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岛第94期活动纪要:人生、烦恼和倾听

 劳月 2021-12-10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24期

(总第94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炜炜、可可

分享时间:2021年12月4日下午

分享地点:浙江图书馆集体视听室

录音整理:何水燕

文字编辑:劳月


劳月:各位书友,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文澜读书岛!文澜读书岛是由浙江图书馆主办、钱报读书会协办的一档阅读沙龙活动。欢迎大家的关注和参与!

今天我们来分享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长篇小说《解忧杂货店》。近些年,在中国,东野圭吾和村上春树非常火。前年,我们分享了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今天,我们邀请读书岛书友可可和炜炜来分享《解忧杂货店》。

前天,炜炜给我提了一个建议,我们也可以推出一个解忧杂货店的虚拟版,开通一个文澜读书岛的邮箱,大家有什么烦恼可以投到邮箱里。我认为这个建议很好,马上注册了一个文澜读书岛的邮箱wenlandushudao@163.com。到今天为止,收到了两封咨询来信。在座的书友如果觉得有些什么烦恼,可以写在白纸上,一会儿两位嘉宾会给你解答。

接下来就请可可和炜炜给大家作分享,掌声欢迎!

可可:大家下午好!今天是一个非常好的天气,阳光明媚,就像我今天介绍的这本书一样,非常温暖。

人生路上,我们总是面临着很多选择,也会充满着各种迷惑。当面临两难选择时,我们痛苦,我们无措,可是最后我们心中其实早已存在答案,总会被爱所成全。

《解忧杂货店》,顾名思义,讲的是一个可以帮人排忧解难的杂货店。和东野圭吾以往的作品有所不同。这本书中没有罪案,没有侦探,而充满了温暖乐观和人性的善意。

杂货店的老板浪矢雄治是一个暖心爷爷。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心地为每一个来信倾诉烦恼的人提出建议。然而,人心是温暖的,时间却是残酷的。浪矢雄治在1980年9月13日离开了人世。这就意味着,从那之后,很多人将失去心灵上的依靠。在临走之前,浪矢雄治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逝世33周年的凌晨,浪矢杂货店将会复活”。

果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2012年9月13日,浪矢雄治预言的杂货店咨询窗口复活了。3个小偷阴差阳错地进了小店,无意间发现卷帘门的投信口投进来陌生人的信件。刚开始,他们冒充浪矢,在嬉笑怒骂间写下了简单粗暴的回复。渐渐的,本性善良的小偷们发现了事情的蹊跷,开始真心诚意地对待这些来信。在收发信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杂货店主人当年的故事。

于是,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33年前。孤独的浪矢雄治从回复孩子们的来信中找到了全新的生活寄托。他觉得,不管是骚扰还是恶作剧,这些写信给浪矢杂货店的人,实际上都是“内心破了一个洞,重要的东西正从那个洞流失,所以我不但要写回信,而且要好好思考,这些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在那之后,浪矢爱上了为他人回信,解答疑问,也因此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本书的人物遭遇虽然看似独立,其实都牵动着彼此,都和浪矢杂货店有着渊源。浪矢雄治的信点醒了很多人,而3个小偷最终也从浪矢杂货店获得了自己人生的答案。

看完这本书,我感慨万千。如今,我们每个人都好似活成了一座孤岛。虽然无比渴望别人的倾听和理解,但又不愿意停下匆忙的脚步,去听听别人的心声。《解忧杂货店》里的浪矢爷爷就像冬日里的一杯暖茶,暖化了无数渴望被看见的灵魂。在我看来,看似一无所有的浪矢爷爷和化身年轻版浪矢的小偷三人组,实际上是最幸福富足的。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一点点善意,就奇妙地改变了他们原本注定走向灰暗的人生轨迹。解别人的忧,也能填自己内心的洞。这便是借由杂货店想要告诉我们的人生真谛。

我的人生经历其实也非常曲折。我没有读过大学,18岁就参军,在部队待了4年,参加过北京奥运会的执勤。我的人生中有过很多曲折,如果当时有一盏明灯能够指引我,也许我会做出更好的决定。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深,人生路途上,实在非常需要浪矢爷爷这样的指路人。

