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聪明人、傻子和奴才

 攀登者anly 2021-12-10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原载于1926年1月4日《语丝》周刊第六十期,后收入《野草》。

当时中国的政治气氛十分低沉,鼓吹新文学运动,支持五四运动的朋友、读书人大多都休养生息,韬光养晦,鲁迅也都感到意兴阑珊。而当时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希望学生专注学业,她对学生参与政治运动十分反感。1925年,上海日本纱厂非法辞退和殴打工人、枪杀工人代表顾正红,引发群众示威。示威中,租界的警察向示威群众开枪,导致十几人死亡,史称[五卅惨案],杨荫榆开除参与支援示威的女大学生,鲁迅不满杨荫榆的做法,继而一怒之下,写成今天我要说的这篇文章《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文章中提到有一位奴才成天都会找人诉苦,也只会跟人诉苦。有一天,奴才遇到一位聪明人,这位奴才满眼泪水,很悲哀的叫住这位聪明人,奴才说:先生!你知道吗,我所过的生活简直就不是人的生活,吃呢,一日未必有一餐,而这一餐吃的是垃圾,狗都不吃,还是一小碗。聪明人听了之后觉得他很惨,就说:这样实在令人同情。之后,奴才就很高兴地说:不就是这样啊,工作日夜也没得休息,早上要担水,晚上要煮饭,上午要跑街,夜晚要磨面,天气好就要帮人洗衣服,下雨天就要帮人撑伞,冬天要烧柴,夏天就要帮人扇扇子,半夜又要煮东西给主人吃,还要伺候主人赌钱,赢钱从来没我的份,输钱可能还要被他用鞭子打。聪明人叹息,眼含泪水。奴才接着说:先生,我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有什么方法吗?聪明人说:我想…你之后会变好的。奴才回答:这样?但愿如此,我对先生倾诉了冤屈气,还得到你的同情和安慰,已经舒服很多了,可见天理未被埋没。不过,过了几天之后,奴才有深深不满,继续找人诉苦。之后,这位奴才又流着眼泪和人说:先生,你知道吗,我住的地方比猪栏还差,主人没当我是人,他对他的狗都好过我几万倍。听他诉苦的人就大叫:混账!…吓到了那位奴才,而那个人是一位傻子。奴才继续说:先生,我住的地方是一间烂房子,又小又湿又阴,周围都是臭虫,睡觉的时候咬到我受不了,而且味道也很难闻,最惨是只有四面墙,一扇窗户都没有,是真的惨!接着,傻子说:你不会叫你主人开一扇窗给你的吗?奴才接着说:这样怎么行呢?傻子立刻说:那你带我去你的房子看一下!之后,傻子和奴才去到那间房子外面,傻子立刻开始动手敲穿他的墙,奴才当堂吓尿了,说:先生!你做什么!?傻子说:我帮你开一扇窗而已。奴才说:不行啊,主人会骂我的!之后傻子直接说:理他干嘛!?奴才没办法,在地上打滚,哭着大叫:来人啊,有强盗摧毁我的房子啊,快点来啊,再晚我的房子出了一个洞了。之后,一大群奴才冲出来,将傻子赶走。由于听到叫声,主人最后慢慢地走出来,奴才就很恭敬,很自我良好的说:刚才有个强盗想拆我的房子,我立刻叫人,然后大家一起把强盗赶走了。主人称赞奴才做的不错。同时间,这一天有很多人来慰问他们,而聪明人也在这里。奴才见到聪明人觉得大有希望,又很开心地对聪明人说:这次我有功劳,主人称赞了我,你之前说过我会好起来的,你真是有先见之明。聪明人也假装替他高兴的说:对啊!

