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910期【湿地黔行】赵米英:让你的朗读使情感丰盈起来

 傻丫头oq9h5f23 2021-12-10
Image
卷首语
Image

鲁迅先生曾说,《朝花夕拾》里的每篇文章都是在“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这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是对他青少年经历的精彩呈现,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此文集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鲁迅以一个文学家特有的敏锐,捕捉到种种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其中有快乐,有迷惘;有温暖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细细咀嚼每一篇文章,都会引起我们的共鸣。赵米英老师通过朗读唤起学生对温暖、有味、有爱的情感体悟,带领学生在经典的长河里畅游,悠然从容地感受文字里的童真童趣、喜怒哀乐及鲜活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进赵老师的课堂现场,去感受和体会经典文学作品所呈现的魅力吧!

让你的朗读使情感丰盈起来

——《朝花夕拾》诵读型教学实录

第一部分    整体概读 

Image

师:请大家先来说说对鲁迅先生的印象,以及读完这本书后你领悟到的渗透在文中的作者的情感。

生:我的印象中鲁迅先生头发直竖着,目光刚毅,我感觉他特别严肃。

生:我听说过两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好像是说他的。

生:我觉得他特别严肃,不苟言笑。

生:他对长妈妈又恨又爱。

生:他对父亲是讨厌的。

生:他一开始挺烦范爱农的,后来又特别关心他。

生:我认为作者倾注在书中的情感很矛盾。

师:大家说得都很实在,我希望当你学完这节课后还会有新的发现。夏衍说:“鲁迅幽默得要命。”陈丹青说:“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你能从这本书中找出鲁迅的好玩和幽默吗?

生:美女蛇的故事有点好玩。

生:我喜欢小隐鼠舔吃了研着的墨汁那个场面,感觉特别可爱。

生:五猖会上父亲让“我”背书的场面,突然觉得鲁迅小时候也可怜。

生:无常救人还阳的场面。

生:“我”读《天演论》的情景也很可爱。

师:大家寻找一个最有趣的场面。

生:《狗·猫·鼠》中小隐鼠吃墨汁的场面。

师:我们来研读一下。

Image

第二部分     读出文字里的童真童趣

屏显:有一回,我就听得一间空屋里有着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是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 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检吃些菜渣,舔舔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舔吃了研着的墨汁。

(生自由读。)

师:你从这一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小隐鼠特别好玩。

生:小隐鼠好可怜。

生:小隐鼠生命力很很顽强。

生: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

生:我认为作者特别喜欢小隐鼠。

生:我觉得作者怀有同情之心。

师:大家说的特别好,作者的情感都浓缩在文字里。现在我们让这段文字变形:

有一回,我就听得一间空屋里有着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   )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   )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是一起一落的。(    )取来放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  )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检吃些菜渣,舔舔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舔吃了研着的墨汁。

(生读)

师:大家读这段话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和没有变形时候有什么不同?

生:这样好像更眉清目秀。

生:读起来有点诗歌的感觉。

生:我觉得好像老师按照时间划分的。

生:我更感觉到了小隐鼠受伤复原的过程。

生:我好像感受到了小隐鼠的艰难。

师:说得好。看来变形的目的之一达到了,但是现在大家看到这一段里面的空格了吗?我给大家一些感叹词,大家试着填进去读,如果不过瘾,你还可以自己加动作和语言都行。试试你读出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生:我把“啊”填进去,这样就读出了“我”看到大蛇的惊恐。

生:我把“咦”填进去,我读出了“我”到隐鼠的惊讶。

生:我把“轻轻地”填进去,我读出了“我”的小心翼翼,表现了对隐鼠的关心。

生:我把“哦”填进去,我读出了“我”的赞扬,对小隐鼠顽强生命力的赞扬。

生:我加进去的是(慢慢放下),表现“我”依然对隐鼠伤势担心。

生:我在“看见”的前面加上了“惊喜”,表现了“我”为隐鼠而高兴而感叹而称奇。

师:通过朗读,我们读出了作者对隐鼠的喜欢和关怀。那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我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关爱小动物的人。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

生:他是一个有好奇心,有同情心的人。

生:他是一个观察仔细,情感细腻的人。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同情弱者的人,其实从《狗·猫·鼠》这整个篇目来看,作者就是借隐鼠来同情弱者。

师:你读书真是融会贯通啊,不错。

生:我觉得他是如此喜欢隐鼠才引出下文,对猫的憎恨。

生:经他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这是为下文《阿长与<山海经>》做铺垫。当他得知自己深爱的隐鼠被长妈妈踩死后,就对长妈妈特别憎恶。

师总结:大家说的真好,读得深入,思考才能深远,这关于小隐鼠部分,我们读出了快乐,读出了童趣,也读出了作者的同情。恭喜大家,我们已经完成了初级挑战。接着刚才那个同学的回答,“我”只对长妈妈憎恶吗?是因为什么改变了我对长妈妈的看法?下面我们就进入中级挑战,读出文字中的喜怒哀乐。

第三部分 读出文字里的喜怒哀乐

师:都说作者憎恨长妈妈,到底憎恨她什么呢?憎恨她谋死我那隐鼠,憎恨她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讨厌她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憎恨她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大家看这一段,你能否像我那样变换成诗歌的形式?

