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房情怀(下)

 简心素文 2021-12-11
平房情怀(下)
 

   

在这小小的院落里,我的儿子从三翻六坐八爬,到呀呀学语,从上小儿托班到上幼儿园,从小学学前班到小学毕业再到上初一,都是在这小小的院落里度过。我的身影也从最初的幼儿园、家、单位到小学、家、单位,再到后来的初中、家、单位。

在这小小的院落里,我养过鸡,养鸡的目的是为了能让儿子吃上新鲜的鸡蛋;在这小小的院落里,给儿子养过兔子,养兔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玩;在这小小的院落里,给儿子养过鹦鹉,后来不小心没把鹦鹉笼子的门关好,鹦鹉飞走了,我骗儿子说鹦鹉聪明,自己把门弄开飞走了;在这小小的院落里,曾经有一窝燕子落户在我的房檐底下,儿子天天看着燕子飞来飞去,看着大燕子给小燕子喂食,很是开心。

我妈说过:燕子是福燕,住在谁家,谁家有福气。真的还应了我妈的那句话,小小的平房院落,接地气,给我带来了许多成功的业绩。在这小小的院落里,我完成了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的英语考试、论文的撰写、取得了工程师的资格和高级工程师的资格,这些人生重要的经历都是在这小小的平房里完成的。老公也从最初的小小技术员,晋升为机动处综合科科长。

小小的平房院落,有甜也有苦,有顺境也有逆境。随着我们事业的进步及孩子的健康成长,烦恼也随之而来。老公忙于应酬,经常很晚回家,孩子小的时候,洗澡都是我把他带到女澡堂洗,我家这小小的平房及院落是不可能有洗澡的地方的。随着男孩子渐渐地长大,需要爸爸完成这项给孩子洗澡的任务。

记得1996年的一天,我让老公带我们一起去澡堂洗澡,一家三口骑着二八大跨自行车,儿子在前面的大梁上坐着,我在后面坐着。骑到路的拐弯处,突然蹿出来一辆自行车,我们一家人一起倒了下来,老公的第一反应是护住儿子的头,儿子安然无恙,他却摔断了右臂的锁骨,后来就到了职工医院做手术。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两位大学男同学,他俩替我分担和照顾着我的老公,我在照顾着孩子。清楚地记得,有一夜我没合眼,一会儿摸摸老公的头,看他发烧了没有,一会儿摸摸儿子的头,儿子从小身体弱小爱生病,他爸在做手术,他也发烧。第二天,我浑身无力,背着儿子爬楼腿都打软,如果没有他俩的照顾,那段时间真的难熬。说真的,我当时为什么那么的坚强?为什么有困难都没有给老公的家人打过电话求助?真的当时太过于自信了。

在这间小小的平房里,完成了我家最原始的经济积累。我们从最初的一无所有,从最初的每月45元工资,到后来的55元工资、65元工资、105元工资、200多元工资,直到2000年我的工资也不足800元,购买的电视机、洗衣机、CVD、DVD等家用电器,都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清楚地记得,1993年的一天,我给老公说,啥时候我们攒够一万元,我们就敢大方地花钱了。

在这小小的平房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我也学会了许多的生存技能,用缝纫机做衣服,用毛线织毛衣,给孩子做可口的饭菜,等等。

   

再说一说在这间小小的平房里和生活相关的工作吧。

自认为我从来是女中的佼佼者,日常的工作不在话下,就说荣誉我也取得过许多。如,优秀论文奖,先进工作者,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等等。

最让我难忘的一件事,在我从钢企的机修厂调动到焊管厂之后的 1995年,公司要举办“设备知识大赛”,领导让我担任这次大赛的组长。我当时35岁,儿子正好上小学3年级,那天下着小雨,骑着自行车送孩子到小学门口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衣服全部湿透了,怎么办?离大赛的时间已经很近了,一位同事找到我,让我到她的宿舍换上她的衣服,这位比我小12岁的女同事后来变成了我的忘年交。到了赛场,稍微调整了一下情绪,就开始了激烈的大赛竞争。一共多少个单位参加我现在记不太清楚了,好像有20多个单位吧,公司的二级厂如炼钢厂、炼铁厂、焦化厂、机修厂、耐火材料厂等单位都参加了。这场大赛是淘汰制,到最后就剩下两个单位在争夺冠亚军,却是我之前工作过的单位机修厂和现在所在的单位焊管厂,最后还是焊管厂夺得了冠军。这种荣誉的取得,使我从此在焊管厂有了很好的口碑,得到了领导们的赏识。再后来,担任了全厂的ISO9000认证的工作,在每年的内审、外审工作时,我办公室的电话就是热线电话,忙得不亦乐乎,直到2004年焊管厂解散。

一件件的往事,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的眼前,在这小小院落发生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

和这小小的平房院落告别,源于儿子上公厕差点被狗咬着,后来,我坚决想要去住楼房。2000年在贡院街购买了商品房,倾其所有及向我妹妹借款凑齐8万元,住进了90多平方米的砖混结构的楼房。在住进楼房的当天,我兴奋地跟老公说:“怎么像住进酒店的感觉一样!”

五年后这处房子的价值翻了4倍,和我同时分了一间半的邻居见了我,说:“你真有眼光,你是我们这片平房里买商品房最早的人!”其实,我不是眼光的问题,是因为我不想再让我的儿子受到惊吓了。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让我的儿子记住他父母的奋斗史,是想让他传承我们家优良的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是想让他学会不要有攀比的思想,毕竟我们这些从农村来到城市奋斗的人不易。

就此搁笔吧,如果再写的话就成絮叨了!(完)

写于2021年12月7日。

作者:芳芳

芳芳:平房情怀(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