不知道大家听完这个故事,有没有想到什么画面,或者什么人呢?《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这一篇近似寓言故事的散文,鲁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三种人物对待黑暗现实和奴才悲惨生活截然不同的态度。首先说一下奴才,奴才受到主人残酷的剥削压迫,从早到晚不停的工作,过着非人的生活,又吃着狗都不吃的食物,住的地方比猪栏还差,有时还会被主人打,但是他丝毫都没想过反抗主人的压迫,去改善自身的处境,只会到处找人流泪诉苦,满足虚伪廉价的同情以及空洞浅薄的安慰,作品里面的奴才形象,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受害者,他象征着那些安于现状、愚昧无知、不会反抗的病态社会里的人,他们的奴才性格、奴性心态,不但不敢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还会用统治阶级的思想作为自己思想的本质特征,对于统治者的残酷和自身悲惨的生活,他会觉得愤愤不平,但也止于愤愤不平,正如文章开头所写: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这种奴才式的诉苦,只是他消极地宣泄内心痛苦,以获得暂时心理平衡的手段,丝毫无助于屈辱地位的改变,最终经由消极的内心痛苦的宣泄,令到愤怒趋于缓和平息。具有这种奴才性格的国民,必然将自身处境的改变,寄托于虚幻的将来以及统治阶级的恩赐之上,从而成为统治者镇压革命者、觉醒者的帮凶,当真的有人以实际行动帮他反抗主人压迫的时候,他们竟然会大叫“强盗”,还纠合其他奴才将他赶走,还得意洋洋的向主人邀功请赏,鲁迅在这里尖锐的讽刺了这些十足的奴才。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产生过两种很差的人,即是奴才和流氓,随着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日益深重,奴才也日益发展、日益恶化,对比,鲁迅心恶痛绝。在这篇散文里面,鲁迅对这种甘心供人驱使、对上献媚,甚至为虎作伥的「奴才哲学」,作出了无情的批判。鲁迅对奴才形象的描述,令人想起列宁著名的一段话: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为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不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闻、浑浑噩噩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

讲第二种人,聪明人。他倾听奴才的诉苦,尽力的作出悲悯同情的样子,但他不打算给予奴才实际的帮助,也不会对主人残酷的压迫表示愤怒的谴责,而只会用“你以后会好起来的”这些的空话去敷衍奴才。聪明人象征着对统治阶级的维护者,他们表面上同情奴才的遭遇,其实是麻醉他们的精神。「聪明人」是维护旧社会、欺骗人民的伪君子,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面,反动统治者总是用种种欺骗手段来麻痹人民,用封建、奴化思想毒害人民,要将人民变成被剥削,又不会造反的奴隶机器,「聪明人」对「奴才」的同情以及安慰,正正就是令奴才安于被剥削、被奴役的麻醉剂,「聪明人」和「主人」是一丘之貉,都是面目可憎。作品里面的聪明人形象塑造,寄寓于鲁迅对普遍存在于国民里面的巧滑、伪善的性格做批判,鲁迅把这类人称之为「巧人」、「伶俐人」。他们没有恒定的操守和明确的是非观念,以自私、悲怯、狡诈、虚伪为其本质特征,他们善于见风使舵、讨好卖乖,知道怎么中庸骑墙、避祸趋福,并假借大义、窃取美名。鲁迅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聪明人所谓的「同情」、「悲哀」以及「安慰」的欺骗性,暴露了这类人的自私自利,充当统治阶级的帮凶的丑恶嘴脸。

然后说第三种人,傻子。文章中的傻子象征着对封建统治者的坚决反对者,他们嫉恶如仇、并会身体力行,他们为奴才的悲惨生活以及主人的暴虐,而愤愤不平。当他们听到奴才诉苦之后,怒不可遏,满腔怒火的亲手打穿这面墙,帮奴才黑暗阴湿的房子开窗,即使奴才威胁他这样做,是被主人骂的,但他也亦毫不畏惧,结果他的行为没有被奴才所理解,奴才也基于他的奴性受到主人的夸奖,聪明人就以他的聪明,得到奴才衷心的感谢,而见义勇为、想帮助奴才的傻子,就被奴才赶走,反而被污蔑为强盗。在封建思想的社会里面,他这样的言行,必然会被当做傻子,鲁迅在反封建的思想立场上,对这些同黑暗旧势力作斗争的人,有着赞美和歌颂。傻子和奴才和聪明人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鲁迅笔下的傻子代表着不计私利、见义勇为、苦干实干、充满斗争精神的性格,用傻子的形象来概括那些勇于反抗黑暗邪恶势力、为大众利益牺牲自己的革命者,他们身上的傻劲正正是鲁迅赞美的纯厚、正直、无私、坚韧、爱恨分明、决不敷衍苟且等等的品性。

鲁迅在《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描写这个见义勇为、不计私利的傻子热心帮助奴才,最后却被奴才赶走的悲剧性结局,渗透着鲁迅对愚昧民众的可怜以及愤恨。文章中所描写的三种人物形象,会令你们想到那些人呢?

鲁迅的文章《漫与》提到:一个活人,当然是总想活下去的,就算是真正老牌的奴隶,也还在打熬着要活下去。然而自己明知道是奴隶,打熬着,并且不平着,挣扎着,一面意图挣脱以至实行挣脱着,即使暂时失败,还是套上了镣铐罢,他却不过是单单的奴隶。如果在奴隶生活中寻找到美、赞叹、抚摸、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就因为奴群中有这一点的差别,所以令到社会有平安和不安,而在文学上,就分别的显现了麻醉和战斗的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