炜炜:我着重从中日两国拍摄的两版《解忧杂货店》电影和小说原著的关系来分析。在豆瓣网上,电影和小说的评分差距很大。日版电影7.1分,国产电影5.0分,而小说原著则有8.5分。

中国版的电影给我的感受是奋斗拼搏的励志故事。虽然评分不高,但因为有成龙、王俊凯、迪丽热巴等顶流明星加入,保持了一定热度,部分观众会借电影翻开原著看一看,也是一件相当令人高兴的事。日本版的电影更符合小说原著,因为东野圭吾参与了编剧,最大程度还原了小说的原意。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小说和电影的不同。

第一,小说和电影最大的区别,就是时间。日本版的电影两个小时多一点,中国版的电影两小时不到,但是两个小时是不可能看完这部小说的。

也有人说,电影虽然时间短,但结合音效、画面感,也可以和小说打个平手。我认为,一般的小说可以,但这本《解忧杂货店》有点难。就像同样是鸡汤,用砂锅小火慢炖煨出来的,和压力锅压出来的,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营养吸收上。走温暖、治愈风的《解忧杂货店》是一部需要人的心灵慢慢吸收和品味的小说。通过时间的推移,在心中咀嚼、品味的过程,会成为是否感受到小说温暖的关键。

东野圭吾的小说都有个特点,不看到最后一刻,绝对不知道结局。因为结局的出乎意料,故事结构设计的巧妙,读者往往会紧紧地被吸引住。东野圭吾是学电气工程出身,所以他小说的布局,有点像看电路板的感觉。小说所有伏笔都串联成非常精美的网格,密密麻麻排列着,有点像电路板上的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只有电路板通电后,你才能看见所呈现的效果。

电影为了营造温馨的氛围,下了很大功夫,故事串联很巧妙,小说里的梗都有呈现,有穿越,有逆袭,有怀旧,有救赎,有报恩,有宿命的相遇,再加反转出乎意料的结局,演员的演技也可圈可点。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该有的全有了。细节打磨,分镜处理,音乐呈现,氛围烘托,灯光剪辑以及摄影都无可挑剔,但看完之后,有小说那么温暖治愈人心吗?还差一点点。

看完电影后我们不会想再重新看一遍。但是读完小说后,却特别想再往回看看,回味信里的细节,回味浪矢爷爷那些暖心的话语。这使得读完小说的时间肯定比电影长,这可能就是电影的评分比小说评分低了不少的原因吧。

第二,电影和小说的表现手法差异。大家看电影,重要的是代入感。电影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用画面、音乐等元素给观众营造出一种氛围,让观众更容易走进电影中的那个世界。一言以蔽之,电影强调的是代入感。电影中最重要的肯定是浪矢爷爷,但这个人物非常难以代入。排第二的,就是闯入空门的3位小偷。然后就是那些来信者,差不多每20分钟就换个人物,对多数观众来说,观感挺累的。日本版电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注打磨每句台词、每个镜头,增加氛围烘托,刻意弱化背景,年代感不强,前后没有太大差别。中国版电影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把几个小故事的人物性格处理成几乎一样,从而让观众更好地代入。所以,中国版电影的时空穿越感比日版电影好。


但是,还是推荐大家去读书,或者先看电影,再读原著。因为《解忧杂货店》的温暖治愈,并不是因为代入书中的人物,更多的是站在第三者立场看这个故事。人就是这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轮到自己做选择的时候,总是会受到各种压力,不知道该如何做决定。但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到他人如何做选择,也能感受到这其中的纠结和烦恼,而且还不影响自己,还能有启发。东野圭吾很令人钦佩的地方,是通过几个短篇的组合,通过几个人物境遇之间的串联,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再加上电影为了能更好地体现整个故事的架构,把推理悬疑部分弱化了很多,也少了书中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

《解忧杂货店》虽说没有谋杀,没有嫌疑人,没有警探,甚至连恶人都没有,但却是一本实打实的悬疑推理小说。那么多故事组合在一起,还能故布疑阵,丢出一个又一个谜团,解谜团的同时让读者动容、唏嘘,不得不让人佩服东野圭吾讲述故事的能力。

