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內容来源于: 古泉文库 
书名: 海东青蚨:高丽铸币
作者: 崔劲波 / 李廷青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21-10 页数: 232 定价: 280.00元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ISBN: 9787100181877 作者简介 崔劲波,辽宁丹东人,1968年生于辽宁沈阳,辽宁大学工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现居辽宁省丹东市。辽宁省钱币学会理事,从事朝鲜古代钱币收藏研究多年。已编纂出版《朝鲜王朝古钱谱》。 李廷青,广东汕头人,高丽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朝鲜半岛高丽时代史、中朝关系史。在《中国钱币》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丽史》点校、考释与研究”,出版译著《高丽时代宋商往来研究》(合)及古籍整理《高丽图经译注》(合)等。 目录 上 卷 第一章 高丽成宗—穆宗时期的铸币 3 第二章 高丽肃宗—睿宗时期的铸币 23 第三章 高丽铸币难以流通的原因 46 参考文献 66
附录 1 朝鲜半岛历史演变与货币变迁 70 附录 2 《高丽史》、《高丽史节要》中与“银瓶”关联记事 81 附录 3 典籍所载高丽铸币 83 附录 4 高丽王朝世系表(部分) 87 下 卷 朝鲜半岛高丽王朝铸造货币版别系统概论 91 第一章 早期铸币 105 第二章 正式铸币 东国钱 113 第三章 正式铸币 三韩钱 158 第四章 正式铸币 海东钱 181 附录 高丽铸币横向对比图 203 参考书目 210 后记 211 
序一 李镇汉 (韩国历史研究会会长、高丽大学教授) 朝鲜半岛的土地并不肥沃,气候就农业环境而言亦不算十分适宜。由于土地产量不高,人口并没有实现大幅增加,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也相对缓慢。在这样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尽管韩国古代历朝历代会在同中国的贸易中获得诸如明刀等货币,使臣直接前往中国时亦能看到货币使用的场景,但是在韩国国内,米和布作为交换手段还是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高丽成宗十五年(996 年),韩国才发行了名为“乹元重宝”的铁质铸币,之后还有“东国通宝”、“三韩通宝”、“海东通宝”等铜质铸币,从这一点而言,韩国的货币史始于高丽时代。尽管由于商业经济还不够发达,这些铸币并未能得以广泛、长久流通,但是其开创之功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高丽铸币的相关研究成果尽管早已有之,但至今仍未有对此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著书问世。因此,李廷青与人合著的这本《海东青蚨:高丽铸币》意义非凡,加之其不是在朝鲜半岛,而是在中国率先出版,更是令人十分惊喜。史料的匮乏是高丽时代史研究一道永恒的难题,与铸币直接相关者更是不过寥寥数条。但是李廷青同学还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探赜索隐、探幽发微,力求穷尽韩中的各种相关史料,为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书从多个角度对高丽时代的货币流通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既充分吸收借鉴前人成果,又注重学术创新,在前贤所做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开拓。尤其是结合铸币实物的具体情况,并将高丽铸币置于东方货币文化的脉络中考察,解决了一些因史料的匮乏而无法解答的问题。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原因,本次出版未能将关于高丽铸币文化的内容收录其中。期待这部分也能早日发表。我作为高丽史研究者,看到李廷青同学身为中国人,从硕士阶段开始就能对高丽时代的货币史抱以热情并最终著书成册,实属欣慰。我深信,李廷青同学定会继续精进学业,日后成为一名优秀学者。最后,衷心祝贺本书的出版,并期待它以及后续的内容能在学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8 年 9 月 1 日于高丽大学 序二 王永生 (中国钱币博物馆信息部主任,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著名钱币学家) 中国古代对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货币开展研究早有传统。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就记录了张骞出使西域时,安息国的货币是“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自《史记》以后,二十四史中的《西域传》或《东夷传》,以及一些出使或巡游外国的游记中,几乎都有对周边国家及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的记载。