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猜一猜,古人用什么钓鱼?

 昵称50319000 2021-12-11
说起钓鱼,你最初会想到什么呢?宋代学者邵雍《渔樵问答》中写到:“六物者,竿也,纶也,浮也,沉也,钩也,饵也。一不具而鱼不可得。”其中提到了鱼杆、鱼线、鱼漂、鱼坠、鱼钩、鱼饵,古人的钓鱼工具和现代人十分相似。
人类什么时候开始钓鱼的,这已经不可考据了。想象在原始人的世界里,捕鱼和采集野果、打猎一样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鱼钩,距今约2.3万年,由贝壳制成。在我国的广鹿岛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通海兴义遗址中,也出土了多枚鱼钩。这一阶段的鱼钩多由贝壳、骨头、石头制作。
图片
骨鱼钩(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年,同德县宗日遗址出土,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到了夏商周时期,鱼钩开始用青铜或者玉制作,鱼钩制作工艺明显进步,钩尖、钩底可以刺穿鱼唇、鱼身,这时期的鱼钩多是铸模打造的,多地遗址有鱼钩石范的出土。
图片
青铜时代鱼钩范,现藏于白城市博物馆

在战国晚期,已经出现了铁鱼钩,汉字“亅”(读音为“Jué”)就有“鱼钩上的倒须钩”的含义。铁质鱼钩一直延续到民国,直到今日出现更多合金材料的鱼钩。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用什么做鱼竿呢?《诗经·卫风·竹竿》里写到“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用竹竿在淇水钓鱼,是多么惬意。《列子·汤问》里詹何钓鱼时“荆筱为竿”,“荆筱”也就是楚地所产的小竹子。竹子一直是鱼竿的主要材料。
到了唐代,出现了装有收卷钓线的转轮的鱼竿,即轮竿。唐代诗人陆龟蒙有一首《钓车》诗中写到:“溪上持只轮,溪边指茅屋。”,明代李贽 《舟中和顾宝幢遗墨》之四中也写到:“渔翁独钓扁舟去,袖手轮竿卧夕阳。
图片
南宋 马远 《寒江独钓图》局部
图中鱼竿即为轮竿,此图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图片

元 吴镇《渔父图》局部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有了鱼竿,还要用鱼线。蚕丝、棉线、麻线是古代长期使用的,《诗经·何彼襛矣》有:“其钓维何?维丝伊缗。”的句子,撮合丝绳麻绳成钓线。再早之前,可能就是兽筋了,我国东北的鄂伦春族至今仍有用兽筋线缝纫衣物的习俗。
有意思的是,古人也会把鱼线染成不同颜色。唐代方干《赠江上老人》”潭底锦鳞多识钓,未投香饵即先知。欲教鱼目无分别,须学揉蓝染钓丝。”要把鱼线染成蓝色,好让鱼儿看不出来。
最后我们来说说浮漂,浮漂是用来观察鱼有没有咬钩的,最早是《吕氏春秋》里的鹅毛:“譬之若钓者,鱼有小大,饵有宜适,羽有动静。”,也有用荻梗作为浮漂的。宋代庄绰《鸡肋编》中记载:“钓丝之半,系以荻梗,谓之浮子,视其没则知鱼之中钩。”。
图片

至于最不可缺少的鱼饵嘛,蚯蚓、蝗虫、牛粪等,对,你没看错,牛粪可是流传至今的钓鲤鱼的最佳鱼饵。
此外,还有些有意思的钓鱼方法,比如用木头做成鱼的样子,漆成红色放在水中,模仿真鱼一样游动,鱼儿就辉聚集过来。还有王琚制作的木水獭,形似水獭,嘴巴里有鱼饵和机关,一旦鱼咬钩,嘴巴就会闭上,同时松开绑着的石头,木水獭就衔着鱼上浮起来了。

假如你穿越回古代,用这些古人的渔具,可以钓上多少鱼呢?

——————————------------

本文经授权转载于:博物馆丨看展览(ID:atmuseum),特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