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嘴脸

 古磨盘州人 2021-12-11

嘴脸不算是一个好词,我刻意没有用“脸谱”

脸谱跟嘴脸略微不同,脸谱是一种人的常态化表情,而嘴脸是人在特定环境下,表现出来的表情。再说的具体些,脸谱是相对固定的,而嘴脸是变化的。

嘴脸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增广贤文》里教育我们,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也是间接地教育我们,对不同的人,要保持不同的嘴脸。

人不可能就一张脸面,不同场合换不同嘴脸,也是正常的。

比如说一位官爷,他在断案的时候,就必须保持一副包公脸,不然,他就没有威信,案子也就没法断了。当然,官爷也有自己的家人和亲友,走下公堂回到生活,官爷必须放下架子,不然,官爷的嘴脸就比较难看了。

又如演员也是如此,台上疯疯癫癫,下了戏台,再疯疯癫癫的,那就是真的疯癫了。台上那是角色需要,到了台下,那就是生活真实,应该是不一样的。

再如同学,大家结缘那是因为同学的情分。毕业多年后,由于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有人升官了,有人发财了,有人落魄了,有人失意了。假如见面,哪怕就是当上国家主席了,同学见到你,还得直呼其名。这是正常现象,可个别人就是想不开。无论见到谁,都得端个架子。或者是,觉得自己位子太高了,跟老同学有距离了,同学会就不参加了。

中国的语言也是有意思,嘴脸其实就是嘴和脸两个器官名词组成一个新的词。原本不褒不贬、不好不坏,可这两个字凑到一起总让人感觉不好。也许是,日常生活中见到了太多的缘故吧。

嘴脸很多时候容易发生在一定的人群中,这类人群大多是社会阶层中的中间人。假如真的是高层人,好像也不太在意嘴脸,老百姓眼里的高官大多是平易近人的。或者说,他们可以保持一副嘴脸就可以,别人也接受了他这样的嘴脸。处于底层的,也是一副嘴脸,因为他们除了对谁都热情洋溢,好像也不敢有别的表情,谁都会压着你。

想想也正常,中间层的人宛若风箱里的老鼠,上头受气了,一定是不敢顶撞发泄的,只能往下面传导,以寻求内心的平衡。当然,不是什么情绪都可以传导,在不能传导的时候,他们只好变着法子,在内心找到成就感。比如,不管大事小情,都得指使人;不管什么事,能撑着绝对不会给人痛快;不管份内或者份外的事,都得公事公办。

以前一起吃喝玩乐的哥们,突然发现见面少了,不用问,那个主动回避的,八成是当了小官;以前非常擅长的抄抄写写工作,突然不干了,因为,手下有了可以交代的人了;即便是别人主动加微信这等小事,也得拖个3-5日,或者要人申请三番五次。开始不发朋友圈了,也许是朋友圈屏蔽了没有价值的人,即便进朋友圈点评,也是看人下菜碟。

嘴脸变化,真没有什么不好。不好的是,嘴脸变化不分时间地点。

比如作家圈进行文学交流的时候,参与者都是普通的一员,创作水平可能有高低,但是,作家不该以职务大小说事,尤其不能以写作无关的嘴脸示人。以前我写过类似的文章,提到过有这么一类人,只要官大,网球都比我打的好,这样的嘴脸确实丑陋了一些,甚至让人恶心。

老古话说,隔行不取利。我老家的俗语是,一条牛一路草。喜欢嘴脸变化的人,最好不要瞎跨界,否则,很有可能是自取其辱而不自知。可事实是,嘴脸让个别人忽略了很多事实,时时表现吃香难看而不自知。

文字写到这儿,我突然发现我的嘴脸也难看。

我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嘴脸一词,在五官中,正常的人,嘴脸应该是完全一致的,嘴说真话,脸上出现真实的表情;嘴上说假话,脸上自然得表现出最虚假的表情。不经意间发现,嘴脸是如此的配合默契。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在眼红嘴脸协调的人,并且有资本耍嘴脸的人。假如自己混好了,每天见到的嘴脸估计都是和颜悦色、喜笑颜开的,自然也就不会停留在难看的嘴脸上,因此,也写不出嘴脸这样的文字。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