只是到了清末,因为国力的衰落以及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国人自顾不暇,才开始自我封闭起来,对外国所使用的货币自然也就生疏而不了解了,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之后才有所改变。当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入,中国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快速融入国际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则更需要了解世界,而要了解世界自然应该先从近邻开始。货币不仅是交换的媒介,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记录了众多的文化信息,因此成为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及文化的重要视角。于是,一批敏锐的钱币学家就开始了对周边国家货币的研究。崔劲波先生就是其中比较杰出的一位,他与人合作完成的《海东青蚨:高丽铸币》是一本专门研究朝鲜古代钱币的专著。我和劲波既是因为朝鲜钱币相识,更是因为这本书而相熟。2013 年 8 月,劲波他们一批收藏研究朝鲜钱币的青年组织的“朝鲜古钱研究会”在劲波的家乡丹东召开研讨会,我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其间劲波告诉我,他在整理朝鲜钱币资料,正编写一部反映高丽王朝钱币的书,并给我看了部分书稿。我很为社会上这一批自发的有志于研究朝鲜钱币青年的行动和精神所感动。于是鼓励他申报中国钱币学会的课题项目。几经周折,最后请辽宁钱币学会背书,课题终被立项。后来我从中国钱币学会秘书处轮岗去了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没有再过问课题的事。上周劲波给我打电话,说他的书稿已经写完,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想请我写个序。我虽然不太愿意为别人写序,但是,劲波的约请我还是答应了。这一方面是因为我知道,他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劳动,如果不是出于对高丽钱币的喜爱,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如今他的书就要出版了,我要借此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 !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始终重视对周边国家及地区货币的研究,也想借此机会谈点看法。我们知道,金属货币时代,任何一枚钱币都有可能伴随商贸而跨越国界,流向世界各地。从这个角度讲,货币不仅是交换的手段,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货币,曾经对周边的国家及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保存下来的周边国家的货币上面都有直观、形象的反映。历史上中国文化所涵盖的范围,实际上并不限于中国境内,还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琉球等周边国家及地区。以中国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了一个大的文化圈,被称为“中华文化圈”或“汉文化圈”。这一文化圈存在的前提,是共同使用汉字。因此,在通用汉字的基础上,各国知识分子学习儒家的经典,采用中国的典章制度进行治理,使得各国的学术思想、宗教习俗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觉醒起来。后来在殖民者的唆使下,出现了一股“去汉字化”的倾向。最终日本、韩国限制汉字的使用,朝鲜、越南则干脆废止汉字。这些国家在汉字传入之前都没有文字,因此它们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是用汉字记录的。废除汉字之后,历史与文化都出现了断层。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因为不识汉字,不能阅读文献而不了解历史,不知道他们国家在文化上与中国之间的渊源关系。因此,从事历史研究的工作者,就有责任将隔断的历史重新接续起来,将失忆的文化重新找回并呈现给世人。这其中,各国受中国影响所铸造和使用的货币,因为是历史的见证物,真实地记录了历史上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渊源关系。