屏显:

(合)我憎恨她连名字都没有的女工,顶缺被人称为阿长的姑娘

(女)踩死我最爱的隐鼠

害得我伤心一场

(男)最讨厌的是喜欢切切察察

向人们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

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女)讨厌她又不许我走动,

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

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男)一到夏天,

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

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男)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

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

叫她呢,也不闻。

(女)让我不耐烦的是他懂得许多规矩,

除夕夜床头放福橘,

元旦清晨要喊“恭喜恭喜”,

还有交给我烦琐之至的道理和古怪的礼仪。

师:现在我们来合作读,快乐会更多。我们需要两位领读者。(全体学生合作读两轮,师点评指导,让学生越读越好。)

师:从朗读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长妈妈?

生:一个大大咧咧的长妈妈。

生:一个出生贫苦的长妈妈。

生:一个长相黄胖而矮的长妈妈。

生:一个说话指手画脚的长妈妈。

生:一个有点封建愚昧的长妈妈。

生:一个爱告状的长妈妈,一点小事就要告诉母亲。

生:一个睡相成大字的长妈妈。

生:我觉得叫不醒说明她睡的沉,更说明她非常辛苦。

师:你也是一个特别有同情心的孩子。我们的作者对长妈妈转变态度是因为什么事情?

生:给“我”买了一本《山海经》的书。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送给我《山海经》的场景。

屏显: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师:这文字里藏着一个“我”呢?“我”拿到书后呢?

生:后来呢?

师:对!这是一种很高妙的写法。让“我”的表现若隐若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我们尝试着想像一下,把“我”的表现补充出来,你就更能够体会长妈妈伟大的神力了。你不仅可以补充语言,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补充“我”的表情动作等等。 

Image

屏显: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长妈妈:快接着呀?

我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长妈妈:买错了吗?我也不识字,不是你说的要《三哼经》的吗?

我赶紧去接过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长妈妈关心的说:“怎么啦?别哭呀。”

我:

(生分小组自由活动。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创造补充投影上的文本。)

师:好,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来做长妈妈,老师呢,就是文中的那个“我”,我们一起来演绎当时的情景。 

屏显: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啊,什么?你帮我买到了《三海经》?

长妈妈:快接着呀?

我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喃喃的嘟囔着:“是它,还真的是它。”

长妈妈:买错了吗?我也不识字,不是你说的要《三哼经》的吗?

我赶紧去接过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我望着眼前的长妈妈,呆呆的好久没有回过神,只觉得眼睛模糊一片。

长妈妈关心的说:“怎么啦?别哭呀。”

我忍不住紧紧地拥抱着长妈妈,“长妈妈,您真好,您确实是有伟大的神力的人呢。”

……

(一学生和老师演绎。师生都惟妙惟肖,入情入境。大家都笑。)

师:这样的长妈妈,“我”还恨吗?我还觉得她烦琐之至吗?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长妈妈已经去世多年,我们来看看作者的内心独白。

屏显: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师:自由读读这段话,你读出了作者对长妈妈的什么情感?

生:对长妈妈无限怀念。

生:对长妈妈的身世无比同情。

生:我觉得还有对长妈妈的感激。

生:我觉得一个家里的保姆还怀念三十多年,可见作者对于下层劳动人民的关心和无限热爱。

师:理解得深刻,并能够扩展,真不错。我们现在再回头看看前面对长妈妈的憎恶,你的理解有没有改变?

生:我觉得作者写长妈妈的缺点更多的是包容。

生:我觉得更多的是同情。

生:我觉得更多的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如这些烦琐之至的礼节。

生:我觉得作者采用的是先抑后扬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长妈妈的伟大。

生:我觉得作者的情感没有那么简单,阿长陪伴了作者18年,可以说早已经超越了一个保姆的身份,是他磨灭不了的记忆,是不可遗忘的亲人,特别是幼年的作者因为《山海经》对长妈妈充满了感激。而后来作者对描绣像,版画的兴趣以及因此而形成的艺术修养无不于此有关。所以作者对长妈妈更多的是怀念,是感激。

