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叙说地图】老南市地区道路地名浅释

 realjet 2021-12-10

老南市地区道路地名浅释

图片

1982年南市地区图

据20世纪80年代初期统计,当时的南市地区有道路地名共414条。明弘治时上海城厢的坊巷,方志上仅记载五条,嘉靖时为十条、万历时为十一条,到清康熙时增至二十五条,嘉庆时六十三条,同治时已有八十条。从十五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这二百多年间,不仅坊巷稀疏,道路短窄,而且增加发展十分缓慢,这和当时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是一致的。清康熙开始,社会安定,海禁开放,由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外市场扩大,旧县城渐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人口繁密,于是增筑街弄,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大。迨至现代,一百年内,路名数量增加三倍半,这和地区经济、政治发展变化的情况是相适应的。老南市地区原是平原水网地带,自然景观单一,绝大多数地名来源于人文条件,因人物、经济活动、建筑物而命名的路名占大多数。加之经济、政治、社会条件及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路名的形成和分布也不一样。

图片
图片

同治《上海县志》卷首刊载的上海县城内、外街巷图

1.陆家浜路以北的旧城区。道路密集,共357条,占全区道路总数的86%,密度达到212m/km2。道路分布纵横交错,构成方格状,其中多小弄支街,长度在180米以下的小路约190条,占这一地区道路的53%以上。这些道路的命名主要取自与政治、经济、居民有关事物。这些特点反映了该地区发展的历史悠久,长期是政治、经济中心,机关衙署散布旧城中心地带,建筑稠密,人口密度大,多旧建筑和文物古迹,是一个以住宅为主的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

2.陆家浜路以南地区。这一带共有道路57条,占全区道路总数的14%,道路密度次于旧城厢达到92m/km2。道路分布以原南火车站为中心,主要干线大致呈辐射状分布。南火车站始建于清末,这些围绕车站兴建的道路大都是交通干线,历史较旧城厢短。由于城市发展较晚,居民密度较小,虽然原来的棚户简屋多,但小街小弄较旧城厢少,长度在180米以下的小路仅12条。南市地区作为贸易港的城市化地区,开埠以后,东阻于浦浦江,其他三面为租界所包围,发展困难,清末民初以南车站为交通中心,辟筑道路干线,使这一地区成为旧城厢的延伸。

图片

1980年代的十六铺中山东二路(网图)

南市地区的“路、街、弄”命名的含义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 反映自然条件的路名:

一是河浜,一是地理位置和形象特征。

1.缘水命名:水同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河道所在,往往形成居民点、集镇和交通线。历史上,上海旧城厢内外浜渠密布,桥墩纵横,以水和桥得名的路名特别多,现在仍存在近50条,占本区道路总数的10%以上。方浜路、肇周路、新肇周路、陆家浜路、薛家浜路、侯家路等交通干线即系填筑方浜、肇嘉浜、薛家浜、陆家浜等主要河浜而成。亭桥街、凝和路、洗布浜、乔家路、望达路等都以原浜名命名。因水而派生的路名有方斜路(取方浜桥、斜桥首字命名)等。在交通不便利的条件下,桥梁所在地往往是交通要道或居民点,通过桥上或在桥附近的道路,多以桥名命名,如外郎家桥街、安澜路、亭桥街、福佑路、青龙桥街等。还有许多道路虽未以水命名,但道路本身即系填筑河浜筑成,如中华路、人民路、复兴东路等。综观全区道路布局,主要是以旧浜道为骨架,构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图片

方浜中路豫园商场入口前(网图)

2.因地理位置或象形得名:地区道路密度大,支路小弄数量多,在地面景观单一的条件下,可供采用作为地名的事物也少,因此多以相对位置、序数、地面特征命名。这类地名约占总路名的22%。表现的形式多以东、西、南、北来表示不同的方位,用这四个方位字作为首字的路名现有44条。或将方位字置于路名之末如斜土东路、清流北街、中山南路等。也有以前、后、中、内、外以表示方位的,如大兴后街、中石皮弄、会馆后街、学前街、方浜中路、外咸瓜街等。有以“新”“老”表示时间次序的,如老道前街、新肇周路、豫园老路、豫园新路等。近年有以数字序数直接命名,如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白漾一、二、四弄等。以地面特征命名的,如引线弄、羊肠弄,形容路面狭窄;石皮弄、石街,表示路面结构;高墩街、高巷头街、墩基弄,表示地面较高等。

图片

1994年时的北三角街路牌(视频截屏)

第二类 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地名。

上海自宋代以来,逐渐成为东南贸易港口,由于经济活动的影响,形成许多与经济相关的地名。

1.以码头渡口命名:旧上海城区不仅是国内贸易港口,元、明、清三代海运也很发达。沙船业繁盛时期,水运特别繁忙,造成十六铺至南码头沿江一带,码头渡口林立,现在不少码头已不复存在,但以码头命名的路名,仍有30多条,占本区路名总数的7%,如盐码头街、白渡路、新码头街、竹行码头街、王家码头路、董家渡路、赖义码头街、油车码头街等。

图片

董家渡路街景(《上海光影1980—1999:郭博摄影作品精选》)