因此积极开展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周边国家及地区影响这一专题的研究,就超出了钱币的范畴,属于中外文化交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视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部分,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很早就呼吁应该加强对周边国家货币的研究,并撰写了一部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周边国家及地区影响的书,后来以《货币文化交流史话》为名,作为我的“中国货币史话”丛书的第四本,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 2016 年出版发行,其中有关高丽王朝钱币的拓图就是劲波提供的虽然自中国钱币学会成立以来,历届领导也都强调要加强对周边国家货币的研究,但是,因为这项研究超出了传统钱币学的范畴,涉及多种学科,很少有人愿意涉猎,因此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寥寥无几。只有广西钱币学会和云南钱币学会合作,于 1993 年编写了《越南历史货币》以及辽宁钱币学会于1994年编写了《朝鲜半岛钱谱》两本。前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后者仅仅是个钱谱而已。因此,劲波与人合著的这本《海东青蚨:高丽铸币》也可以说是填补空白之作。考虑到劲波完全是凭借个人之力在做这项课题研究,精神更为可嘉。这也是我当初鼓励他申报中国钱币学会课题的原因。就我所知,劲波很早就开始对朝鲜高丽王朝的钱币进行收集和研究。他利用家乡的地利之便,收集和掌握了大量的朝鲜钱币实物以及文献资料,并与韩国有关的钱币学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因此,由他来编写一本关于朝鲜高丽王朝的钱币专著是再合适不过。《海东青蚨:高丽铸币》分上下两卷,上卷根据文献记载,从货币史的角度论述了高丽王朝货币的铸造与流通;下卷则结合钱币实物,从钱币学的角度对高丽王朝的钱币进行了版别划分。将文献资料与钱币实物、货币史与钱币学很好地结合起来是这本书的一大特色。特别是书中收入了大量的钱币图片,直观地向读者展示了高丽王朝时期,朝鲜所铸造使用的货币属于中华货币文化体系。因为这些货币不但文字用的都是汉字,还分隶书、篆书、楷书等多种书体,甚至在形制、大小、工艺上都与中国的货币完全一样,不是专门收藏研究的人很难区分,真实地反映了高丽王朝时期朝鲜所受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该书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传统钱币学的范畴,反映了中朝两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希望劲波能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编写一本反映李氏朝鲜时期的钱币书籍,可作为这本书的姊妹篇,给读者呈现一套完整的朝鲜古代钱币史。毋庸讳言,这本书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高丽王朝统治朝鲜半岛长达四百余年(918—1392),跨越了我国五代、宋、辽、金、元多个朝代高丽都始终称臣纳贡,直至明初,是朝鲜历史上与中国古代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应该结合这种关系来论述高丽钱币,以此揭示出高丽钱币与中国古代钱币割舍不断、融为一体的内在原因。但是,书中“上卷”部分于这方面的论述太过简单,没有给读者一个整体性的交代,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钱币研究“就钱论钱”的不足。这对于一个业余的钱币研究者来说,也可能太过苛责了。但是,我总认为研究钱币,特别是研究周边一些国家的钱币,必须将钱币放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视野下来展开才更有意义。因此,我在表示祝贺的同时,还是指出了这点不足。希望能有更多的钱币研究者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角,来开展对周边国家及地区货币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钱币证史、补史的作用,也才是钱币收藏研究的魅力所在。2019 年 3 月 6 日于吉利宅 序三 吉田昭二 (号淳丰堂,日本著名古钱学家、古钱币收藏家)  大凡对古货币有兴趣的人,对在本地区或附近铸造、发行并使用的货币都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是自然的。但现在,由于有国境的分割,交流受限制,爱好者们很难对某一地区的古货币产生更深层了解的想法。在此,有一位居住在辽宁省丹东市,名为崔劲波的壮士。他花费很长的时间,收集、收藏了大量的高丽和李朝时代的古货币,并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书籍,对高丽钱币的铸造历史过程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并拟出版了题为“高丽铸币”的专著。我作为一名古钱币爱好者,在此对该书的出版表达衷心的祝贺和敬意。虽然我们言语不通,但通过古钱币这一共同兴趣,我们有了相同的研究方向和追求目标。这本书使中日双方对高丽钱币的认识进入更深刻一层,我认为它为今后朝鲜古钱币的进一步研究与了解奠定了基石。2018 年 8 月 日本京都、洛外·御室住淳丰堂吉田昭二 
