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江:在艺术的世界中,直达人心 | 大米艺术

 大米艺术 2021-12-10

[ 本文共计1584字 · 建议阅读3分钟 ]

文 / 施晗

那年秋天,雷江打北京路过,在我798艺术区的一间工作室,做了一次短暂的停留。

其时的见面,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位颇具才情,兼有君子风度的翩翩青年,就这样坐于你面前!优雅的谈吐,安然自若的神情,很容易让人忽略其年龄的存在,总以为是在与一位长者促膝长谈。

事实上,我们年龄相差无几,如此这般,又不得不让人确信这很可能就是隔壁班的某位天才学子。

雷江于书于画,于文于道皆有自出机杼之处,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具有一颗辽远的心灵和一片广博的思见。

只因,我与雷江仅有一面之缘,甚至可以说并无了解,以致我思虑反复,迟迟不敢动笔把这篇文字洋洋洒洒地写下去,哪怕只言片语,也变得谨慎起来。

我确信我开始胆怯了。我也确信雷江在行走当下,也必定令他有过某些念想和欲望;才想到要我这个局外之人,来为他写下这并不紧要的满纸烟火之言。

我们在楼下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馆里要了两份小菜,菜还没上,话就开始多起来;从吃谈到了酒,从文学谈到了艺术,从哲学谈到了儒释道,从天地谈到了宇宙…… 这世间一切仿佛都要随着我们肆无忌惮的惶惶大言,和着这馆子里呛人的油烟味下到肚里。

然而,身染凡尘,我在他身上却看不到一丝凡尘的俗气,这是令人非常意外的!当下才盛之人,无不张牙舞爪,咄咄逼人,攀龙附凤引为常言。同样,这种内敛的性格,也在雷江的书法作品里得以呈现。看雷江的书法,能感到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转益多师,为我所用。颇有元人绘画意趣里面的雅正,或清逸简远,或缜密雄浑,或回味攸长。

我以为书法与文学一样,从艺术的发生学上探求,它们是同源并出的,就是作为社会审美主体须把自然美直接当做审美对象,从传统的“实用性”的制约中解脱出来,也就是不从文字语意视角去看自然界的书法艺术,而能从书法本身之美去发现美的底蕴所在,从而体物赋情,外化为情形兼备的审美作品。

这时的线条、结体、章法皆是人之“感觉”,这在中国书法里面的草书表现得尤为明显,亦如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所云:“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书家带着情感去观察感受,体验带着激情去创作诠释,技法上细微到一点一划都可说是书家情感所寄所托,都将有感人之处。观雷江的书法,无论是章法经营还是笔墨之运用,皆能看到他的苦心,也能看到他“感觉”的流淌,其书作动人之处正在于此。

雷江的修养同时又不仅仅在于书法。但凡明白“功夫在诗外”的人,皆能明了书法背后更要有人的存在。诚如贡布里希所说:“没有所谓的艺术,只有艺术家。”这也许是对雷江最好的一个注解了。

书法本身也只不过是一个人心性的蒙养和修炼。一个只身游弋在书法之技里的人,是无法领悟到书写之美的真正内涵的,“因为浅薄的人必定立不住脚跟,成不了大业。而笃定者,不因世俗迷障的困扰和诱惑,有超越暂时利益者,往往失利于一时,或笨拙于一时,而终有大成”。

艺术,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无论是现实世界中的艺术,还是艺术世界中的艺术,都充满了未知和希望。

雷江或者任何一个文人书家,尽管或多或少都会拥有宏观世界的局限与遗憾,但只要能够以一种理想的情怀对待艺术,以一种豁达的心情进行创作。那么他和他的作品,都将以一种特有的独白方式融入自然世界,直达人心,也将慢慢融入整个中国艺术长河的灵魂最深处。

饭已吃饱,我们该走了。

2019年4月23日 

改定于北京破天阁

————

雷江,字大舟,号弘光居士,陕西合阳人,现居北京。仰光学社社长,青年学者,导演,自由撰稿人。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研究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所研究员,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等。

出品人 | 施晗  

主编 | 李妙染   责编 | 赵国林  王景  

投稿、合作请加微信:zouxun01

| 名家书画订制 |

艺术 · 美学 · 品鉴

邵大箴 | 石   开 曾   翔 李   晖

李妙染 刘彦湖 玄 一 肖文飞

 邵 岩 冷柏青 顾柯红 | 李刚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