第三,为什么浪矢爷爷很难有代入感?书中的浪矢爷爷可以说塑造得非常完美。从他对待每一封信认真思考的态度,回信的机智,愿意放下成见,站在他人的立场替他人考虑,这些种种,都需要极高的修养和对生命异常深刻的感悟才能做到。最令我感动的是他年轻时,打算和恋人私奔,最后不得不放弃。可是他却没有嫉恶如仇,没有报复社会的不公,而是选择放下。不光选择放下,还愿意站在恋人的角度给予安慰,对恋人的家人表达理解。就这份度量气魄,还有面对遗憾的勇气,非常人能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道理都懂,可很难做到。浪矢对于不如意的地方,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面对遗憾也能正视,坦然面对。这些内容在电影里却没有处理好,浪矢的形象和杂货店融为一体,更多地像一个符号般存在,也增加了代入难度。

我认为,《解忧杂货店》之所以让人感动,让人治愈,是因为有浪矢爷爷的存在。在这个世界,有人愿意真心实意,不为任何利益,站在你的立场替你着想,这份信任感是那些人愿意写信的基石。而现在这个社会,恰恰缺失这种信任感。很多人很难相信在这个社会上有人能放下一切成见,站在你的角度真心实意地去思考。这本书却会告诉你,其实有这样的存在,只要你愿意相信他就会有,这是东野圭吾很厉害的地方。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想尝试一下建立这种信任感,所以建议劳月老师注册一个邮箱,开启《解忧杂货店》的虚拟版。如果大家愿意相信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烦恼写下来,我们尝试去做一个解答,感受一下浪矢爷爷完全放下偏见,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有多难。结果我发现,真的很难。

接下来我们试着对收到的两封信作个解答。可能我们没有像浪矢爷爷解答得那么好,但我们也会竭尽所能。

可可:第一封信的烦恼是要不要冒着一定的风险去打疫苗?来信者说,之所以一直没去打,是因为我是过敏体质。本来很坚定不去打,但最近要参加一个社团,突然被告知要打疫苗才能参加。我喜欢这个社团,所以我很郁闷和纠结:是不是我不打疫苗,能参与的社团活动会越来越少?我们该遵从个人的意志还是从众?

我看出这位朋友非常郁闷纠结。我是个比较理性的人,所以答案也很简单,a或者b,没有c答案。来信者用了三个问号:要不要冒着一定风险去打疫苗?不打疫苗是不是就不能参加社团活动?坚持自己还是从众?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其实是矛盾的,你想去参加社团活动就去打疫苗。但从另一个角度,我也蛮能理解。我也是一个妈妈,我家的两个小孩也存在这个问题。我一直都不想让他们去打疫苗,因为他们也是过敏体质。坚持个人意志还是从众,你还是要考虑到自身的情况。比如现在咳嗽非常厉害,各方面都不适合打疫苗,那么你可以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去打疫苗。至于疫苗的风险,我觉得完全可以去医院咨询一下再决定。把自己身体调整好以后再去打疫苗,那么社团不就可以参加了吗?


炜炜:第二封信字很少,概括一下说,第一是家人不上进,第二是母亲身体不好,因为这两个因素,整个家庭处于一种很糟糕的状态,导致心情不好。

看完这封信,我能够体会到处在上有老下有小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的苦恼。因为我个人也即将进入那个阶段。我尝试着回答一下。

人是被需要的生物,不仅是物质上被需要,精神上也被需要。如果发现了自己只是物质上的被需要,没有其它精神的反馈时,人的本能是会反抗的。反抗这种精神上被遗弃的愤怒。

其中一种反抗方式是现在非常流行的“躺平”。因为“躺平”已经像传染病一样散播到了每一个角落,而且愈演愈烈。我个人是不愿意躺平的。原因是觉得我要对得起自己,我不愿意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当然我能做到这一点,跟我周围的很多人支持我是分不开的,如家人的支持,朋友的支持。

但确实有些人是需要被鼓励,被认可的。我觉得这位咨询者的家人可能是这种性格。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的羁绊就很重要。人是被需要的生物,如果有方法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他们是被需要的,或许就能消除一部分愤怒。所以,我觉得你可以去尝试一下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羁绊。

《解忧杂货店》中的浪矢爷爷说过,通常咨商者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找人咨询的目的,可能只是确认这个答案是正确的。看到这封来信,我更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信的开头,你的心中已经有答案了。

有些时候,努力了可能也无法改变什么,就像浪矢爷爷和恋人一样,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人生中不可避免会发生不完美的事。在人生的旅途中,必然会牺牲一些东西,也成就一些东西。但人们恰恰忘记了,正视遗憾,比遗憾本身更重要。如果你仔细看了《解忧杂货店》中鱼店音乐家的故事,会不会更有勇气正视心中的遗憾呢?

