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命人在上元宫北的关羽招魂堂就地建庙,歇山与硬山巧妙结合,气势恢宏,卯榫斗拱,飞檐翘角,风铃悠扬,独具风格。庙宇正中塑关羽像,左关平、王甫。右周仓、廖化分立两边。 农历每月初一、十五起庙会祭祀关羽,民间的舞龙狮、擂排鼓、踩高跷、耍旱船前来助兴。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久而久之,连历朝历代的皇帝也都把关羽作为忠义的化身,以教育人民忠君爱国。标榜崇敬造势,使关羽“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 公元1102年,宋徽宗封关羽为《忠惠公》,自此关羽被称为关公,广为流传。周公的封爵制乃公、侯、伯、子、男。“公”为最高爵号。 公元1128年,宋高宗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使汉寿亭侯晋升为“王”。 公元1613年,明神宗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使“王”又尊称为“帝”。 公元1652年,清世祖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从此使“帝”敬奉为“圣”。 公元1767年,清高宗赐封关羽“灵佑”二字。 公元1813年。清仁宗加赐关羽“仁勇”二字。 公元1828年,清宣宗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公元1879年,清德宗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从此,关羽庙成了关帝庙,被人们越叫越响,河洛大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上元宫的“成童节”和“成人礼”加上关帝庙的祭祀庙会,影响方圆数百里。四面八方的人们聚会一起,天天都是人山人海。或求权势,或求富贵,或求安宁,都说有求必应。 这时的上元宫和关帝庙已成为十三朝古都——洛阳的地标性建筑群。称谓“上元关帝庙”,如此叫法人人乐道,普遍认可。有诗云: 老儿当皇帝,子嗣要世袭, 供奉关公爷,教民尽忠义。 灵佑家安然,诚心对社稷, 仁勇国太平,舍身御外敌。 对此加冕,了解关羽的人,都认为他绝对不会接受,因为他爱国爱民是真心实意,不是玩空搞花架子,所以,也有诗云: 王道图世袭,搬出关圣帝, 建庙塑神像,愚民尽忠义。 封号前无有,气恼红脸皮, 加冕今少见,心烦双眼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