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见论 | 俯仰用心 绘就民生最暖底色——四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书中淘乐 2021-12-11

【编者按】11月30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呼和浩特胜利闭幕。为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激励全区上下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实干当先、奋勇争先,一步一个脚印把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实践杂志社、“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策划推出“时见论”系列评论,敬请关注。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纵览报告,无论是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还是今后五年工作的目标要求,都紧扣“人民”二字;无论是实现内蒙古的高质量发展,还是追求北疆儿女的美好生活,人民始终是那一份念兹在兹,始终是宏伟叙事和具体而微的关键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区各级一定要把“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作为“国之大者”,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为幸福内蒙古打上最暖底色。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要在提高民生保障精准化水平上下功夫。民者,国之根也,国之大也。自治区党代会报告,既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老问题”,也关注“创新社会治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等“新变化”;既有就业优先的战略安排,更有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前提谋划;既有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现实之需,更有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前瞻部署……这份描绘内蒙古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涵盖了“当下与未来”的通盘考虑,连接“诗和远方”的美好向往,充分体现出“人民”二字重若千钧的价值取向。今后五年,要在提高民生保障精准化上下功夫,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头等大事,把破解民生的痛点难点作为紧要任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矢志为民织起一张纵横交错、细致严密的民生网络,让内蒙古人民的幸福更加充盈、更有质感。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要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上下功夫。“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报告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安排、对个体全生命周期的保障照拂,让人倍感安心。透着浓浓暖意的字眼,传递出与时俱进的民生发展决心,标注着事在人为的坚定信心。今后五年,既要着眼民生公共服务领域的痛点难点,把重点群体、困难人员放在优先战略,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也要聚焦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等普惠性的民生体系,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群。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要在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上下功夫。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代会报告提出“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团结和谐稳定大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新时代新阶段发展要求,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内蒙古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今后五年,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要健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俯仰用心皆民生,民生事业,一头聚焦着民意,一头连接着民心。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心系群众安危冷暖,把脉群众所思所盼,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使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我们坚信,更加温暖人心的篇章将被浓墨重彩地续写。

策划:时见论小组

监制:赵双喜 吕亚娟

审核:闫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