写完这个回复后,我还在想,短时间内解决这个事情确实挺难,最终觉得,有时间还是看看书吧,各种各样的书。我个人的习惯,一直是看纸质版的书。我觉得,越是复杂需要深入理解深入思考的东西,越需要用纸质版这种自然的方式去慢慢阅读、理解。这是排除烦恼、沉浸自己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如果要看书,真的不妨从《解忧杂货店》这本书看起。因为阅读的感觉真的很好,简单易理解。一个个谜团,吸引你不断读下去,最后结局总是那么令人出乎意料。东野圭吾的书能让你更好地去专注于自己内心的那个世界,给你治愈的感觉。

劳月:两位嘉宾的分享非常好。我本人也很喜欢这本书,跟大家分享几点感想。

第一,这本书讲的是一个解除烦恼的故事。犹豫和选择困难,是人生的常态,每个人都会有。人生中有无数面对岔路的时候。之所以烦恼,是因为这个岔路的两边甚至三边都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们才需要帮助,需要和别人沟通。不一定是这种写信的方式,可以有很多方式。人是社会生物,需要各种各样的交流和帮助,也需要去帮助别人。这是书里传达的精神,非常有意义。

第二,浪矢爷爷特别强调一点:咨询只是起了一个助推的作用,关键是每个咨询者自己的选择。求助与沟通对你的人生有没有用,取决于你自己有没有去努力。所以,求助和沟通是双向的东西,我们可以去求助、沟通,但更关键的是自己要有信心和行动。人家的意见再好,你自己躺平了,一点用也没有,天上不可能掉馅饼。

第三,这个世界确实存在很多苦难,人生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会碰到烦恼,但是美好永远存在。不要因为苦难而怀疑世界的美好。在浪矢爷爷的眼里,没有一个坏人,全是好人,但是好人有好人的缺点,只有浪矢爷爷似乎是完美无缺的,而其他人都是有缺陷的。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一处黑暗,就把这个世界想象成一片黑暗。《解忧杂货店》无疑是励志的书,暖心的书,但有人会觉得它把社会美化了。我们既需要批判现实中黑暗的作品,也需要歌颂光明的暖心的作品。作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当然要有生存的理由。所谓理由就是,这个世界是值得我们生存的。如果这个世界一片黑暗,我们还有生存下去的必要吗?

第四,我觉得两部《解忧杂货店》电影最大的遗憾是主题曲没写好。鱼店音乐家的《重生》是《解忧杂货店》里最重要的情节之一,也是最适合电影改编的煽情点。可惜两部电影的主题曲都没有写好。

第五,解忧杂货店的模拟版可以长久做下去。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烦恼,需要有交流的地方。所以,文澜读书岛愿意和书友一起来面对和解决烦恼,欢迎书友把自己的烦恼发给wenlandushudao@163.com,我们一起来解答。

接下来是互动时间,我们来交流一下阅读感想。

书友:我非常赞同文澜读书岛开设一个解忧邮箱。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一个美国小女孩建了一个邮箱,一些人临终之前就去那里述说一些不能与朋友家人说的难言之隐。倾诉完后,安详去世。所以,人与人之间还是要有倾听和倾吐的。我本人现在尝试在做类似的实践,刚才那两个问题,私下一对一交流以后,我相信咨询者自己会有答案的。

《解忧杂货店》总结的是人生的困惑,一是家人和事业的选择,二是如何面对人生的失败,三是家人关系的处理,四是事业如何选择,五是机遇的把握。我相信这是作者精心挑选过的。他说的解忧,主要是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相对没有信心的。咨询者其实有解决方案,只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信心去承担。这个时候他会来寻求一下确认,我做这样的选择是对还是错。第二种是当局者迷。看不清全局,困在里面,所以来咨询的时候,解答者一般给出的是让他多角度去看这件事情,由此可能会更全面。就如书中提到的,他有地图,但是迷失了,看不到整体。第三种是咨询者的承担力,你怎样去帮助他?浪矢爷爷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为什么大家都信任他?其实就是换位思考,还有是倾听能力。他不光看到了字面上的东西,更看到了字里行间渗透的东西,诸如他的担忧、情绪、期待等,这样才能让人产生信任和亲近感。

