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小二述哲文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衰微,诸侯王争霸,随着霸主之位的斗争渐渐白热化,中原大地虽动乱,但机会也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各自发挥自己的才智,期待在这战乱年代获得一些成绩。于此,我们说老子所处的时代,以“竞争”为主旋律,也是没错的。 但在世人都“争强好勇”的年代,老子却显得非常“冷静”,他在《老子》一书中向世人展现了自己视若珍宝的3样“东西”,其中之一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 为什么老子会把“不敢为天下先”当作“三宝之一”?就颜小二对道家的了解来看,老子此举是针对人性过度的利己之欲,以更高的层面指出“众望所归”的人,总是那个“不敢为天下先”的人。 “走在后面”,有时候不是弱或差,而是因为“成就”于“谦逊”,而恰是这种“成就”于“谦逊”,是人不战而胜之自胜的最好“法宝”。于此,从这种角度来说,颜小二认为,老子之“不敢为天下先”,更像是便是“竞争”年代最好的“自胜”智慧。 1、“不敢为天下先”与老子“三宝”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百家中比较“特别”。儒家也好,法家也罢,甚至是墨家,虽然各家观点都有其偏向,但积极有为的意味相当浓烈,可道家却近乎反其道而行之,以“无为”闻名于世。 与其“无为”相呼应的,老子提出的“三宝”是代表之一。而关于三宝,我们在《老子》第六十三章中可以看到议论,是这样说的: 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这是在说,有三样东西他十分珍视,不是金银,也不是权位,而是“慈爱”、“节俭”与“不敢处于众人之先”。 ![]() 老子为何在战争年代将这三样看上去与“竞争”背道而驰的“东西”当作“宝贝”呢?原因在后面一句话,即“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这是老子在告诉我们,我们勇武,是因为我们慈爱;人们的宽广是因为节俭;而成为万物尊长的存在,一定是不敢处于众人之前的存在。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竞争年代,老子看出,逞强好勇是“戾气”,真正的勇武当是心怀慈爱的人。或者这样说,一个事事争先、爱出风头的人不会成为“领头人”,真正的“领头人”,当有“谦逊”与“成就他人”的素养。由此,老子之“不敢为天下先”的内涵可谓深刻。 ![]() 2、“不敢为天下先”里的“自胜”智慧每个人的一生中多多少少或主动或被动都要登上“竞技场”,于此,“竞争”的旋律之下,在“利己”之欲的刺激之下,“胜人”成了人们理所当然的认知。 在颜小二看来,有“胜人”之欲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因“胜人”的欲望而生出“害人”之心。但人们确实面对一个难题,即“竞争愈演愈烈时,我们面对生而利己的欲望,控制自己的'害人之心’就全靠'自律’了”。由此,“胜己”尤为重要。, 也就是说,当大部分世人被胜人之心“裹挟”、心心念念想着“胜人”甚至“害人”的时候,老子犀利指出,我们真正要战胜的,其实是“自己”。而真正能成就自己的,其实是感念于自己之“成人”的他人的认可。 举个例子。野心勃勃的“野心家”,过五关斩六将想要获得“宝座”,但以打压他人而获得的所谓“王霸之尊”,不仅一路阻碍重重,难以获得心中所想,即便是凭借自己的铁血手段达到了顶峰,也不会长久,历史上有很鲜明的例子,比如秦二世而亡等等。 ![]() 每个人都在追求人生圆满,对于争霸的诸侯来说,是君临天下,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是岁月静好,可能是叱咤商场。但是,所谓人生圆满,尤其是对于“想在某一领域站在高处的人”来说,关键点还是在于“胜己”,而非“伤人利己”之下的“胜人”。 毕竟,“高高在上”的位置之所以高高在上,是因为下面的“人”愿意“托举”。而谁能赢得“托举者”的认可呢?自然就是那位“不敢为天下先”之乐于成就他人的人了。 3、总结最后,颜小二在这里简单做个总结。我们知道,“不敢为天下”作为道家老子珍视的“三宝之一”,里面内涵十分高明的“自胜”智慧,也揭示了“成王败寇”中有些人为什么总是“成王”,有些人为什么总是“败寇”的原因,比如刘邦和项羽。 ![]() 刘邦以情商高、仁义之师而闻名天下,项羽则以善战和霸道震慑于百姓。于此,历史选择了刘邦。 或者这样说,“征服”从来不应该是单纯的“力量碾压”,而当是出于与“慈与俭”有关的某种“高尚目的”。无论是人类历史上重大“对抗”,还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斗争”,人的每一次“呐喊”、每一次“冲锋”,从来不应该是为了“欲望”或者“掠夺”,而应该是为了“守护”或者“捍卫”甚至是“成就”某些“珍贵”。 要知道,千百年来,所谓“众望所归”的人,从来都是那个在“自胜”中“不敢为天下先”之“成人之美”的人,各位觉得呢?期待本文能给您带来一些帮助。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