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处世智慧:和大怨,必有余怨

 麻豆腐 2018-05-05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末期楚国人,曾任周朝守藏史。是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中国的哲学之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经典之作《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给世人留下丰富的哲理宝藏。构造出了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宏大框架。

老子的处世智慧:和大怨,必有余怨

老子的思想体系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生存智慧、管理智慧,其中的妙语箴言,即使经过两千多年岁月的洗礼,依然光彩熠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解了大的仇怨依然会有残余的不满,这又怎能算是真正的修嫌释好呢?因而智者宁肯让别人有负于他也不对他人苛责。有德行的人总是让别人亏欠于他而不思追讨,无德行的人总是怨怨相报、斤斤计较。上天对世人本来没有什么亲疏,只是一贯帮助有德行的善人。

老子的处世智慧:和大怨,必有余怨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调和大怨不如根本上不结怨。与其伤了人之后再去道歉不如一开始就不去伤人。有一个外国的寓言说得很好。伤他人的心就好象往木头里钉钉子,道歉就相当于把钉子拔出来,尽管钉子已经拔出来了,但是曾经受伤害的那个窟窿却不能愈合。这就说明了解怨不如根本不结怨的道理。那么怎么才能不结怨呢?

老子的处世智慧:和大怨,必有余怨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有道德和没道德的人区别在哪里呢?

有道德的人总是愿意让别人欠他的,因为他是懂得“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的,他会主动地把自己的“有余”拿出来“奉天下”的;没道德的人他不能让别人占他一点儿便宜,而且恨不得占尽别人的便宜才好。他是那种“持而盈之、揣而锐之”的人,他追求的是“金玉满堂”,追求的是个人的成就,最后当然是“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遗。”了。

老子的处世智慧:和大怨,必有余怨

天下人,天下事,大抵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