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图说上海(文字整理:徐大纬、周飞华、王安宇)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1-12-11

徐大纬、周飞华、王安宇

作为上海市民,对上海的前世今生颇感兴趣,可是,冗长的文字表述又难以消化吸收,怎么办呢?

图片

《延禧攻略》里《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终于有了机会!我们在热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里偶然看到了一张清代的古地图《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给了我们意外的启发,能否在这样的地图中找到一些与上海城市变迁有关的信息呢?后来知道这些没有经过测绘的古代地图叫“舆地图”,虽然看上去有点奇怪,里面却有着大大的学问,每一张都折射出上海这座城市的成长片段,令人脑洞大开,浮想联翩。上海是如何从默默无闻的小镇转变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呢?答案就藏在其中。

本文将把我们借助这些舆地图,学习和梳理“上海古今行政建置沿革”的成果分享给大家,相信对你有所帮助。


据上海滩杂志公众号2021年6月28日刊载民俗学家仲富兰“上海务与上海城市的源头”一文中介绍: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上海出现“上海务”,......是朝廷征收酒税的办事机构。”不过,我们认为上海未必是一个适合产酒的地方,当地水陆交通便利而成酒业集散交易之处,则是完全可能的。
随着居住群落的逐步形成,在上海的这一地区不仅出现酒市,还有米行、货栈和商行等一系列的商品交换市场和随后跟进的税务机构,例如南宋时期管理粮食和金帛贸易的机构称“榷货务”、市舶司(海关)下属的机构称“市舶务”等等。现今咸瓜街、老太平弄北原来是一个榷场(松江总场,商贸交易中心),它是上海务的所在地,又是上海市舶务的所在地,周围民居群成片、聚落初见规模,已经具备了设镇的基本条件。


上海镇生日之谜

图片图1《古上海镇隶华亭境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上海镇隶华亭境图》是《嘉庆上海县志》的插图,由清代贡生孙锡恩绘制,图中汇集了许多有关上海镇的重要信息,弥足珍贵。红色框内写着“宋熙宁七年立镇绍兴二十九年罢市舶元至元二十九年分华亭东北五乡立县”,这段文字提供了有关上海镇的许多重要信息:

1. “宋熙宁七年立镇。”学术界有关上海镇的立镇时间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图中关于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的立镇信息,比目前公认的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建镇,提早了将近200年的历史。

2. “绍兴二十九年罢市舶。”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撤离市舶,说明上海曾经有过市舶务,而且根据惯例,市舶务一定是建立在镇以上行政级别的地区,据此,可以认定之前已经建镇,而公认的1267年建镇显然是一个讹传。

再则,同治《上海县志》卷一“疆域”记载,“宋熙宁七年(1074年),宋朝政府就在这里设镇,同时设立“市舶提举司和榷货场”;《崇祯松江府志 卷之一》 59页,以表格记载“北宋熙宁七年,上海镇。置提举市舶司”。上述三证,互相映证,确定了上海建镇的日期应该锁定在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而不是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

另,上海史学研究者周敏法先生,在《上海地方志》2018年第1期撰写《上海建镇年代考证辨》一文中,披露并详细论述了有关浦东高行镇新发现的《平阳曹氏族谱》中记载“熙宁七年置上海镇于华亭”相关的重磅文献资料,这是当今唯一载明上海镇确切年代的宋代史料,与明清史料前后呼应,形成证据链,为解决“北宋熙宁七年建镇”的历史悬案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上海镇生日之谜就此解开,周敏法先生的《上海建镇年代考证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研究成果。

图片

唐宋海上交通路线简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宋海上交通路线简图”可以发现唐宋时期的海上交通发达,贸易繁荣,促使宋代市舶司这样的贸易(海上)机构迅速兴起。1264年青龙镇成立市舶分司,后因吴淞江淤浅,阻塞海舶往来,青龙港失去港舶意义,而移驻上海浦边的上海务榷货场。

下面按照时间线梳理一下上海镇从建立市舶务到市舶分司的艰难历程:
自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立镇,政和三年(公元 1113年)华亭兴置市舶务,绍兴元年(公元 1131年)青龙镇设立青龙镇市舶务,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罢上海市舶务,开禧元年(1205年)华亭市舶务撤销,直到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青龙镇市舶分司移驻上海镇成立市舶分司,这个市舶绕了一个大圈子,终于又回到了上海镇,前后经历的时间将近200年之久。

南宋1267年朝廷委派董楷任上海镇市舶分司提举官兼领监镇,而这一重大事件(董楷监镇)的日期恰好与误认的上海建镇的日期(南宋1267年)在时间节点上撞车,这大概就是至今还有很多人误认为上海镇建于南宋的根本原因吧,诸不知董楷所兼领的监镇——上海镇,在200年前的北宋早已存在了。市舶的这个圈子兜得太大又太久,以致把大家都给搞糊涂了。

3.“元至元二十九年分华亭东北五乡立县。”至元二十九年(1290年)华亭县把东北地区分出五个乡给上海镇立县,上海镇即将迎来“上海镇”升级成为“上海县(1291年8月19日)”的全新时代。