自 序 货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货币文化是历史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铸币是货币的主要形式。因此,铸币研究也是货币研究的重要课题。高丽王朝(918-1392)是朝鲜半岛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现今朝鲜和韩国的国名“KOREA”即来源于“高丽(고려)”,朝鲜半岛历史上首次自行铸造货币也始于高丽王朝。因此,对于高丽王朝铸币的研究,是朝鲜半岛历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同时,高丽铸币的产生与发展深受中国的影响,高丽的货币文化属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货币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于高丽铸币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来认识中国的货币史与货币文化。另外,正如钱币学专家王永生先生所言,各国受中国影响所铸造和使用的货币,作为历史的见证,直观、真实地记录了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国家及地区间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渊源关系,积极开展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周边国家及地区影响这一专题的研究,属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门广博复杂的学问,钱币学集历史学、考古学、语言文字学、经济史、艺术史、科技史等等学科领域于一体。正如多位钱币学专家多年来所呼吁的,应该重视钱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术地位。钱币学研究既包括对钱币实物的研究,也应该包括对钱币实物内或钱币背后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的研究。尽管韩朝学界、日本学界以及中国学界都不同程度关注过高丽王朝的铸币,但至今仍未有一部关于高丽铸币的专著。韩朝日三国的历史学者都曾撰文考察过高丽铸币的相关内容,但所关注的大都是局部问题,缺乏宏观、整体的分析;同时他们大都仅限于对历史文献的考证,而忽视钱币实物,缺乏从钱币学角度对钱币版别的区分及其演变、钱币的材料、钱文的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另一方面,韩日中三国钱币工作者以及钱币收藏家亦先后整理过高丽钱谱,但由于钱币实物缺乏等原因,其所做整理还不够系统与完善,尤其对钱币版别的区分以及演变还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同时,他们一般依然习惯于传统的旧思路仅对钱币本身进行描述,就钱论钱,而忽视了钱币背后的历史,没有将高丽铸币置于高丽乃至朝鲜半岛历史发展的框架和脉络中展开研究,不能从宏观、整体的视角来把握高丽乃至朝鲜半岛铸币演变的规律及其影响。因此,对于高丽铸币的研究,应该突破以往研究的旧思路,结合多学科知识,从多个视角出发,力求全面、完整、系统的考察。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收藏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关高丽铸币的收藏队伍也不断壮大,流散于民间的高丽铸币逐渐集中到收藏界;同时,朝鲜境内乃至中国东北地区陆续有高丽铸币出现,其中不乏以往钱谱未收录的“新出品种”,这些都给进一步深入研究高丽铸币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本研究试图抛砖引玉,在以往钱币学界、历史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全面梳理相关史料,结合大量的实物,力求对高丽铸币进行一次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兼顾到两方面的内容,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论述部分,由李廷青负责撰写;下卷为钱谱部分,由崔劲波负责整理。两者看似独立,实则密不可分。上卷虽是下卷的历史叙述,但很多内容又是基于下卷的归纳总结。全书问题意识以及篇章结构如下:本卷侧重于货币史视角,关注高丽铸币的铸造与流通,意在将高丽铸币置于高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因素,全面系统地梳理、考察高丽铸币出现、发展以及消亡的历史过程。然而,史料上与高丽铸币直接相关的仅有数条记载,这是进行高丽铸币研究面临的最大的限制。为了克服这一困境,笔者在直接关联的记录之基础上,勾稽其他相关史料,同时结合铸币实物的具体情况,试图勾勒出高丽铸币的发展脉络。在论述过程中,在借鉴先行研究的同时,也注重对部分观点进行批判与拓新。 笔者不惮敝陋,本卷的写作目的并非仅限于历史知识的普及或为下卷的钱谱作历史背景的介绍,亦期待使之成为一项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研究。另外,由于存世的直接关联记录极其匮乏,笔者只能结合其他相关史料对其进行详细考辨,希望可以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写作目的与现实困境,不得不大篇幅采用历史学研究中的考据学方法,不厌冗繁,大量引录文献实非得已,为求证据丰富以增强说服力而已。如通人达者责我以烦琐,则不敢辞。