2.因会馆、公所得名:旧上海是一个因贸易而兴起的商业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发达。手工业者和商人为维护本身利益,组织不少行会性质的会馆、公所。同时,上海五方杂处,侨寓之民多于本土人士,各地旅沪人士建立同乡会以通声气。于是同业有公所,如典质、豆米、木行、钱庄、银楼等,规模都较大。同乡有会馆,如宁波的四明公所、广东的广肇山庄以及浙绍、徽宁、燕北等会馆。初步统计这些行会组织的地址,在该地区先后有120多个,其中有些会馆、公所的活动曾经在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等方面起过一定影响,成为路名命名的来源,如会馆弄、会馆街、徽宁路等分别因泉漳会馆、商船会馆、徽宁会馆而得名。

3.因生产活动而得名:开埠以前因作坊、手工场而得名的路名如达布街、汤管弄、花衣街、硝皮弄、糖坊弄、磨坊弄等,因周围环境无大变化,路名一直保持到现在。开埠以后,新式机械工业有所发展,相应地出现了机厂路、炮厂后街、制造局路等路名。因为旧上海是商业城市,与商业关系密切的著名道路,如洋行街(即后来的阳朔路)、豆市街、花衣街、嘉鱼路、国货路等路名,一直为居民所熟知。

图片

1980年代豆市街街景(《上海光影1980—1999:郭博摄影作品精选》)

第三类 与历史事迹相关的路名。

地区自十三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交通、经济、文化教育等逐渐发展,繁盛的经济和文化在历史上遗留下大量的故址古迹,成为路名命名的来源。

1.因寺、庙、庵、观而得名:该地区寺、庙、庵、观,历史久,分布广。宋代咸淳间(十三世纪后半期)已建顺济祠,元代创建规模宏大的海会寺,距今已有700多年。到清末分布在原邑庙、蓬莱两区的寺、庙、庵、观超过80个(1956年文物普查数字),其中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寺庙,往往成为路名或地名。现存因寺庙命名的道路有34条,占全区道路总数的7%。其中因佛寺得名的最多,如一粟街、小普陀街、广福街、白衣街、西林路、沉香阁路、海潮路等。因崇功报德或因迷信传说而建立的庙观为数也很可观,反映在路名方面的有大境路、先棉祠街、瞿溪路、春申街(今民珠街)、药局弄等。道教在上海首先传人本区,有蓬莱路。天主教有天主堂街(今天柱山路)。中国传统的庙宇孔庙、文昌殿(宫)分别有文庙路、文昌路。

图片

白衣街1980年代市井生活(《上海光影1980—1999:郭博摄影作品精选》)

2.因人物或居民而得名的路名:本身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因著名人物或早期居民而命名的路名,现有的近60条,占总数的13%多。命名方式多以姓氏加通名,如盛家街、黄家路、叶家弄等,南京街因居民多数为南京人而得名。部分道路因居民职业而得名,如王医马弄、马园街、筷竹弄、草鞋湾路等。也有因居民建筑物的某些特征而得名的,如天灯弄、王家嘴角街、乔家栅、杨家栅路。光启路、乔家路、黄家阙路则因纪念历史名人徐光启、乔一琦、黄铭而得名。

图片

1980年代的王医马弄(网图)

3.因旧学校而得名的路名:上海立镇设县之初即有镇学、县学。清乾隆、嘉庆以后,私人兴学之风盛行,反映在路名方面有学宫街、学前街、三林路、学院路、梅溪弄等。

4.因纪念物、古迹而得名的路名:上海旧城区作为贸易港城市,得风气之先,文物繁富,多名园胜迹。上海人民有长期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历史,也留下不少革命纪念地。历史上为崇功树名和旌表“节孝”,历代都兴建不少牌坊,虽然时势变迁,时有兴废,因牌坊得名的路名至今仍有十余条,如大夫坊、昼锦路、怀真街、三牌楼路、四牌楼路等。上海是东南名邑,商贾、官宦聚居,自明朝中叶以后,兴建园林之风甚盛,其中不少颇具形胜。今天这些园林已大多湮没,仍留下不少与园林有关的路名,如豫园老路、也是园弄、露香园路、半径园弄、半淞园路、小桃园街等。反映历史建筑物路名有梦花街、鸳鸯厅弄、南仓街、凝晖路等。制造局路是辛亥革命时民军激烈战斗的地方,是一条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道路。

图片

人来人往的豫园老路(网图)

第四类 出于美好的愿望,用吉祥雅句命名路名。

如永宁街、永寿路、永泰街、复兴东路、增祥弄等。

第五类 用地名命名路名。

老南市地区居民四方杂处,外来居民以来自江浙、关东、山东较多,喜欢用原籍或熟悉的地名命名道路,现有20多条,占全区总数的5%以上。采用市外地名的,如平湖路、会稽路、丽水路、金坛路等。采用本市地名的,如南翔路、枫泾路、周浦路等。此外,还有采用两处地名的首字命名的,如方斜路、肇周路等。

图片

1980年代初期的丽水路(网图)

路名是在社会发展中产生和发展的。南市区的路名,内容丰富多采,它的形成和分布,反映了本区的历史进程和欣欣向荣的现状,同时也显示了发展中的问题,研究路名问题无疑对于四化建设是有所裨益的。

说明: 

1、选自《南市区地名志》,编入时略有改动。原文作者王先铸。

2、本文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所述地名、路名等情况介绍和统计数据都是当时情况。部分道路因其后的城市更新建设已经湮没的,因文中涉及较多,不一一注明。

图片

点“在看”,把好看分享给更多的人

上海市测绘院

地图文化品牌

新品发布|叙说地图|上海故事

图片

编辑丨张渊源

审核丨忻静 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