生:我觉得作者在描写隐鼠时充满童趣和天真,同样在描写长妈妈的缺点时也是从儿童的视角,但是跳出了儿童视角好像又带有理性的思考。

生:我觉得作者因为发现了隐鼠满怀欢喜,可是不久就被长妈妈踩死,满是忧伤,对长妈妈充满憎恶,但在长妈妈买了《三海经》后又变得无比感激。

师:大家说得真好,思考的也越来越深入。也许这才是童年的生活。

屏显:生活总是欢喜中伴有忧伤,厌恶中带有感激,失望中又充满希望。

(生读,生记笔记。)       

Image

第四部分   读出文字中的鲜活形象

师:大家很优秀,低阶挑战和中阶挑战都很成功。接下来是高阶挑战,会难一些。现在,我们进入五猖会,发生在五猖会中的事儿不少,咱们先理一理。 

屏显:           

走进五猖会

1.五猖会是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就属它了。

2.五猖会中扮犯人,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

3.五猖会时,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4.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

5.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6.“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师:读老师挑拣出来的一段话,师:请同学们批注在课文相应的位置。边批注边熟悉一下课文。

(生动笔)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作者是一个渲染情绪的高手,他一步步的把看五猖会的情绪渲染到了高涨,就像吹气球一样,把气球吹到极限,突然被针尖戳了一下,就偃旗息鼓了。

生:作者特别会用对比手法,期待看戏的紧张激动、背书的无奈,无聊,以及背完书后再看戏的索然无味。

师:大家读得好,分析得深刻,接下来的挑战是:读出语言中的鲜活形象。 

Image

屏显:读出语言中的鲜活形象

师:五猖会中有一个父亲,鲁迅先生描绘了他的三句话。请你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来读,要努力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第一句话就六个字。 

屏显:“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的地。 

(生读)

师:你来评价,他读得好吗?

生:我觉得太快了点儿。

师:你觉得父亲应该怎么样?

生:句子说他是慢慢的。

生:而且他站在我身后我都不知道,其实也说明我沉浸在看戏的喜悦之中,而他的这六个字却像一声一声的锤击叩打着我的心灵,所以虽然慢,但要重。

师:你觉得应该怎么读才好?

生:语速要缓慢,语气要威严,不容置疑,不容反抗的。

师:你来试试。

(生读。读得轻且威严。很到位。大家笑。)

师:有点儿父亲的味道了。不徐不疾但是态度很鲜明。来,再来读第二句,这句要难些。 

屏显:“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生:我觉得他是有点愤怒地大叫起来。

师:你试试朗读。

(生愤怒地读。)

生:我觉得他好像在警告什么。

师:你来试试,怎么个警告?

(生读重“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师:哪种读法更合理?大家辩论辩论。

生:我觉得第二种更合理。因为“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因为“我”担心,所以并没有全身心的背书,所以父亲看到这个情况才警告“我”的。

师:哦,他能够联系前文来说明,有理有据。

屏显:“不错,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师:这句话该怎么读?

生: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读得轻松,愉快,满足。

师:为啥呢?

生:因为父亲认为他自己的教育方法很成功,所以他很满足。

师:看来你对父亲很了解,可是我们的父亲对“我”了解吗?

生:不了解。

生:不了解,他不了解我的期待,也不了解我的心情,更不知道背书对我的打击和伤害。

师:你从哪里看出的?

生:其实这三句话就已经很明显了。比如第一句话的时候,“我”是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而父亲难道看不到吗?他却选择在这个时候让“我”背书,这不是在做大煞风景的事吗?而第二句话是在看到我心神不宁的时候发出的不容分辨的警告,让我的担心变成了死心,只有死心塌地背书,才能实现我看会的愿望;而第三句话是在“我”背出书后给“我”的赦免令,可是心中的那份美好,那份期待,那份蠢蠢欲动的心情已经被背书破坏殆尽,一切都变得寡然无味。

师:分析不错,紧紧扣住了父亲的三句话,那大家觉得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对他寄予什么感情?

生:父亲有点刻板。

生:父亲是威严的家长形象。

生:父亲的教育方法陈旧。

生:父亲严重打压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儿童的天性。

生:作者不喜欢父亲。

生:作者那时特别恨父亲。

生:我觉得写这个有点批评的意思。

师:大家分析的不错,那请看一下关于父亲的简介和父亲临终的画面。

屏显:

周伯宜(1861-1896),本名凤仪,秀才出身,因屡应乡试未中,一直闲居在家。他思想开明,是洋务运动的同情者。鲁迅祖父周介孚科场舞弊案发后,周伯宜被革去秀才身份,十分伤感。他常借酒消愁,后被病魔所缠,又为庸医所误,死时年仅36岁。

Image

屏显: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师:读了这两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父亲也很可怜。

生:我觉得父亲也很伟大。

生:我反而觉得父亲也很无奈,一生不得志,还又受牵连,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生:我觉得作者对父亲的感情很深。

生:我觉得作者批判的是封建社会的家长制,而对父亲还是深深的愧疚。如“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生:我觉得对父亲有一种既恨又爱的感觉。

 师:这就是“我”的情感,总是在欣喜中夹杂着痛苦,在憎恶中隐藏着感动,在感动里又有些批判。结合这些内容,你能给父亲写一段话吗?

