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似老痴,大智若大愚,常人难理识,知慧天地间。--习阳羊语

 阳夏书院 2013-01-29
读书目录读书目录1.《老子》 ——老子《老子》是本智慧之书,但是有的人越读越傻,有的人则能从中汲取智慧。抱着《老子》苦苦思索,不如在生活中去领悟。你会发现老子的大智慧。
老庄:坐视不管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庄子到底还是心有所羁绊,并不是书上说的那样忘我,那样看透世事,事实上,没人能看透世事,世界变化万千,不要盲目下结论。我们还知道庄子是老子的学生,老子是是什么学派我不说大家都很清楚。因此庄子的矛盾也是老子思想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老子思想既是出世。因此,有一个思想登上了历史舞台---儒家思想。
老子的智慧——做人要谦虚。汝唯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这句贤文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说如果你不自我吹嘘,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高下,没有人与你争功劳。老子曰:"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做比喻,说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些轻浮、急躁的举动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背离了原意,显然不足取,只能称之为"余食赘形"。老子的这番话所透射的智慧,为我们立身行事提供了一面明亮的镜子。
从表面上看,道家与法家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两个极端。然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却将老子、韩非合并列传,并说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说明韩非的基本思想源于老子的思想。本书特将《道德经》与《韩非子》一起解述,将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和人生智慧充分展现给读者。他们的思想与智慧,虽时隔数千年,仍熠熠生辉。
老子的智慧。老子所倡导的自然无为、柔弱不争、崇俭节欲的思想,在当代同样具有时代价值。老子认为,正是因为仁慈,所以才能做到英勇无畏;老子要求人们不仅要节约人力、物力,还要聚敛精神,积蓄能量,等待时机。老子认为,眼睛是用来分辨真伪的,一旦为华丽的色彩所蒙蔽就会失去分辨能力;老子认为,天下万物唯水最柔弱,但是,攻击坚硬强壮之物又没有哪种事物能胜得过水,因而水其实是真正的强者,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代替。
老子智慧与女性美 爱美是人的天性,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无论男人女人都希望自己潇洒漂亮,为了美有人不惜一切代价修理自己的五官,为了美有人想尽一切办法塑造自己的形体。可是有谁想过自古以来美总与女性联系在一起?古人评价美的标准时什么?进入现代社会各种美容技术层出不穷,女性装扮更是眼花缭乱。我们又该怎样看待美?
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解读。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你觉得屈辱是低下的,受到屈辱就觉得丢人,所以害怕受到屈辱。所以,一个人愿意牺牲自己为天下人服务,就可以把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如果一个人能达到忘我的境地,把生死都置之度外,那么,一切宠辱、祸患都不足以动摇其心志。
《道德经》第67章 - 【道德经章解】 老子文化社区-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交流互动平台天下谓我"道大,似不肖"①。一曰慈③,二曰俭④,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⑦。意译:天下的人都认为我所讲的大不像大。我有三件宝贝,第一个叫"慈",第二个叫"俭",第三个叫"不敢为天下先"。点题:老子在这一章重点说明人应具备的三大德性: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道德经》第70章 - 【道德经章解】 老子文化社区-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交流互动平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①。夫唯无知②,是以不我知③。天下却没有人能懂、没有人肯做。了解我的人很少,效法我的人难得。点题:这一章老子说得很直白,以比喻方法告诫世人应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从本质的意义上学习并践行天下大道。
李风穿越了,别人到了异界都是争霸天下,可他却混成了一个山贼!泡妞?老子抢来的公主们都可以凑好几桌麻将了;赚钱?巨龙们都被老子打劫的只抹眼泪,现在它们已经改掉躺在金币堆上睡觉的习惯了;发明创造?老子可是带着《异界百科全书》穿越来的;争霸天下?636人收藏 64人订阅 168票 18评论。总点击: 1141437编辑评价: 第1卷。
【道家智慧】重新认识《道德经》的三宝思想 老子说:“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老子的三宝思想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我们知道,老子以“不敢为天下先”作为自己的三个座右铭之一,然而其代表作《道德经》却开了敢为天下先的先河。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老子的三宝思想,他的慈为万物慈,俭为万世俭,不敢为天下先,也有为天下谋太平的思想旨趣。这实际上也是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初衷。
身轻失天下自重方存身。于是,一个空布袋选择了第一种方法,高高兴兴地往袋里装东西,等袋里的东西快装满时,袋子稳稳当当地站了起来。见布袋里什么东西也没有,便一挥手把它扔了。老子说:“及吾无身,又有何患。”志在天下,建丰功伟业者,正是因为身有所存。因此,不以一己私利而谋天下大众的大利,立大业于天下,才不负生命的价值。身轻失天下,自重方存身。
德经 6、力量源泉。老子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役使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我很愚笨,无法理解天下最柔弱的东西,怎么能役使最坚硬的东西。我的理解是,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根本不可能与天道的力量相比。那么,如果一个人消除了个人的意志,遵循天道的规律,他就能拥有和天道一样的力量,力量无穷啦!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有妍有丑 有洁有污。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妍:美好。据陆机《文贼》说:“妍蚩好恶,可得而言。”老子以自然无为为美,根本表现就在于个人人格的高尚和自由上,因而,在他看来外形的美并不能保证人格的高尚和自由,外形的丑同样也不妨碍一个人内在精神的美。老子生活的时代,美的东西与善的东西往往是分裂的,就是在今天美的与善的也不一定完全统一。
