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史话“最美街巷”说掌故 户力平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1-12-10


北京晚报 | 2021年12月10日

  2021十大“北京最美街巷”推选活动近日揭晓,东城区府学胡同、新鲜胡同,西城区鹞儿胡同、魏染胡同,通州区永顺中街、鱼市胡同,朝阳区望京小街,海淀区五塔寺路,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延庆区鸿川北路上榜。这些街巷整洁幽雅,还有鲜为人知的历史与掌故。

  府学小学

  五塔寺

  新鲜胡同 和冠欣 摄

  府学胡同:因设有顺天府学得名

  府学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东四北大街,西至交道口南大街。明朝属教忠坊,因顺天府学设在此胡同而得名。

  顺天府学前身是元代报恩寺。明洪武初年(1368年)大都改为北平府。由此元代国子监改为北平府学,报恩寺作为大兴县学。明永乐元年(1403年),北平升为顺天府,府学又改为国子监。撤大兴、宛平县学,将大兴县学升为顺天府学。

  据传,元末有位高僧在此建报恩寺,建成之后,尚未安置佛像,明军攻入大都,高僧怕刚建的寺院被明军侵用,惶急之中将一木制孔子像置于庙内。明军进入寺内,见孔圣人供奉于此,未敢侵占。但孔子像已然迁入,不可改为他用,故改为学府。此后成为明清两朝士子们进修、学习、考试的地方。今为府学小学校址。

  新鲜胡同:分布众多名人故居

  新鲜胡同位于东城区中部偏东,西起朝阳门南小街,东与南竹杆胡同相通。清代属镶白旗,始称新鲜胡同,其得名无考。该胡同始建于营造元大都时期,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胡同内有多处名人故居。东口路北有清末重臣绍英旧居,其历任盛京礼部侍郎、盛京将军、工部尚书等职。路南有绍祺花园,其历任清代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礼部尚书、刑部尚书等。清末桂公府也在胡同内,明代为方家园,园废后在原址修建了净业庵,咸丰年间,都统胜保在该庵旧址上建宅第。同治初年,胜保获罪,此府遂转赐于慈禧太后之弟承恩公桂祥。由于桂祥的女儿为光绪帝皇后隆裕,一家出了两代皇后,因此桂公府在民间有“凤凰巢”之称。胡同内原有清正白旗觉罗宗学,今为新鲜胡同小学。

  鹞儿胡同:历史上多外埠会馆

  鹞儿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南部,东起前门大街,西至留学路。明代称要儿胡同,属正南坊,清代演变为鹞儿胡同。鹞儿属猛禽,学名“雀鹰”,俗称“老鹞子”,体型略小于鹰,羽毛呈灰褐色,腹部为白色,清代多为旗人所驯养。

  清代胡同内曾有平介、浮山、徽州诸会馆。其中平介会馆为山西省平遥、介休两县在京商人合建,占地颇广,建筑宏伟,曾有戏楼。浮山会馆系山西省浮山县商人所建,曾有碑云:“我浮山会馆建自雍正七年(1729年),其馆北位五圣像,神德灵应,佑我商人。”

  清末建立警察制度,外城巡警厅设在鹞儿胡同。其前身为清代都察院中城正指挥衙门,民国时期为市警察局侦缉总队队址。京城“飞天大盗”李景华(绰号“燕子李三”)曾羁押于此,并留下许多传奇故事。

  魏染胡同:与明宦官魏忠贤无关

  魏染胡同位于西城区中部偏东,北起南柳巷,南至骡马市大街。

  坊间盛传:该胡同因明代宦官魏忠贤在此居住,俗称“魏公胡同”。魏被诛后改称“魏阉胡同”,后因不雅谐音为“魏染胡同”。其实此胡同与魏忠贤互不相干,查阅多部史籍,均不见魏忠贤府第在此。其实魏宅在东城东厂胡同,俗称“魏府”。

  据《北京市宣武区地名志》载:魏染胡同因明代有魏姓染匠居住而得名,地属宜北坊。清代称魏儿胡同,后称魏染胡同,沿用至今。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曾居此,其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长于七言歌行,有“梅村体”之称。

  革命志士、民国著名报人邵飘萍曾居此,并创办《京报》,旗帜鲜明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

  永顺中街:因地处永顺村旧址得名

  永顺中街位于通州区北部偏西,又称潞仙路,东西走向。

  “永顺”之名源自“永顺村”。据1990年《北京通县地名志》载:“永顺村位于通州镇北关,北与岳庄隔河路相对。聚落呈矩形,清代已成村,迁徙民至此于岳庄南上坡处定居,因名前上坡;霍姓至上坡南定居,形成小聚落,依姓而名小霍庄。1949年将周围十余个小村,组成2个基层行政组织,一名永顺村,一名胜利村。1953年将2村合并设永顺乡,辖12个自然村。”今属永顺镇辖域。