秀才出身   屡试未中  闲居在家

思想开明   支持洋务运动  

因祖父案发  被革去秀才身份

常借酒消愁  被病魔所缠,为庸医所误  英年早逝

有点家长制   逼背《鉴略》   留下心灵阴影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生:不必说他思想开明,支持洋务运动,也不必说他秀才出身,却屡试未中,单是他因祖父案发被革去秀才身份就让人同情,他不也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吗?

生:不必说父亲的勤奋为学,秀才出身,也不必说他思想开明,是洋务运动的同情者,单是他让我背《鉴略》就有点扼杀儿童的天性。

生:……

师:老师也写了一段,分享一下——

屏显: 

不必说父亲秀才出身却屡试不中,闲居在家的苦闷;也不必说,他因祖父案发被革去秀才身份,常常借酒消愁,最后被庸医所误,英年早逝的哀伤;单是父亲临终时,“我”不停大叫“父亲”让他不停喘气,直到咽气也不得安宁,那内心的自责和愧疚如影相随,伴随一生。

(生读。)

Image

第五部分   总结 

师:现在我们回顾上课初大家聊到的这本书中,你对作者的认识,你对作者的情感的探讨,现在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我有。我觉得这本书里作者的情感变得五味杂陈。

生:我觉得读完这本书,上完这节课,也刷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原来总觉他总是怼人,现在我才觉得他也那么可爱,比如对隐鼠。

生:我觉得作者好像特别矛盾,总是爱恨交加。比如长妈妈,比如父亲。

生:我突然觉得作者的感情特别细腻,比如对父亲。

生:我觉得作者的情感由感性到理性,由单纯的爱恨变成理性的批判。

……

师:我来总结。

屏显:

旧事重提,几多欢喜,几多感伤,给人温暖和力量。

朝花夕拾,丰富情感,理性思索,批判中带有温情。

 你们加个横批吧。

生:爱得深沉。

生:爱憎分明。

……

师:好!真好!老师是这样写的——

屏显:

旧事重提,几多欢喜,几多感伤,给人温暖和力量。

朝花夕拾,丰富情感,理性思索,批判中带有温情。

横批:爱的深沉

(生读对联,记笔记。)

师: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的回忆充满了爱。“爱”贯穿了整本书。他爱的是弱者的世界,爱的是一个温暖的、友情有味的世界,爱的是一个正直的、公正的世界,爱的是自己的亲人、朋友,永远给他力量的故乡。

鲁迅恨的是虚伪的、狡诈的世界,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社会。他的文章中渗透着对中华文化中旧道德、旧习俗、旧心理的深刻思索。他因深爱小隐鼠而痛恨施暴的猫;因深爱父亲,而痛恨那些见钱眼开、视人命如草芥的无良庸医。因为他对儿童充满了爱,因为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因为他心中有大爱,才会有思考、有批判,才有了这些“憎恶”。憎,其实是大爱。

【投影展示】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读《朝花夕拾》,而且是年岁越大越喜欢。也许是因为绚烂多姿的写景技巧吧,也许是因为扣人心弦的记叙功力吧,也许是因为幽默微妙的情感流露吧……都无从知道。总之,我是越来越爱这本散文集了。再见,“我们”的可爱的小隐鼠,再见,“我们”的善良热心的长妈妈,再见,这短短的一节课……

师:下课后,请你也尝试用这篇课文的经典句式再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吧。下课。

(学生自由观看。下课。)

语文湿地
语文是条最终流向生活海洋的河流,在那水草丰富沙鸥翔集的语文湿地中,必然有着动听的音乐,悠远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可口的美食,以及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
6914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个人简介】

赵米英江苏省淮安市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从毕业时的青葱岁月到现在的不惑之年,对语文的赤诚之心一直不曾改变。爱语文,爱生活,爱君姐,爱潜游在湿地的世界里,寻找语文的光,孜孜不倦,上下求索,无怨无悔。

Image

策划:湿地黔行编辑部@湿地语文

本期编辑:

一审:白利   

二审:张文浩  苏显英

美编:黄纬妤

卷首语:黄纬妤

编辑:韦显禄

终审:陈玉蓉

制作:孙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