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晋书·卷六十五·王导传》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非常混乱的时代,彼时正好是西晋时期,众多游牧民族趁着西晋八王之乱的功夫,陆续建立了数个非汉族政权,给中原造成了严重冲击。 而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五胡乱华”,后来东晋建立,中原已经沦丧在胡人手中,自此,十六国之间爆发了多次战斗,民众生活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而对于这一时期,有些人则表示,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乱世没有曹操这样的英雄,这才导致汉人丢失中原数百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呢? 五胡乱华首先我们还是来简单聊一聊五胡乱华。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自从汉朝以来,中原就不断有胡人徙入。彼时对待这些胡人,很多皇帝都选择了宽容接纳。 此举导致华北地区的胡人势力越发壮大,等到了西晋时期,胡人竟然已经陆陆续续入居关中,并且对西晋首都洛阳形成了包围之势。 当时入主中原的胡人主要来自于匈奴、羯、鲜卑、氐以及羌,即我们所说的“五胡”。五胡在汇入中原之后,使得中原地区的民族构成产生了巨大变化。 就关于西晋时期的史料来看,早在西晋初年的时候,关陇地区就不再是单纯的汉人聚居地。这里“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等发展到西晋末年的时候,关陇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甚至已经数倍于汉族。在胡人政权不断更替的过程中,汉人则因为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陷入明显的内忧之中。 至于这八王之乱,爆发的最关键原因就在于皇后贾南风干政。八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掀起了一场耗时长久的动乱。 此次动乱导致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并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了十六国时期。在胡人建立独立政权之前,因为汉族占据支配地位,社会上多是汉人压迫胡人。 但当后来胡人政权建立之后,汉人便不断处于胡人的压迫之下,另外还有一部分政权则采取汉胡分治的手段,直接将汉人和胡人区分开来。 从时间线上来看,五胡乱华应该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开序幕的。时值公元304年,氐族领袖李雄占成都,自称“成都王”,也就是成汉。 而匈奴贵族刘渊则起兵于离石,史称前赵,从这之后,五胡开始各自建国。6年后,刘渊去世,他的儿子刘聪杀死了太子刘和,然后顺利上位。 公元311年,刘聪的部下石勒将十多万晋军歼灭在苦县宁平城,并杀死了被俘虏的太尉王衍等人。此后刘聪又命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打洛阳,前前后后歼灭了三万多人。 最后洛阳城破,晋怀帝被俘虏,太子、宗室以及官员等亦被大肆屠杀,就连陵墓以及宫殿都未能免于破坏,而此次灾祸也被人们称为“永嘉之祸”。 2年后,刘聪毒死了晋怀帝。此前幸存下来的司马邺(晋怀帝的侄子)则在长安登基,即晋愍帝。 虽然司马邺对刘聪的威胁并不大,但刘聪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决定发兵长安,司马邺见自己实在是打不过刘聪,便选择了主动投降。 公元317年,司马邺被杀,士族王导、王敦等扶植司马睿当了皇帝,也就是晋元帝。 至此,历时五十一年的西晋灭亡,东晋十六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全新且频繁的厮杀。 一手好牌打到烂而纵观整起“五胡乱华”事件,我们其实也能够发现,早在西晋开国时期, 边境的局势其实非常明朗:
![]() 相比于以前的王朝而言,西晋所面临的外族威胁其实并没有多大,如果司马师不那么早死,那么他应该有极大的概率平定西蜀东吴,最后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嗣子。 如此一来,困扰初期西晋的嗣位之争也就不复存在了,嗣位之争避免之后,八王之乱也自然掀不起来。 ![]() 另外就算嗣位之争没有避免,但只要皇后贾南风认同司马遹继位,那么西晋也至少可以安定几十年,但遗憾的是,从贾南风杀死太子司马遹之后,诸王就开始躁动不安。 他们在一次次的动乱中将西晋的中枢政府军消耗殆尽,整个西晋的国力严重下滑,在这种情况下,五胡自然会趁乱动手,以让自己更加强大。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西晋混乱的这一段时间内,五胡一直在不断壮大自己,但他们的实力和西汉匈奴、明朝满清等胡人政权相比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这里我们不妨以刘渊所建立的前赵为例。前赵经过刘渊以及刘聪多年的经营,已经逐渐在河东地区真正稳固下来。 ![]() 可即便他们有不少的拥护者,但在面对并州晋军的时候还是难有还手之力,并且在南下攻洛阳的作战中,他们也是三战三败。 后来石勒的出现,使得刘聪势力壮大了不少。诚然,石勒的确在后续作战中给刘聪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他所领导的部队最多只能算是马贼流寇。 ![]() 也正是因为如此,石勒虽然能够在攻城战中取得数次胜利,但他没有足够的水平驻守这些城池。不光如此,石勒还没有足够的危机预判能力和应变能力。 据悉他在宁平城之战后,曾想率军下江南作战,但却因为一场大雨无法前进,还在粮草不足和瘟疫等影响下兵员大损。 ![]() 虽然后来石勒北上冀州,还建立了后赵,可严格意义上来说,石勒只能说是“生逢时”,他恰好遇到了那个西晋已经无力抵抗的机会,这才在中原逐鹿中顺利胜出。 而五胡乱华归根究柢,主要也是因为司马氏皇族能力不够,且众多汉人枭雄的能力与野心不相符。倘若这乱世有一个像曹操这样的英雄,汉人何至于丢失中原数百年? ![]() 一代枭雄曹操在整个东汉末年,黄淮流域因为军阀混战,致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很多幸存者都被迫背井离乡。当时的情景就正如仲长统在《理乱篇》中所说的那样: “以及今日,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 ![]() 面对这样的悲惨景象,曹操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
![]() 对比汉末乱世和西晋末年,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时期均有着四方胡人到处作乱,但曹操皇却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胡夷,不让他们趁中原虚弱为祸。 而西晋的众多汉人枭雄虽然有能力出色者,只是他们没有曹操那样的雄才大略,这才导致了五胡乱华,中原沦陷。 ![]()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于洛阳,其子曹丕代汉称帝,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后来虞世南在评价曹操时也直言: “曹公兵机智算,殆难与敌,故能肇迹开基,居中作相,实有英雄之才矣……许劭所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斯言为当。” ![]() 补充最后我们不妨再来补充一点关于八王之乱的内容。在皇后贾南风干政之后,西晋参与动乱的王其实并不止8个。 不过由于最主要的参与者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以及东海王司马越这八王。 因此人们才会将那场浩浩荡荡的动乱称为“八王之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