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四个阶段入手,引导孩子利用科学的思考方式自主解决问题

 张福涛lu70kpm9 2021-12-11

图片

本文共3486字,仔细阅读需10分钟

作者:骐陌
本文首发于果壳童学馆(guokr_kid),经授权转载

“妈妈(爸爸),为什么天上有云?”

“妈妈(爸爸),我为什么要吃蔬菜?”

“妈妈(爸爸),为什白天还能看到月亮?”

……

娃小小的脑袋瓜里,好像有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整天追着你问。除了回答“问你爸(妈)去”,还有机智又不失优雅的回答姿势吗?

有。我们今天邀请了一位非常擅长回答娃“为什么”的妈妈,给大家支了一招:引导娃自己去寻找答案!

图片

但这可不是让你简单粗暴地回一句“你自己想想”,或者单说一句“你觉得呢?”想让娃养成自己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思维方式,一开始可是需要一些特别引导的。

除了总结好的方法,文中还附带了在生活中的操作实例,特别有参考价值,千万别错过!

如何让娃自己思考?

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3,备受大人和小朋友喜爱的纪录片《像乌鸦一样思考》给出了答案。

图片

纪录片里提出了非常非常有趣的,思考的四个阶段:观察—假设—实验—得出结论。

1

观察

比如,有一集讲水的表面张力。杯子里的水刚加满(没有凸出杯沿)的时候,浮在水面上的硬币会聚集到中间,而漂浮的木块会跑到杯子边缘。

但如果水被加到凸出杯沿,他们就跟商量好了一样,把位置互换了,硬币主动溜边儿把C位让给小木块……啊好神奇!娃看纪录片的时候观察得是真认真。

观察是让娃获得信息、了解规律最有效的途径,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图片

2

假设

“假设”的过程特别重要,当我们观察到一种现象后,就要动脑思考“是什么”“为什么”

例如,这一集小动画里,三个小人遇到了一条直线两边都是点的印记,他们就开始了各种脑洞大开的假设:

这是一只恐龙拖着尾巴走过去留下的印记吗?

图片

还是一条蛇被黄鼠狼追赶后留下的?

图片

结果都不是,是一个工人推着独轮小车。

图片

但猜错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关键就在于“假设”,开始动小脑袋瓜去思考。假设就允许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呀。

3

实验

有时候,我们做了“假设”以后,不能直接得出结论,那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纪录片中,每一集都会有一个小姐姐出来做实验,比如这一集讲燃烧的蜡烛。正在燃烧的蜡烛被杯子扣住后,当然就会熄灭了,这个现象大家都明白:氧气耗尽了嘛。但如果被扣住的,是一高一矮两支蜡烛呢,谁会先熄灭?

图片

实验后,我们能再加思考然后得出结论。纪录片会在片尾给出实验的答案,但是至于为什么,就要自己去思考啦!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知道要如何启发孩子使用科学的思维,自己思考问题了。但是... ...咱们明白容易,让娃也明白还是不简单。就拿我娃来说,靠我苦口婆心地跟娃解释这四个步骤,显然作用不大。

图片

所以,我特别带娃实践了一下,这个过程今天我都分享出来,给大家多一点参考!

在生活中引导娃自己找答案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问题,最好是由孩子自己提出来的,这样孩子才会有主动研究的动力。比如我们家娃在某天穿鞋的时候就忽然冒出来的灵魂拷问:“为什么我的鞋底有花纹呢?”

图片

1

观察各种鞋底

娃提出这个问题后,我知道机会来了!

我们特地跑去商场把各种鞋店都逛了一遍。以前没发现,原来鞋底的花纹还真是各种各样。有小小的方形、圆形突起,有长条形凹陷,也有为了美观做出的各种花纹。

图片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各种鞋子因为功能不同,鞋底花纹也有很大差异:

皮鞋、高跟鞋、室内拖鞋,可能因为多数都是在室内使用,鞋底花纹很浅;

运动鞋这种需要在室外使用的鞋子通常花纹都很深;

足球鞋为了适应草地奔跑,鞋底有钉状凸起;

登山鞋可能因为爬山仰角,鞋跟比脚掌花纹更深;

有的沙滩鞋鞋底除了条状花纹竟然还附有跟沙粒一样的凸起……
图片

而小朋友的鞋子鞋底都很软,多数在脚掌前部位置会有一道条状凹陷,有的甚至很多条这样的“沟”。

我自己当然知道这种设计是为了易弯曲,符合孩子成长中行走特点,但我是绝对不能说的!时刻谨记这是娃自己提出的问题,要让他自己去思考,再得出结论。

图片

看完商场里的鞋子后,娃又问:有没有鞋子是没有花纹的呢?

还真有!我们特地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冰壶运动员的鞋子就是一只鞋底防滑,一只光溜溜什么花纹都没有。

图片

2

对鞋底的花纹提出假设

观察结束后,就要进入到“假设”阶段了:

为什么鞋底会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呢?

