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 著作权:央视 诵读:雄鹰 五卅运动 1925年3月一个忧伤的春天,几十万人护送一位伟人的灵柩移居西山碧云寺。五个月前深患绝症的孙中山只身北上,他提出的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口号深入人心,现在这个愿望留在了他的遗嘱里。 这一年在中国的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掀起了群众性的关税自主运动,在南方以上海为中心,民众开始对在华租界的列强发起了攻势。二十年代是中国工业史上的黄金时代,而在广大农村,由于资本主义的长期渗透,自给自足的乡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大量剩余劳动力不得不离开土地涌向城市。上海成为江浙一带农民理想的淘金圣地。 被称为万国博览会的上海,到1925年人口已增加到250万,百分之四十的中国人生活在租界里,在许多工厂资本家大肆剥削女工和童工,阶级矛盾日渐突出,1925年上海成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总爆发的火山口,此后的两年里,上海滩风云激荡,政局变幻莫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城市成功演奏着辉煌的乐章。 从广州引发的国民革命军在这里被推向高峰,1925年5月刘少奇来到上海,在宝山路宝山里秘密组建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筹备处,决定深入工厂,组织工人运动,在离上海三百里江苏阜宁有一位姓顾的人家,二十年代随移民潮来到上海,长子顾正红来到内外棉七厂做工。内外棉七厂是日本人川村立内的分厂。 1901年川村来到上海拓展上海的纺织工业,到1925年内外棉企业成为当时外国在上海最大的纺织财团,当时的纺织企业受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危机频频出现,厂方残酷压榨工人,为了争取工人的权益,刚刚成为共产党员的顾正红做为工人代表与厂方进行谈判,在冲突中遭到枪杀。 顾正红事件激起了上海民众的极大愤怒,当时上海的共产党员只有295名。蔡和森,刘少奇等人领导组织成立了上海总工会,代表上海二十一万工人决定到租界进行抗议示威活动。 5月30日三千多名学生走上街头高喊“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收回租界”等口号,游行队伍与外国巡警发生正面冲突。 ▲陈独秀[右三](1879.10.09—1942.05.27) 五卅惨案的枪声震动了上海滩,在此后的几天里,上海民众在陈独秀等中共领导人和上海总工会的组织下,展开了空前规模的三大运动和抵制外货运动。 ▲李立三(1899.11.18—1967.06.22) 共产党领导人李立三亲自走上街头发表演讲,反帝民族运动迅速向全国漫延,六百多个城镇卷入了这场运动。 从此,中国工人运动从松散联合的阶段进入了富有战斗力的有组织阶段。 一位英国外交官后来这样评价说,五月三十日是远东历史上最伟大的日子,其意义不亚于巴黎公社的大革命。 (解说词与图片由网上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处理) 诵读:雄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