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逸之造像印:穿越千年,与上古祭司对话 | 大米艺术

 大米艺术 2021-12-10

滚印 《背》  直径52厘米 老挝石  黑泥印拓三种  李逸之   




关于李逸之的滚印

文/高非

李逸之擅大写意篆刻,也是中国数一数二的佛造像印高手。此外,他还是研究西藏擦擦的专家。通过擦擦,他打通了以造像入印的关节。顺着这条线索向上走,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望。从古埃及,到两河流域,在文明的源头,他找到了创作的出口,那就是滚印。

以泥土为印章的实用载体,无论是中亚的泥板还是秦汉的封泥,显然要比纸本上钤印的历史悠远得多,朱砂印泥的出现则是更晚的事了。在泥土上留下的缄封,是先民们共同的默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印与泥的留痕得以保存,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温度。而滚印高古的基因,让这一技艺充满了神秘感和历史感。

滚印在泥底上滚动,原则上是可以无限延长的。除了实用因素,还有种《华严经》中无限罗网的意蕴。这种首尾相续、生灭无尽的呈现方式,似乎是李逸之将擦擦中的佛本生故事融入滚印中的支点,所谓一印一世界。

滚印《佛本生故事》 高7.8cm  直径3.4cm  印度石  黑泥印拓 

提到擦擦时他说,西藏活佛可以在风和水中打擦擦,在虚空中印出神佛的形迹。所以无论是印本身的形制还是盖印的载体,是什么不重要,其中的想法和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我一直认为,技近乎道,到达极致的技术,就与道相通。李逸之用刀,有着外科手术般的精准,到了这个地步,是否使用文字,已经不影响艺术水准的高下。那些细密的线条与符号,直接穿越千年,与上古的祭司、匠人们对话。

李逸之

李逸之,1974年生于新疆克孜尔,现居北京。曾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西藏文化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擦擦艺术博物馆名誉馆长,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委员等。
连续二十多年赴西藏腹地考察佛教遗址,采集和整理藏传佛教图像学资料,从事西藏艺术史研究,相关研究论文陆续发表于专业刊物及藏学会议论文集。

滚 印

滚印《牵手》 高5cm  直径2.8cm  老挝石  黑泥印拓 

滚印《剔肉记》 高7cm  直径2.8cm  辽宁石  黑泥印拓 

滚印《雪域》 高15.5cm  直径1.4cm  老挝石  黑泥印拓 

佛像

金刚萨垛造像








观音像

木偶戏








菩萨像

菩萨像

蛛网

背坐上石像

雪团打云

不负如来不负你

宜子孙

不印渡

云团打雪

出品人 | 施晗  

主编 | 李妙染   责编 | 赵国林  王景  

投稿、合作请加微信:zouxun01

| 名家书画订制 |

邵大箴 | 石   开 曾   翔 李   晖

李妙染 刘彦湖 玄   一 肖文飞

李刚田 冷柏青 顾柯红 | 邵   岩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