4.这张《古上海镇隶华亭境图》的图名(红色框内)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古上海镇是隶属华亭县管辖的。

5.《古上海镇隶华亭境图》揭示上海镇管辖的5个乡(红色园圈)的名称:长人乡、高昌乡、北亭乡、新江乡和海隅乡。

6.“唐华亭县今府治”(红色框内),即指华亭县(建于唐天宝十年(751年))是当地现今最高行政府署所在地。

图片龙华塔--图片来源于网络

7.“龙华村 古塔”(绿色框内)即龙华塔,又称“报恩塔”,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十年(247年),距今约1770多年,所以,上海最早的成陆时间起码可以追溯到更古早的汉代。


综上所述,相关史料形成证据链,可以确定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上海立镇。 


“宋-元时期上海县”是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的插图,可视作对《古上海镇隶华亭境图》的补充:

1. 上海镇的位置毗邻“上海浦”(吴松江支流),上海由水而生,因水而兴。下海浦在今虹口区境内,有下海庙为证,烂泥浦和下海浦同为吴淞江近海支流,后淤结被废。

2. 上海镇三个字下面标注“南宋咸淳年间”,即认定1267年建镇。(有待商榷)

图片

图2宋-元时期上海县--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代

松江府辖二县

图片图3元代松江府二县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代松江府二县图”是1643年绘制的《皇明分朝舆图古今人物事迹》舆地图的截图,显示元代上海县已经建成。元代实行行省、道、路、府(州)、县五级管理制度,具体的行政建置是江浙行省/江南浙江道/嘉兴路/松江府/上海县五级管理。(详见本文附录表格)从这张古代地图中可以获得以下几个重要信息:

1.松江府管辖华亭县,府址设在华亭县境内。松江府是上一级行政管辖机构,而华亭县则是一个地理实体。

2.“上海”两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地图中(红圈内),元1291年8月19日上海镇升级为上海县,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3.图中标注“古曰云间”,即古代松江的别称叫“云间”。

4.图中标注“陆渍、陆逊、陆凯、陆杭、陆皆松人”,都是松江地区的望族陆氏家族的姓名,其中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和丞相,一位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5.红色方框内“松江府 二县”说明松江府辖两个县:华亭县和上海县,两者是并列的关系,此时,上海县已经脱离母体,成为独立存在的地理实体。
貌似画得简单的舆地图,却蕴藏着大量的历史资源,它们出自元代地理学家朱思本、明代地理制图学家罗洪先、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李之藻和清末杰出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等的手笔,被梵蒂冈使徒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哈佛—燕京图书馆等所收藏。。。

明代

 松江府辖三县


图片

  图4明弘治年间上海县全境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4是明初弘治十七年(1504年)《上海志》的插图,“明弘治年间上海县全境图”,内藏两个重要信息:

1.图4东、西、南、北四个边界(红框内)标注得十分清楚:北至苏州府嘉定县十八里,南至华亭县界七十里,东至大海五十里,西至华亭县界一百一十里。原来古代地图是以这样的方式为上海县定位的。 

2.图4标出了上海县全境范围内的5个乡的名称和位置(绿色圈内),和图2“宋-元时期上海县”中所标注的5个乡的名称和位置,粗线条吻合。

图片

  图5明上海县和青浦县保甲图--图片来源于[同治上海县志]

图5“明上海县和青浦县保甲图”是《同治上海县志》卷首的插图,非常重要,图中可以看到上海县初建时的5个乡(蓝色园圈)已经分别属于上海县和青浦县管辖:上海县管辖高昌乡、长人乡,青浦县管辖海隅乡、新江乡和北亭乡。
明代嘉靖二十一年青浦县建县,上海县将海隅、新江和北亭3个乡划归青浦县,青浦县从此成为独立存在的地理实体。期间,上海县的地盘明显缩小,仅剩高昌和长人2个乡。据记载,上海县最盛期曾经达到5个乡、26保、54区和614图。
明初弘治年间建立里甲制逐渐瓦解,后来,沿袭宋元时期的保甲制(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见图5,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全面推广之,沿海地区更甚。(详见《明代保甲制研究》2019-12薛理禹)



图片图6明代松江府三县图(一)--图片来源于[乾隆天下舆地圖]

图6“明代松江府三县图(一)”和图3“元代松江府二县图”虽然有些类似,但是,仔细看一下标有松江府的红色方框里,可以发现,从“松江府二县”(图3)变成了“松江府三县”(图6),其中的变数来自青浦。

图片图3元代松江府二县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史记载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割华亭、上海两县北境,建制青浦县,从此,明松江府改为辖华亭、上海、青浦三个县(红色圈内),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松江府三县”。

图6明代松江府三县图(一)是《乾隆天下輿地圖》的局部截图,还蕴藏着对松江地区古代风俗的描述如下:“士奋学、民兴仁、人性柔慧、习俗奢靡”。可见当地田土膏腴、民物繁庶。


图片图7明代松江府三县图(二)--图片来源于[大明一统山河图]