读完这本书,只花了一晚上,但流了三次泪。第一次流泪是看到谱写了《重生》的鱼店音乐家献身的那一刻。他可能会有机会成功,但是没有时间了,你会为他感慨。第二次流泪是浪矢爷爷拖着病躯回到杂货店去完成最后的心愿,挺感人的。最感人的是,书的最后,讲到对一张白纸的回答,让我非常感动。就算是一张空白的纸,浪矢爷爷也用一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它启示我们的是,对所有的事情,你只要认真了,全力以赴了,可能就会有回报。

其实浪矢爷爷在他老伴去世的那段时间,也是很颓废的,后来为什么精神焕发?是因为他做了咨询这件事,这让我感受到,帮助别人是可以点亮自己的。所以,在此我热烈响应劳月老师的提议,把我们文澜读书岛的解忧邮箱延续下去。

书友:刚才的第二封信,关于家人不上进的问题。我想试着解答一下。

第一,有一本书叫《爱的语言》,讲每个人表达自己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会用甜言蜜语,有的会通过做一顿大餐,有的会选择最实用的家用小电器等等。所以我想对那位朋友说,你是否读懂了你家人的爱的语言?

第二,上进的标准每个个体不一样,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也不一样。你的家人是否知道你的上进标准是什么?还有,你家人自己是什么标准?你的上进和家人的上进有什么样的偏差?应该和家人坐下来仔细谈一谈大家心中的想法。

第三,希望家人上进,你自己做的如何?在家人的眼里,你是不是做得足够上进?你有没有自省过?我经常听樊登读书,有一本书叫《你是孩子的最好玩具》。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我一直贯彻的就是引导原则。先与孩子共情,肯定他的想法。同样,和家人相处时,你在要求家人的同时,其实家人对你也是有希望有要求的。你觉得你对家人的要求是想当然的,但家人没有把他的要求告诉你。你有必要与家人去探讨他们对你的想法。也许他们觉得你的压力大,或者觉得你做得挺好,你很辛苦,他们不想把这份关心或期望再压到你身上,可能家人是为你着想。所以我觉得从自己出发,先反思一下自己做得够不够好,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做得不好的地方在哪里,都可以跟家人坐下来沟通。如果家人也认可了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你可以把自己觉得做得好的地方更加发扬光大一些,让家人看到你的明显改变。让他们多看到你身上的闪光点,他们自然而然会去学习。其实,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方法。

第四,当下社会有很多信息让我们被动地去接受,但你要明白不管是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那都是别人的生活。你活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不能对自己太苛责,也不能对家人太苛责。要先认识自己,承认自己的普通,同时也接受家人的普通。以上是我对那封信做出的几点解答。

对当下热点鹿道森事件,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触。这个小伙子今年26岁,拍摄影为生,之前有可能是留守儿童,可能家人觉得他过得很好,但其实他内心里应该有很多痛苦。小时候在学校被欺凌,他本来想用摄影走出自己的路,但现实中他没有走出来。所以在自己生日那天,他在微博上发了一篇长文,然后选择了离开这个人世。这个事情我想了很久。我觉得,这是鹿道森自己的选择,一方面是他自己没有找到一个出口,然后性格上的特质决定了他会选择这条路。另一方面通过这个事件,启示我们要学会倾诉。有烦恼的话,如果不方便对家人说,对朋友说,你可以写信,可以发微博,或者专门设置一个别人看不到的隐秘空间,写出来自己看。其实这就是一个治愈的过程。要有一个出口,然后学会自己去激励。心理学上讲,人和环境之间有一个相互影响。有一部分人天性不是很坚强,你可以去有意识地结交一些比较坚强的朋友。从他们身上,你就会看到一些光。

