、370、447、449、467、468、469、471、472、474、475、478、479。

       此外, 重修前代洞窟 33 个, 编号是:23、26、32、44、45、49、91、115、116、117、126、166、176、179、180、185、188、199、205、212、216、218、220、225、285、286、320、335、340、379、384、386、392。

      ⑨晚唐(848~906)

      开凿洞窟 70 个, 编号是:8、9、10、12、13、14、15、16、17、18、19、20、24、29、30、54、82、85、94、102、104、105、106、107、111、114、127、128、132、136、138、139、140、141、142、143、145、147、150、156、160、161、163、167、173、177、178、181、183、184、190、192、193、195、196、198、221、224、227、229、232、241、336、337、343、348、349、459、470、473。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 11 个,编号是:57、75、134、135、144、148、194、217、220、313、340。

       唐代而难以指认分属初、盛、中、晚各期者(618~906)开凿 10 个洞窟,编号是:65、76、81、97、110、131、169、252、344、466。

       ⑩五代(907~959)

       开凿洞窟 26 个,编号是:4、5、6、22、35、36、40、61、72、86、90、98、99、100、108、137、146、187、189、261、325、346、351、362、385、476。

       此外, 重修前代洞窟 148 个, 编号是:12、21、23、26、31、32、33、34、38、39、41、42、44、45、46、47、48、49、53、74、79、80、83、84、85、87、91、113、115、117、119、120、121、123、124、125、126、127、128、129、132、138、140、144、145、155、162、164、165、166、180、184、185、186、188、191、197、204、205、206、208、209、210、217、218、220、225、226、229、236、244、248、251、258、263、265、272、277、278、280、281、287、288、292、293、294、296、297、299、300、301、303、305、306、307、308、311、312、321、322、328、329、331、332、333、334、337、339、341、342、358、359、360、361、369、374、375、379、384、386、387、388、389、390、392、394、395、396、397、398、401、402、412、428、435、436、440、441、445、446、447、448、467、468、469、474、475、483。

       11宋(960~1035)

      开凿洞窟 15 个, 编号是:25、55、73、152、174、230、233、235、256、355、364、377、443、452、454。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 95 个,编号是:7、9、14、15、34、35、46、58、59、65、67、76、89、94、112、116、118、122、133、135、136、137、141、142、145、146、161、166、167、169、170、171、172、175、176、177、178、182、188、189、192、193、197、198、201、202、203、204、220、227、231、242、243、257、259、260、264、268、275、285、289、290、302、335、366、368、372、373、376、378、380、381、383、393、405、406、407、420、421、424、427、429、430、431、437、442、444、449、451、456、457、459、467、470、478。

       12沙州回鹘统治时期(1036~1067)

        仅有三十来年,这一时期开凿洞窟 3 个,编号是:245、330、409。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 13 个,编号是:97、148、207、237、244、306、307、308、309、310、363、399、418。

       13西夏(1068~1227)

       开凿洞窟14个,编号是:37、239、324、326、327、350、352、354、356、367、382、415、464、491。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 86 个,编号是:6、16、27、29、30、38、39、50、51、55、65、69、70、78、81、83、84、87、88、117、130、136、140、142、151、152、153、154、158、164、165、185、194、199、206、218、223、224、229、233、234、238、241、246、252、263、265、276、281、285、291、292、298、313、314、323、324、325、328、339、344、345、347、348、349、351、353、355、358、365、383、388、389、395、400、408、411、419、420、422、423、432、445、450、458、460。

       14蒙古·元(1228~1368)

       开凿洞窟 8 个,编号是:1、2、3、95、149、462、463、465。

       此外, 重修前代洞窟 19 个, 编号是:7、9、18、21、61、76、85、138、146、190、285、316、320、332、335、340、413、464、477。

       15清代(1715~1911)

       开凿洞窟 2 个,编号是:11、228。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 213 个,编号是:1、2、3、4、5、7、9、10、12、13、14、16、20、22、23、25、26、27、29、30、31、33、34、39、65、70、72、76、77、78、81、83、85、87、88、92、93、94、95、96、97、98、100、103、105、108、111、112、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5、127、128、131、132、133、134、135、136、138、140、141、142、143、144、146、148、150、152、162、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5、176、177、179、180、182、185、186、188、189、192、202、204、209、211、212、214、215、217、218、220、222、223、225、233、234、236、237、242、243、249、251、265、258、266、287、292、293、295、296、299、302、303、304、305、307、309、310、311、312、313、314、315、318、321、323、327、329、330、331、332、333、334、335、338、339、340、341、342、343、344、345、350、351、353、358、359、360、365、366、367、368、369、371、372、372、374、375、378、379、380、381、382、383、384、386、387、388、389、390、392、393、394、395、396、397、398、399、400、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1、412、414、415、421、442、444、454。

       16民国前期

       重修洞窟 2 个,编号是:96、146。

       开凿时代不明的洞窟 5 个,编号是:480、481、486、488、489。

      说明:A.上述各朝代开凿及重修洞窟,均指现今存在的洞窟,由于坍毁及已被毁坏者无法考证, 故各朝代实际开凿及重修洞窟之确数已难悉知;B.各朝代纪年起讫,依各王朝对敦煌地区的有效统治为限,故同正史所载各王朝兴替时限略有出入。

       对上列各朝代开凿及重修洞窟的现存数字加以分析可以看出,从北凉到晚唐时近五百年,创修洞窟412 个。重修的洞窟仅有 62 个;但五代至清,时跨千年,创修洞窟仅 68 个,而重修前代洞窟却高达 574 个, 其中有的洞窟重修三四次。这个统计数据告诉我们,莫高窟崖面上洞窟分布,到晚唐已达到密集饱和状态, 所剩空闲崖面已经不多,所以,只好就前代洞窟加以重修。这就是自五代以来,重修洞窟比新开洞窟之数高达九倍之多的主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