图7是《大明一统天下图》舆地图的局部截图,显示明代松江府辖上海县、华亭县和青浦县三个县(红色框内),呈现三足鼎立的状态。嘉定和崇明、金山卫则划出上海县,归苏州府管辖,当时,宝山属于嘉定,直至清雍正年间析出独立建制。


清代

松江府辖七县到七县一厅

图片

图8清代松江府“七县”图(一)--图片来源于[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

图片

图9清代松江府“七县”图(二)--图片来源于[舆地全图]嘉清

图8、9“清代松江府“七县”图(一)、(二)”描绘的是清代早期的建置格局,采用江南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江苏省/(苏松太道)/松江府/上海县四级管理,此时,松江府管辖7个县。
图8和图9分别是清《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和嘉清《舆地全图》的截图,不但清清楚楚地标出了华亭、上海、娄、金山、南汇、奉贤和青浦7个县的名称,一个也没有漏掉,而且,最大的看点是地图上首次出现了娄县(红色方框内)和南汇(红色圈内)这两个新的地理实体。


图片图10清代松江府“七县一厅”图(一)--图片来源于江苏省全图

图片

图11清代松江府“七县一厅”图(二)--图片来源于[皇朝一統輿地全圖]道光

图10、11“清代松江府“七县一厅”图(一)、(二)”显示了清嘉庆十年1805年后,松江府出现七县一厅的格局(详见本文附录表格),图10和图11分别是清《江苏省全图》和《皇朝一統輿地全圖》的部分截图,其最大的看点是第一次看到了上海县地图上出现了“川沙”两字(绿色圈),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后,设置“川沙抚民厅”,这是上海县所辖范围达到“七县一厅”的重要标志(详见本文附录表格),从此以后,川沙县走上了上海县的历史舞台,现今,“川沙抚民厅公署”遗址已经修复并立碑,作为川沙古镇的重要景观古迹之一。
清雍正四年1661年后实行的是江苏省/(苏松太道)/松江府/上海县三级管理,管辖华亭、娄、南汇、上海、青浦、奉贤和金山七县(红色圈)和一厅(川沙抚民厅绿色圈)。

另外,太仓州管辖嘉定、崇明、宝山3县(上图蓝色圈),详见本文附录表格。


民国

上海县辖8区到13

图片图12上海市历代建置沿革示意图--图片来自徐大纬

                   

图片图13上海市和上海县地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辛亥革命以后,上海县的老县衙离开了驻守的老城厢曲家湾(今学院路附近),1915年搬迁到蓬莱路171号。然而,好景不长,1927年发生了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成立上海特别市,实行县、市分治,这一决定对于上海县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经过反复磋商,上海县总算获得8个区(三林、陈行、塘湾、曹行、北桥、颛桥、马桥和闵行)的地盘(图13),于1933年无奈地搬离了“雄踞”600多年的上海老城区,迁往北桥镇,归江苏省管辖。
老百姓讲得好,“过了漕河泾“蒲汇塘路”(图13圈内绿线处)就是上海县,过了七宝“小渡船”就是松江县(图13圈内红色点)”,真是千真万确,一点也不含糊。
图13“上海市和上海县地图”,是上海市和上海县所管辖的不同区域,除灰色部分地块属于上海县所辖,其余均归上海市。此时,上海县已经由8个区逐步扩大到13个区(三林、陈行、塘湾、曹行、北桥、颛桥、马桥、闵行、杨行、大场、周浦、七宝、新场),其余均归上海特别市所辖。1930年以后,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1943年8月-1945年陆续收回全部租界,历时近百年的上海租界宣告结束。

之后,上海县反复更迭办公地址(详见本文所附表格),直到1948年7月成立上海县政府,1949年5月改为上海县人民政府。1954年4月后脱离江苏省,终于回归上海,属于上海市人民政府领导。


结束语

图片

江苏省人民委员会《通知》--图片来自张大晟
1958年1月,上海、宝山、嘉定3划归上海市,同年3月松江专区撤销,松江、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6县划属江苏省苏州专区,同年10月30日(详见上图“江苏省人民委员会的《通知》”)据国务院复示,又将苏州专区的松江、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和崇明7划归上海,它们之间分分合合的故事实在太多,就不再在此详述。1992年,上海县和闵行区合并,结束了700年的历史使命。

图片

明王泮1594年--图片来源于明[天下舆地图]

上图为明代的《天下舆地图》(王泮1594年绘制)的部分截图,原件由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此为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复制品。图中你可以尝试找到上海县、华亭县、青浦县、嘉定县和崇明县的踪影,舆地图记录了明代的行政建置。我们通过学习古代地图或舆地图,将它作为了解上海古代历史的重要切入口,从一个全新的鸟瞰角度,穿越到古早的那些年代,把它们串联、拼图和进行梳理,以此作为学习上海历史与社会变迁的一种方法,和大家分享。


附录:             

 

上海古今行政建置沿革表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海古今行政建置沿革表”是我们梳理上海行政建置和城市变迁史的学习笔记,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之用。

资料(图片)收集、拍摄:

徐大纬、张大晟、网络

文字整理:

徐大纬、周飞华、王安宇

来源:“三月的斋卤味”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