遇到困难,如果自己不知道怎么解决,就找个人说出来。其实这个人不一定给你解决方案,而是你通过自己的表达,慢慢梳理清楚让自己痛苦的点在哪里。别人几句言语说不定就能点拨到你。别人可能没说什么,但是你已经有了答案,知道自己怎么继续下去。最近有一个热播剧,叫《女心理师》,我特意观察了一下她对待来访者的方法。其实她什么都没说,她用的就是引导的方法。引导每一个来访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忆他们痛苦的细节,最后在梳理的过程中,每个来访者慢慢从自己的情绪中走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管对自己还是对别人,还是对家人,一可以写下来,二可以试着去引导,找到其中的一些细节,然后梳理自己的内心。我很喜欢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里的那句话“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生活过成怎么样,是你自己去实现的。

炜炜:刚才听到那个故事,我的想法可能有点不太一样。我觉得,理解和引导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他愿意说,鹿道森到最后一刻才说出来,然后离开了世界。这就让人没有办法了。

现在这个世界被各种社交媒体包围着,你看到的信息都是推送的结果,很容易局限在一个错误圈子里。越来越多的人不说,觉得说了也不被理解,就干脆不说。等到你想去干涉的时候,已经晚了。

从小到大,我们受的教育就是要做乖孩子。你内心深处的一些看法,并不被家人或者社会所重视,个体的独立性确实有所缺失。当然,我们年轻一代已经有所变化,会去弥补,会越来越敢说,越来越愿意放开自己,但毕竟社会舆论不让你说,说了也没多大用处。这其实是一个观念问题。经济学讲机会、成本,你做任何选择时,考虑一下我放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其实挺容易。但是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会有很多时候无法用理性思维,无法考虑经济成本。这些事情你只站在有用没用的角度,其实是不能理解的。而就是因为不能理解,所以才恰恰变成有用,恰恰会成就不一样的人生。所以请大家不要担心说出来没用,或者做了很多事情没用,也不要觉得我做这些事不被大家理解。你首先要做,做完之后可能就不一样了。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参与制作的电影《无尽攀登》上映了。影片主人公是一个双腿截肢的老人,69岁登上珠穆朗玛峰。他是最早一批被国家选拔攀登珠峰的,不幸在26岁时就冻伤截肢,但他一直没放弃,终于登上了珠峰。影片首映时我有幸参加了,看到了纪录片的主人,那位登上珠峰的老爷爷。给我震撼的是什么?我这个年纪有腿有脚啥都不缺,你让我现在去登珠峰肯定不行。但他已经69岁,双腿残疾,却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绝不放弃。我觉得,有些时候你需要去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个信念在别人看来可能已经没有必要了,但你就是想为自己争一口气。为了这口气,去面对很多事情。有很多事可能可做可不做,做了之后只是心里舒坦点。但为了自己那口气,也要让自己舒坦一点。所以,有时候该说的还是要说,哪怕说出来没什么用,也没关系。

书友:我也再补充一点,我想借用杨绛老师的一句话:如果你的烦恼很多,说明你读的书太少了。我觉得,如果你跟着文澜读书岛一直读书,读下去,你的烦恼就会越来越少。我是比较实在的,干工作,干就得了。看书,你就读它看它就可以了。想的不要太多,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

劳月: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跟攀登珠峰一样。攀登成功是一种成功,但是肯定还有无数人攀登失败,根本没有资格去谈攀登的人就更多。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成功方式,但他那种精神是我们学习的。

轻生的人,都是迈不过去那道坎,选择了自我了结。很多前辈曾跟我说,十年动乱蹲牛棚的时候,曾好几次想了结自己,想不通革命几十年,到头来被关在牛棚里。但回过头去看的时候,这道坎其实又很简单。我们的人生中,都会碰到这样的时候。总觉得迈不过去这道坎了,但当你跨过去再回头看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这道坎真的很小,你挺一挺就过去了。人生就是这样,这个世界没有绝路,遇到问题,与其胡思乱想,不如想办法怎么对付。希望我们能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走出自己的困境。