  随着通州城区开发建设,旧村消失,已建成住宅区及街道,因地处历史上的永顺村域,多以“永顺”命名,永顺中街为其中之一,南为永顺南街,北为永顺北街。

  鱼市胡同:因鱼类交易市场得名

  鱼市胡同位于通州区西北部,北运河西侧。东起北大街,西至沟沿胡同。

  据《通州史话》载:鱼市胡同明代已形成。明清时漕运兴盛,且通州城外潞河直汇海河,渤海所产各类海鱼船运至通州来售亦甚便捷。因通州城人口众多,又咫尺京城,故城内鱼市繁盛居首。明代通州城内最大的鱼市设在城中心处闸桥附近,北大街南口西侧,南傍穿城河,其东口即称鱼市口。

  清同治六年(1867年),基督教传入通州,在鱼市口设教会组织“福音堂”,继而迁入巷内,租用民宅做教堂,改称“公理会”,此巷更名为“公理会胡同”。1981年改称“鱼市胡同”。

  望京小街:因“望京墩”得名

  望京小街位于朝阳区西北部,东北起望京街,西南至阜荣街。

  “望京”之名由“望京墩”演化而成。望京墩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时有北方蒙古瓦剌部不断南侵,兵部尚书于谦为加强北京城防,便奏请圣上:“京城四面因无墩台瞭望,寇至不能知其远近及下营处,卒难提备,可用四面离城一、二十里或三十里筑立墩台,以便瞭望。”景帝恩准,遂在京城北面和东北面筑起几座高台,高三丈,阔十二丈,曰“望京墩”,由重兵看守。明朝灭亡后,望京墩被荒废。

  明代以前,望京墩附近已有村落,后分为南北两村,大者称大望京,小者称小望京。多年前,其西侧建成大型住宅区,以“望京”而称,其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道称“望京街”,与之相交、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次干道称“望京小街”。

  五塔寺路:因北邻五塔寺得名

  五塔寺路位于海淀区东南部,紧邻长河,因地处古刹五塔寺得名。

  五塔寺原名真觉寺,创建于明代,寺内高石台上有五座小型石塔,大约建成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名为“金刚宝座塔”,俗称“五塔寺”。

  明永乐年,印度梵僧班迪达自西域来京,向明成祖朱棣呈献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成祖封其为“大国师”,并授予金印,赐地于西关(今西直门)外长河(也称高梁河)北岸,为之建寺,寺名“真觉”。后又根据这位高僧提供的规制建成了金刚宝座塔,并重修了寺院。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后为避雍正帝胤禛之讳,改称“正觉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改名“大正觉寺”。清末建筑毁于大火,只有金刚宝座塔幸存。

  1949年以后多次进行维修,1982年对外开放。1987年成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模式口大街:因“磨石口”谐音得名

  模式口大街位于石景山区中部。此地古为京西重镇,西山煤炭、木石,均由此处入京,故《光绪顺天府志》云:“磨石口镇,千总镇焉。”

  此地原名磨石口,因盛产磨石而得名。始于西周,闻名于明清。民国初年,曾任河北省议员的李雅轩认为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子,完全有条件办成模范村,便写了呈子报请宛平县县长汤小秋,建议把村名改为“模式口”。1923年,“磨石口”正式更名为“模式口”,意即“乡村建设之模式”。

  明清之时,此村为镇级行政聚落,派千总加以镇守。村子原有围墙环绕,沿街并有三个门洞,门上为谯楼,有军士把守。村中有长约3里的驼铃古道,沿街店铺众多。时有驼队与马队穿村而过。清代诗人查慎行有诗曰:“乱石山中崎岖路,时听征车撼石声。行过翠云尘乍少,马头麦浪绿初成。”生动地描绘了这一险要隘口,车辚辚、马萧萧的壮景。

  鸿川北路:意为大雁栖息妫川

  鸿川北路位于延庆区西部,北起湖南路,南接益祥街,北临有延庆“母亲河”之称的“妫(guī)河”。

  百余年前,此地为延庆城南郊,妫河之滨,有大面积的滩涂湿地。古云“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即每年春分后大雁飞回北方繁殖,寒露后飞往南方越冬,时有成群结队的大雁在此栖息。多年前,此处新辟道路,称“鸿川北路”,“鸿”乃大雁之别称,“川”为“妫川”,即妫河,意为大雁栖息妫川之地。该路多为林荫所掩映,环境优雅,成为延庆新晋“网红地”。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