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难点就在于,从短期来看,你教得好像还不错

 肯定式教养 2021-12-10

最近有一个家长咨询我,向我诉苦,说自家孩子,以前学习挺好的,在小学、初中都是考前几名,但是现在快中考了,也不知道孩子咋想的,突然就不想上学了,死活不去。

被逼无奈,给孩子请了一段时间假。原本以为是压力大,孩子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了,但是过了一个多月了,孩子还是没有回去上学的打算。搞得他最近是特别头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是不是很多父母都有类似的经历?孩子小时候跟大了完全不一样了。

那为什么孩子会变化这么大呢?

其实在我看来原因很简单,就是孩子开窍了。

开窍的孩子

有的父母可能会不同意:这算哪门子开窍?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喜欢学习,这还是开窍?

确实,按照以往父母对开窍的理解,可能我说孩子“开窍”的言论。

在父母眼里,开窍的孩子应该是突然对学习产生兴趣,以前听了不会学了不懂的难点,现在是信手拈来,这才是“开窍”才对。

但是在我这里,“开窍”不是这个含义。我所谓的开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说了,是孩子突然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开始追求,这是我说的“开窍”。

那我为什么说这些原本很乖巧听话,学习还好的孩子,现在变得叛逆厌学反而是开窍了呢?很简单,因为以前他们是被父母控制着学,而现在他们独立人格觉醒了,明白什么是自己需要的,想要为自己而活。

那你说他们是不是开窍了?

当他们开窍后,想要为自己而活时,如果他们的目标与父母制定的目标相冲突,他们肯定会遵从自己的意愿,不再遵从父母的要求,于是他们的行为就会有剧烈的变化,于是父母就会看到,原来是自己骄傲的孩子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父母就很难接受了。

而这也恰恰是我们教育的难点,我们父母很难预知孩子将来的发展,反而往往会被孩子眼前良好的表现所欺骗,无法发现自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容易被蒙骗的父母

如果父母算是一门职业的话,那大部分父母绝对是属于无证上岗的。

好点的父母可能看过几本育儿书,学习一下育儿技巧,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可能一本书都没看过,在教育孩子上更多的是依靠本能,依靠的是条件反射,根本就没有什么技巧可言。

但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使得你采取的本能反应,也许会让孩子在当前看起来很好,没有问题,但是却可能是埋下了危险的种子,直到问题爆发时,你才意识到以前的教育有多大问题。

上面那个成绩还不错,但是却厌学的孩子就属于这种情况。

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只要父母管得严,孩子就可以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孩子认知能力提高了,另一方面父母也无法再像小时候那么严厉地管教孩子了。换句话说,父母无法控制孩子了。外部控制力量丧失了,那孩子被压抑的本性当然也就会展露出来。一旦之前教育中存在问题,扭曲了孩子的本性,那孩子就可能会往错误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这种叛逆不听话的孩子还算是好的,很多被严重扭曲的孩子,当他们开窍时,就是他们的毁灭时,那些抑郁自杀的孩子就属于这种。

有的父母过于看重孩子的成绩,使得孩子的童年过于悲惨了,天天除了学习就是考试,一点快乐都没有。虽然孩子活得很痛苦,但是他们的痛苦换来了成绩,所以看起来好像很优秀。

那在父母看来,他们的教育是成功的,至少眼前的孩子很优秀。既然优秀,他们当然也就不想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就会继续逼着孩子学习。

而对于孩子来说,虽然成绩好,但是他们却是被父母逼着去学,甚至经常因为学习不好被父母批评打骂,因此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这么黑暗,充满了痛苦。

日积月累下,一旦超过了他们的承受极限,他们觉得世界就是这样的,感觉不到任何希望时,他们就会变得抑郁,就会选择自杀。

往往这时候父母就傻眼了,就开始后悔了,就开始痛哭流涕,开始反思自己、悔不当初了,但往往也晚了。

如何避免被孩子眼前的表现所欺骗

显然,每个父母都想看长远些,都不想等着问题爆发了、无法改变时才去解决问题。

但要实现这一点比较难,需要父母有比较高深的专业知识,加上丰富的经验,只有这样父母才能通过孩子眼前的表现精准的预测将来。

这就好比那些老医生,单单看你的生活习惯,就能大概预测你什么年纪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毛病。

但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显然难以做到这一点,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还真的有,那就是尽量顺应孩子。

顺应孩子的结果就是可以保持一致性。

因为控制是依靠父母的外力在起作用,因此一旦失去了父母的外力,孩子的本能被释放,他们开始按照自己的本能行动,那前后就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就比如孩子不喜欢打篮球,但是被父母逼着去打,虽然打得也不错,但是一旦父母不控制了,他们可能就不喜欢了。

但是顺应孩子就不一样了,因为我们尽量地顺应孩子,因此孩子就等于是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成长的,那他们当然就不会出现严重的前后不一致。同样以打篮球为例,因为是孩子自己喜欢打篮球,现在喜欢打,他们将来大概率也还是喜欢打篮球。

那有的父母肯定会说了:完全顺应孩子的话,那孩子肯定不学习。

事实上这是父母对孩子有所误解。

父母对孩子的误解

在大多数父母看来,学习是痛苦的,而孩子会本能地追逐快乐逃避痛苦,因此当面对学习时,他们大概率会逃避。

就大多数孩子的表现来看,好像孩子确实是这样。但我想问一下父母:如果你完全不管孩子学习了,孩子是不是就真的一点也不想学了呢?

大多数父母不信任孩子,总是习惯性地从负面的角度恶意揣测孩子,好像自己孩子是一个垃圾,一不管他们,他们就会无法无天。

但事实上,孩子没有那么差,他们是有追逐快乐逃避痛苦的本能,但他们同样有追求卓越的本能,他们是想要变得优秀的。

你看看世界上的孩子,有一个是喜欢失败不喜欢成功的吗?没有的,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成功,都在追求成功。而追求成功也就意味着要提升自己,要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所以,孩子本质上是想要追求卓越的。只不过存在一些阻碍因素,使得他们无法追求卓越,或者是选择了错误的卓越道路,这才使得孩子表现得好像不思进取似的。

就拿学习来说吧,孩子难道不想考个第一吗?他们肯定也想,只不过他们的努力并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再加上父母教育不当,总是管教控制批评打骂他们,使得他们越来越讨厌学习,觉得自己不擅长学习,因此开始逃避学习。这样的认知一旦产生,他们又怎么会努力学习呢?

所以不是顺应孩子不行,只不过你不懂得如何顺应孩子,不懂得如何激发孩子追求卓越的本能。

想要学习如何顺应孩子的教育他们,可以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学习我的“肯定式教养”理念,因为我肯定式教养理念就是建立在相信孩子追求卓越本能基础上的,通过一系列的技巧方法引导孩子,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自发的追求卓越。

如何学习完整的“肯定式教养”理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