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造车”这个词很有意思,从几年前的贬义词,慢慢转化成了褒义词,大家已经从抵触状态逐步开始追捧,从销量可以看出,它们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同比增长迅猛的当属理想汽车,11月13,485台的成绩,同比增长190.2%,今年1-11月已售出76,404台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绩仅是依靠旗下单一车型创造的,也就是说它仅用理想ONE这1款产品,便打败了拥有多款产品的众多新势力品牌,创始人李想直言“我这个车不是给投资人做的,我要做的是一个中国家庭用户群体需要的车”。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中国家庭用户群体需要的车”,我觉得首先要合理的大空间,它超5米车身+近3米轴距+6座布局,全家舒适出行没问题;其次要没有里程焦虑,它增程式电驱动力总成,既能加油又能充电,WLTC综合续航里程达到了890公里,还能享受到电驱带来的畅快加速感,它做到了;最后还要有智能座舱赋能,这不仅体现在人性化的车机互联系统,更体现在另一方面——辅助驾驶系统,本次我们就针对理想ONE的辅助驾驶系统进行详细测试。 辅助驾驶系统目前在市场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甚至10万级车型都号称拥有L2级智能驾驶,如此庞大且鱼龙混杂的市场缺乏一个专业的评判标准,为此,车云研究在今年年初创建了《CC-400A智能驾驶评测体系》(以下简称“该体系”),我们这次就用它来给理想ONE评个分。 该体系融合了辅助驾驶场景与用车旅程多维度对车辆进行评价,通过构建用户体验的最小价值单元,来挖掘用户在辅助驾驶中每个关键时刻的感受以及暴露的问题,旨在专项研究各车企针对辅助驾驶系统的发展进程,以及为消费者与车企之间搭建基于辅助驾驶产品体验的桥梁,辅以更专业的购车指导建议。 该体系在双态模型基础上构架而成,它可以很好的表现出一个复杂系统的用户体验,可涉及多用户、多场景、多功能、多交互、跨时间等多维度分析评价。趋于黑线的标点为稳定态,这里涵盖了辅助驾驶核心场景及其中的核心能力,如车辆识别能力、跟车稳定感、曲率弯道效率感等,这些高频高价值的核心能力是我们评价的重点,而远离黑线部分的标点为游离态,我们通过创新项目进行评价,比如遥控泊车等功能,做到可量化的公正公平。 一个评价体系并不是测试项目越多越好,我们旨在还原能够代表消费者使用体验的场景和功能进行测试,而“极少数人用”、“特殊时间才会用到”、“非常少见的出行目的”和“低频操作”这种Courner Case不易看到给用户带来的核心体验。所以体系只聚焦核心场景及核心能力一点击穿,挖掘用户在每个关键时刻的感受以及暴露的问题。 在核心场景下的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我们还会更加重视交互与监测的体验,整个行业对辅助驾驶体验的基础共识是安全,对于驾驶员来说,安全体现在驾驶员主观认为的车辆能力与车辆实际的能力边界一致性,这条认知鸿沟越大越不安全,而解决认知鸿沟的关键,就在于车辆与人的交互与监测能力。因此该体系对交互与监测方面的评测占比达到了20%,可以更好的挖掘车辆在此层面的表现。 目前的辅助驾驶功能依然是“以人为主导”,人和机器都不可避免的会有缺陷,只有当人机共驾得到充分考虑时,这些缺陷才可能被弥补。如何让驾驶员在不同场景下获得最佳的交互感知也是各车企努力的方向,所以在认知鸿沟模型基础上,我们还会有人机共驾分析模型,即便相同能力的辅助驾驶车型,交互也会有很多差异,这都体现了车企在辅助驾驶方面不同的侧重点,这些差异导致了完全不同的驾驶体验,这也是衡量辅助驾驶功能至关重要的一点。 亮点一:TOP级辅助驾驶能力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们目前测试的12款辅助驾驶热门车型中,理想ONE的综合表现位列NO.2,得益于800万像素的单目摄像头+博士第五代的5颗毫米波雷达加持,识别感知能力与现实环境一致性高,增加了驾驶员对辅助驾驶的信任感。