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眼,又名臭椿籽

 任我游129 2021-12-11

​凤眼草[fèng yǎn cǎo]中药药材

本词条

凤眼草,中药名。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的果实。具有清热燥湿,止痢,止血之功效。用于痢疾,白浊,带下,便血,尿血,崩漏。

中文学名凤眼草

别名椿荚,樗荚,凤眼子,樗树凸凸,樗树子,臭椿子,春铃子


入药部位果实。性味苦、涩,凉。归经归胃、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止痢,止血。主治用于痢疾,白浊,带下,便血,尿血,崩漏。相关配伍1、治误吞鱼刺:(1)椿树子烧研,酒服二钱。(《纲目》引《生生编》);(2)香春树子(阴干)半碗。擂碎,热酒冲服。良久连骨吐出。(《纲目》引《保寿堂经验方》)2、治痔漏:凤眼草、赤皮葱、花椒(捣碎)。浆水滚过,置盆内,令热气熏痔,但通手即洗之。(《卫生易简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

外用:适量,煎水洗。使用注意脾胃虚寒便溏者慎服。

采集加工8-9月果熟时采收,除去果柄,晒干。

形态特征臭椿又名:山椿、虎目、虎眼树、鬼目、大眼桐、樗树、白椿。

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2、灭阴道滴虫作用。

现代应用1、治疗慢性气管炎。2、治疗疟疾。相关论述《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利尿,止痛,止血。主治胃痛,便血,尿血。外用治阴道滴虫。”[1][2][3]分享你的世界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2]  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2013年[3]  冉先德.《中华药海》.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