 本卷为高丽铸币钱谱,本谱将高丽铸币分为早期铸钱和正式铸钱两大类。早期铸钱包括无文钱、仿铸中国钱,和仿铸加字钱三种。这一部分由于出土实物较少,仅作简单梳理与介绍。正式铸币有“东国”“三韩”“海东”三种以国家别号作为钱文主体的铸币,有“东国通宝”“东国重宝”“三韩通宝”“三韩重宝”“海东通宝”“海东元宝”“海东重宝”七种钱文,形制上有折二型和当一型两种,折二型钱币只有东国通宝折二型一种。


 本谱所采用资料基本为近年国内外各地出土实物拓片,和现当代各种谱录拓片,同时对国内外藏家藏品亦酌情选用。全谱高丽正式铸币共计316种版别,其中东国通宝20类97种,东国重宝8类66种;三韩通宝14类52种,三韩重宝5类25种;海东通宝14类60种,海东元宝1类2种,海东重宝4类14种。加上早期仿铸钱币16种,全谱一共收录332种版别。本谱钱图的排列按钱文为序,名称按元宝通宝重宝为序,钱文书体按隶书,篆书,八分书,真书,行书为序。同种铸币按版别特征为序逐个排列,钱图按从左至右横向排列,上图为正图,下图为同版图。钱图上方为铸币统一编号及版别名称,钱图下方为铸币评级及直径数据,钱图最下方为版别特征介绍。后记 2013 年在北京的一次钱币研讨会期间,时任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的王永生老师向我们提出做一部有关朝鲜半岛钱币的著作的意见,回到丹东后,我开始着手准备这件事情。刚开始以为凭借我们多年的收藏经验以及对朝鲜钱币的了解,再加上丰富的藏品,这件事会很容易完成。几个月过后,我发现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2014 年春节过后我开始了钱币拓片资料的制作收集工作,当时认为这个工作是基础工作,也是完成这本书的重中之重,此后便投入全身心的精力每天收集制作整理,每天对大量的高丽钱币进行拣选、拓片、整理、编号、扫描、修图,每天工作至深夜,大约一年时间,每天如此。在此期间,得到了泉友的鼎立相助,丹东的曲明、金万寿、马忠友、于宝华、赵德龙等都把自己收藏的大量高丽钱币拿出来,供我进行拓片及研究使用。沈阳的高健先生也拿出自己收藏的大量高丽钱币供我拣选。由于高丽钱币历史悠久,许多珍贵的钱币历时千年,状态不是太好,在拓片时不可避免地会对钱币造成意外的损伤,但为了这本书的研究工作,大家都对我没有任何怨言,这使我很感动,也感觉到每枚拓片的珍贵,它们的价值远远超出了钱币本身。在拓片资料的收集过程中,日本的古钱收藏家吉田昭二先生、陕西的宋捷先生、广东的潘迪先生,都给我寄来了大量珍贵的高丽钱币拓片,对我的分版研究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帮助。2015年,为了使这本书能更加地专业与学术准确,我找到了当时正在复旦大学攻读高丽史的研究生李廷青先生,希望他参加到这本书的编著工作当中。尽管面临着学业和毕业、留学等很多重要的事情,但他还是答应了下来。之后在这本书的编著工作上,我们做了具体的分工,以他为主撰写这本书的上卷论述部分,以我为主著录这本书的下卷图谱部分。接下来的资料收集工作又成了一个难点,不过经过我们的努力还是完成了这项任务。我们各自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其间李廷青先生通过在韩国、日本与国内的老师和同学朋友,收集了相关的文献;丹东的曲明先生、金万寿先生,广东的潘迪先生也把自己珍藏的大量珍贵的书籍资料无偿地提供给我,远在日本的中村仁美女士和中村遥女士也帮助我翻译了很多日本的钱币学资料,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资料搜集以及文章撰写过程中,我们还受到了古泉界以及史学界各位师友的帮助。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古泉界的周卫荣、戴志强、王永生、杨君、袁林、(日)吉田昭二、赵程、于宝华、周鲲、罗熙普、熊彦、高健、张鹏举、田小龙、佟昱、刘飞燕、(韩)朴胜植等各位老师,同时也要对史学界的(日)海老根量介、(韩)河舟亨、徐丹、刘牧琳、楼正豪、任芳、秦菲、李思奇、刘绍杭、龙川、冉杰、熊伟、潘文书、王弢等诸位师友致以由衷的谢意!自完稿以来,历经数年各种磨难,被压在“箱底”的书稿终于要付梓了。我们既喜又惊,喜的是终于可以出版,完成一开始的愿望;惊的是不成熟的东西终于要拿出来接受各方评判。2016 年完稿以后,因为各种外在的原因,本书稿一直未能正式出版,而李廷青先生又由于课业以及其他项目的压力,始终未能对书稿进行系统的调整与修改。因此,本书稿除了增加少数最新相关研究成果的内容之外,基本上保留了2016年初稿的状态;在最后交付出版社之前也曾请部分师友进行审校,可惜由于时间关系,那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大部分没能反馈到本书稿里,只能留待日后再完善。在此也对李春圆、王申、章程、林同威、贺嵬嵬、“首阳大君”等师友致以谢忱!另外,书稿上卷原本包括货币史与铸币文化等两大模块的内容,但因为一些个人原因,在本次出版中不得不忍痛先拿掉涉及高丽铸币体系、工艺特征、金属成分、铸造方法、钱文解读、历史评价等关于高丽铸币本身的内容。期待这些内容也能早日与读者们分享。购买途径:
本书价格为280元 此为单购宣纸珂罗版藏书票价 欢迎浏览 姊妹篇《朝鲜王朝古钱谱》 “星标”我,
就不容易弄丢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