书友:文澜读书岛很好的一点就是,看了一本书,有一个想法,到了这里,听了大家的说法后,又会促进你的思考,我觉得非常棒。

我现在的想法都是刚才听各位发言的时候产生的。大家都觉得,浪矢爷爷是在奉献,但我觉得他其实非常幸福。首先,帮助别人肯定比接受别人帮助要快乐。第二,书里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情节,让他穿越到未来,收到30年后的信,坚定了帮助别人的那颗心。我给别人的建议,不管对还是错,只要付出了我的真心,那么不管别人接不接受,在那一刻都是有价值的。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在书里的5个故事里,最让我觉得有价值的是月兔的故事。因为3个穿越到过去的小偷站在上帝的角度写了回信。这让我想到我们单位一个男孩给女朋友送礼物的故事。男孩问,你看中什么礼物我给你买。女朋友特不高兴,为什么一定要我告诉你我喜欢什么?你就不能给我一个惊喜?然后那个男孩子很苦恼:搞不懂女孩子在想什么,这不是最好的办法吗?又省钱又省事又实在。我当时觉得这就是男女之间的差异,但看了这本书,又听了大家的讨论后,觉得不管是感情还是其他,到底什么是正确的,有没有最优解?我很困惑,我觉得好像没有。即便是3个小偷告诉她,你为奥运会拼搏是没有价值的,你应该去陪男朋友,但她没有这样做,最后她和她男朋友都觉得拼搏是有价值的。所以,人心非常有趣的一点,就在于两点之间直线最近,但两颗心之间绝对不是直线最近。它有很多感情的因素在里面,人性的复杂在这里,但是魅力可能也在这里,这是我想表达的观点。

劳月:很有道理,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妻子去世时,浪矢爷爷慢慢开始老去,精神不振。突然间儿子发现他精神好起来了,才知道他找到了被人需要的幸福。对老年人来说,这一点很重要。读书岛就是这样,我们的宗旨是阅读、分享、发现,大家不断互相启发,就会有一些新的发现,这是阅读乐趣所在。

书友:听了刚才炜炜说的,我也有共鸣。这世界上人分两种,有的人需要赞美,还有的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他的价值感来自于自己,不来自他人,所以这种人很容易出匠人。

我看了很多心理学书。罗杰斯说,人是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分大器晚成和聪明早慧两种。苏轼的父亲27岁以后才开始发奋。第一名只有一个,没有必要要求孩子第一名。我父亲也是当老师的,这么多年他也没要我遵循这个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点,不见得一定要在学术上。人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有没有钱是次要的。一个幸福的人,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名和利,而是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东西。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点,无非就是看你能否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过好自己的一生。

我觉得劳月老师的想法特别好,大家一起群策群力,给有困惑的咨询者献言。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副热心肠,解答别人的问题,其实也是在给自己解答。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观点去理解这本书,又相互吸取,这本书就会越读越厚。每个人都把自己最想表达的观点表达出来,可能过段时间,你又有新的想法,这样一直不断更新,每个人都开诚布公,每次都能学到一些新的观点。

炜炜: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写得很震撼,有很多感人的地方,跟《解忧杂货店》有异曲同工的之处。他会把人性中的恶,人性中的暖,人性中那种纠结,人性中那些难以琢磨心情,都写得很透彻,并且可以让你接受,看完之后还会有一种温暖的方式呈现出来,包括《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虽然写恶写得很厉害,但是看完之后,你还是会觉得这个世界是温暖的。这是东野圭吾很厉害的地方。

村上春树的小说,更多的时候读起来会费脑子,可读性没那么强。因为他用文字创造的世界会更丰富一些,不仅仅是逻辑上的那种丰富。它的精彩需要更深刻地去理解,去品味。

书友:我谈几点,第一是控制欲望,不要攀比。我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没有太多的欲望。有多少钱挣多少钱办多少事。攀比是没有止境的,我从来不跟人家攀比,而是追求一种最经济实惠的生活。

第二是学会放下。工作中生活中可能会碰到一些被人误解的事情。不管你以什么莫须有的罪名来指责我,我就不发脾气。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要去面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保持这种心态,才能无忧无虑生活。

劳月:特别欣赏放下的态度。人生有很多种选择,放下也是一种解脱。把仇恨放下,才能去过你的幸福人生。

书友:关于刚才咨询者的两个问题,我来谈一下。

关于母亲身体不好。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尽量引导她循序渐进地做一些小的运动,另一方面,多利用在家里的时间,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这样精神状态也会更好。

关于家人不上进。我觉得标准不要太高,然后要引导家人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如跑步,一两个月没感觉,坚持跑个半年一年,这种感觉是很明显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劳月:今天大家的讨论很充分,炜炜和可可做了一个很好的分享。非常欣慰,我们读书岛的氛围越来越好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