老子的人生“四不”与企业管理之道-2 - 经营管理 - 中金在线老子的人生"四不"与企业管理之道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1年03月18日 08:42 中国营销传播网 段俊平 查看评论   世界500强美国的麦格劳希尔集团创始人哈罗德 麦格劳曾经指出"一个领导所真正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持续进步的环境"。老子的"四不"是企业家实现成功人生、王者归来的哲学思想的法宝。
深入挖掘老子思想中蕴含的管理智慧。与会者围绕“老子思想与现代管理”这一主题,就老子哲学与现代管理哲学、老子“以人为本”的管理之道、老子的柔性管理思想、老子“道法自然”的管理智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当前,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老子思想与现代管理,应该在老子“道法自然”的管理智慧、“无为”思想与企业管理、老子的管理战略思想等方面下功夫。
老子《道德经》里"智"的内涵就是:狡诈、伎巧、权谋。如果当人们总是以狡诈、伎巧、权谋去做事情,在老子的眼里也不过是耍耍小聪明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智慧,更不用说大智慧了。老子所论述的"道"是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说:了解别人只需小有精明的头脑就行了。老子曰:学不学,不复众人之过。对危害社会而言,这些贪官一是危害国家,二是危害金融,三是危害人民,四是危害家庭。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解读。真正有智慧的人是完全了解自己的人,任何事情都是以自身为起点而展开的。老子在本章,全部用的正面直言的文字,与前面几章不同。在本章里,老子提出精神修养的问题。老子极力主张"死而不亡",这是他一贯的思想主张,体现"无为"的思想主旨。"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传"有神论",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
老子的智慧之道 老子的智慧之道 今日看了动画功夫熊猫,突然感觉到其中的宝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柔弱处下与不争的代表。道德经是一本讲述大宇宙,大自然,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书,简单的概括就是将两方面的内容,一食什么是世间万物的规律,二是我们人应当怎样做才能符合客观规律。
道德经的光亮(与时俱进的《道德经》)现代人如果没有很好的古文功底,很难看懂老子的道德经,本书在忠于《道德经》文本原意的基础上,用明白晓畅的现代汉语将其准确地翻译了出来,对道德经经文进行逐段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解读,并对其展开富有现代感的评论,新颖的立意和独到的见解,浓缩了作者对生命对世界的许多奇思妙想。而《道德经的光亮》就是引领你走近新知、宝藏、财富的灯塔。
老子《道德經》第廿七章解读。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因此,圣人经常善于挽救人,所以人间没有被遗弃的人;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的人也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所应该作为借鉴的人和事的人,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世上最糊涂的人。不要嫌那些被人看不起的人,人各有所长,正反两方面都值得你学习或借鉴!善人可为不善师,不善就是善之鉴。
傻子 ——阿甘的大智慧 傻子 ——阿甘的大智慧。阿甘是一个弱智的,头脑简单的,想问题单纯的,目标单一,行动始终如一的傻瓜......结果,他成功了!阿甘就明白这个道理:他上越南战场,从来没有说要争取当一个英雄,结果他成了英雄,还受到总统的特别接见。而阿甘的上级,出身于军人世家的上尉,从一开始就争取当一个战争英雄,为家族争光,结果失去了双腿,被自己看不起的傻瓜阿甘救了一命。
《道德经》老子核心智慧的感悟【1】原创。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其中的虚无为本,因循为用是形容老子思想的点睛之语,也概括了其朴素思辨的核心智慧。1、《道德经》:无名,万物之始也;"任何事、物、人,其巨细、繁杂、错节,在老子看来,都可以从无、有中去辨出个子丑寅卯。3、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一个人的生长、发育,在老子的眼中,都应该合乎天道,且:"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老子谈成功之道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怎样才能取得成功呢?只不过令人感到迷惑的是,老子说成功之路是恍恍惚惚的。而他讲成功有有为之道也有无为之道,他所一再强调的无为实在是一件助人成功的重要武器,那么无为一词究竟有着怎样确切的内涵呢?在老子的智慧宝典中是否还有其他秘密武器能够帮助我们现代人走向成功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虽然记载老子素食思想的文献并不多,但是老子被认为是具有素食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许多研究道德经的国人在研究老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反应老子素食思想的论述。这本由王德有着,徐海翻译的日文《详说老子传》中提到《道德经》第十六章记载有老子亲自去野蛮地域感化众人的故事,包括许多戒杀护生的素食思想:感谢老子留下的珍贵精神宝藏,也希望后世人能体会到老子的教化苦心,例行素食,利益众生。
其中《老子》"大道.为无"思想给我的启发和教益尤为深刻。老子 "无为"思想是道家学说的精髓,老子讲"无为"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干。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是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无为"是修身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子》"大道.无为"思想,这种大智慧,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伟大思想的精华,这种东西正是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继承和发扬的,这些都是我们建设新文化的宝贵经验和财富。
孔子与老子的区别5.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两人同是春秋时代的伟大哲人,孔子曾向老子问道,故两人思想有些相似但仍有很多不同。学术方面: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学派主要讨论研究哲学问题、人生意义等;而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更多是研究政治、教育等。孔子主张【仁政治国】主张恢复周代的礼乐制度,要恪守伦理纲常。孔子主张人要''谦恭''''有礼''''正直''''中庸'',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的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