这个时候真的要鼓励孩子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天马行空地去想了,不然我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下面这些丰富假设的:

为了跟别人的鞋子区分开

为了好看(尤其是鞋底脏了以后显得没那么丑……)

为了踩水坑以后走路能留下鞋印(盖章方便被妈妈抓住?)

图片

我又处心积虑地跟人家好好解释了一下运动鞋、足球鞋、登山鞋要用的环境特点,但最终也没有得到“为了防滑”这种答案……

3

做实验

有了假设,接下来就要做实验验证了!为了让他彻底明白为什么鞋底有花纹,我们做了三个实验

 实验一:在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上,先让娃穿着自己的鞋走了一遍,平平无奇很无聊。

图片

然后给娃套上塑料膜鞋套再走一次,这次没有花纹的束缚,脚底生风欢快活泼。

图片

最后在大理石地面洒上水再走一次,娃在尝试两趟“溜冰”之后,差点跑太快摔成“狗啃泥”

图片

 实验二:我们找出了一双没穿过的新雨鞋,仔细观察了一下鞋底花纹,发现这个花纹很特别。虽然也有条状凹陷,但凹陷的两端是开口的。

把雨鞋放在水龙头下开小水流冲,非常明显,水顺着鞋底凹陷条纹的开口都流出去了。但如果是一般的运动鞋,水就会储存在鞋底的花纹里,形成一层“水膜”。

图片

前面的实验里,娃明白了水是让地面变滑的利器,下雨天地面都是水,雨鞋的花纹设计可以让水不在鞋底留存聚集,尽快流出去,尽量增加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实验三:我们剪了两条硬纸板,在其中一条上用刀划了几条划痕,这是为了模拟类似童鞋鞋底的那种条状凹陷花纹。

娃都还没机会施展他无敌破坏王的“神力”,一上手就已经非常有自信地告诉我说,有划痕的这个更容易弯折。

图片

这让他想起了他最爱的手工坦克折纸,确实在需要折叠的地方都会有这样的凹陷设计。

图片

4

得出结论

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要得出结论的时刻,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终于还是忍住了,宁可多花点时间心思引导,也不能直接告诉他。都到这一步了,告诉答案岂不是功亏一篑!

所以,我和儿子仔细讨论了前面三个实验结果,然后“搓”着他的手,给他介绍了一个新的概念“摩擦力”。其实我前面关于娃思考能力的担心,到这一步反而水到渠成非常轻松。经过了观察、假设、实验,孩子很容易就明白了鞋底花纹和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鞋底的花纹可以增加摩擦力,越是需要稳当走路的鞋子花纹越多越明显;

圆形方形的各种小凸点是为了增加摩擦力;

条状凹陷更多是为了鞋底易打弯;

特殊鞋底花纹有特殊用途,比如雨鞋的开放式凹槽是用于排水,足球鞋的鞋钉是为了抓牢草坪... ... 

如果没有前面一大堆铺垫,又怎么能听着这些答案从一个五岁娃的嘴里说出来呢。而且,这是他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相信一定会让他印象深刻。

回家的路上,我顺便假装不故意地让他又观察了一下轮胎花纹。

“是不是跟鞋底花纹很像?”

“哈哈哈哈,因为轮胎就是汽车的鞋子呀。”

我们顺便搜了下雪地胎的照片,果然也符合花纹更深摩擦力更大的原理。

图片

这个知识点算是深深地刻在娃的脑袋里了。后来有一次,我们读到一个跟警察、侦探如何通过蛛丝马迹抓坏人的故事,这娃忽然想起来他做过的“鞋底大调查”,提出是不是鞋印也可以作为线索。

我们大致研究了一下,发现鞋印真的可以帮助确定嫌疑人身高、体重、走路方式,甚至有些特殊的花纹还能确定穿的是哪个牌子的鞋,让警察顺藤摸瓜找出真凶。

图片

如果观察—假设—实验—研究,是针对某一个问题做出的纵向深入,那扩展就是充分调动孩子的联想、整合能力,让这套“科学的思考方式”变得更全面立体。

虽然我自己也很清楚,只是这一次实践,就已经比直接告诉娃“摩擦力”原理多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而且娃需要的“科学的思考方式”也不是一次实践就能培养起来的,但我仍然觉得这样的尝试非常有价值。

当然,如果有下次,我一定会想方设法让他自己去搞啊!

“妈妈,为什么刚出锅的米饭在冒热气呢?”

“你说呢?”

开始下一次的探索吧!

“果壳童学馆”是果壳旗下的儿童教育公众号,

这里有可信赖的育儿科学知识,随时随地的家庭STEAM教育。 

帮你成为具备未来视野的家长,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学会思考,

培养属于未来的优秀人才。

果壳童学馆
果壳童学馆是果壳旗下的亲子账号。这里有一群好奇心爆棚、爱探索、爱实践的高知父母。提供大视野、体系化的教育观点,分享可信赖、有深度的育儿干货文章。给孩子以独立探索世界的方法,帮助他们在多变的未来成为独一无二的发光体。
105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来源 | 果壳童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