在各场景下对前方状况识别快速,判断准确,不过由于没有侧方视觉能力稍显拉胯,在拥堵场景下表现一般,但它通过优秀的交互提示能力弥补了一些得分。而自动泊车方面的能力也为它加分不少。 亮点二:导航辅助驾驶能力依然NO.2如果单把高阶的“导航辅助驾驶”能力剥离出来去评价,在我们测试的5款带有该功能的车型中,它的表现目前依然是NO.2水平,仅次于行业标杆的小鹏P7,它自身在语音交互上比基础辅助驾驶状态上了一个台阶,加之高德的高精地图,可视效果出众、准确性高,而最优车道的选择策略也是优秀水平。但是,辅助变道执行逻辑中加入了人工二次确认,这个逻辑利弊均衡,虽然可大幅提升安全感,但同时有可能错过最佳变道时机,导致辅助变道失败,降低了效率感。不过,安全感与效率感的兼顾,也是目前辅助驾驶研发的痛点。 亮点三:全面的人机交互能力在辅助驾驶人机交互层面,即便是老款理想ONE也已是行业标杆水平,可见理想ONE的人机交互理念从初期就方向明确,而且随着OTA升级还在不断提升。它在较危险的场景(如近距离被加塞、超越大货车、通过无车道线路口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有效提示,在合适的时机选择了合理的交互方式,让驾驶员第一时间感知到危险,并会有相应规避危险的措施,如在60km/h以上超越货车时,仪表盘与导航辅助驾驶界面(中控屏)内,会用红色标定出货车目标,并会自动向外侧小幅避让通过。而在导航辅助驾驶状态中,还加入了语音提示交互方式,驾驶员可随时感知到驾驶权在人和车之间切换的状态,大幅提升了驾驶员的安全感。 无论老款还是新款理想ONE,基础辅助驾驶是所有车主均可享受到的功能,通过方向盘后方右侧拨杆向驾驶员方向连续拨动2次即可开启,该功能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并线、智能跟随、货车避让功能,再配合起步提醒、车道偏离预警、侧方盲区预警、车辆横穿预警、雷达预警等功能,可实现高速、城市场景下的辅助驾驶能力。 ![]() 小曲率弯道高效感强 70km/h顺利通过 在弯道中,它优先根据道路实际曲率进行适速,当高速匝道曲率较小时(非急弯),70km/h的平均时速可以稳定的通过,整体效率感很好,车道居中稳定性也不错,转向修正频率低,修正幅度小,整体过弯给车内人员舒适感较好。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仅开启自适应巡航,不开启车道保持功能时,它依然有适速能力,在入弯时可以自动降低车速,你只需握稳方向盘通过即可,给不同驾驶习惯的人更多选择。 前车识别准确 切换跟车目标快速 跟随前车行驶是辅助驾驶最基本的功能需求,理想ONE无论在高速或低速行驶时,对前方车辆识别都很准确,对轿车和货车类型的区别能力很强,基本没有漏识别和错误识别的问题,识别跟车的距离也很远,跟车时如前方有相邻车辆汇入本车道,切换跟随目标也非常及时,当相邻车辆进入车道约一半时,就会快速切换跟随目标。 ![]() 跟车通过路口能力较好 ![]() ![]() 超越货车可小幅避让 ![]() ![]() 1步开启识别车位 可视化效果清晰易理解 ![]() ![]() 仪表盘仿真界面可显示内容丰富 ![]() ![]() ![]() ![]() 最优车道选择准确 让高速行驶经验不足的驾驶员效率更高 ![]() 界面渲染及感知与驾驶员视觉感知一致性高 信任感好 ![]() 仿人声语音交互给驾驶员持续的安全感 ![]() ![]() 变道需二次确认方式 大幅提升安全感 ![]() ![]() 全文总结 ●GL8太“商人”赛那太“伤人”? 最好的“解药”或许在嘉华这里●程邀|对话丁磊(上):解密高合HiPhi Z背后的宇宙观●可生长的汽车丨上汽通用启动年内最大规模OTA,新旧势力角逐智能化●我是A学姐丨智能领航终极PK 理想ONE VS ModelY |
|
来自: cheyunwan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