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源

 乐文哲子 2020-11-22
(2009-04-06 14:35:55)


概述

古青龙地区濒临东海,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成陆于6000年前(公元前4000多年),是古冈身内侧地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是由长江上游带来的泥沙与杭州湾(钱塘江)上游带来的泥沙,两条沙带逐渐合拢后形成的。古冈身,就是古海岸线,是由细沙、粗沙和黄蚬、文蛤、青蛤等的外壳在海风和海浪的作用下堆积而成的,它西缘北起长江,经现在嘉定区的葛隆、外岗、方泰至现闵行区的马桥、现金山区的漕泾达杭州湾,东缘北起娄塘经嘉定城中、南翔、诸翟、莘庄,南抵拓林一线,全长130公里,也就是说,6000年前,现上海的大部分为茫茫大海。

古青龙距青浦区发现的菘泽文化遗址仅10公里,可以推断它们的成陆时间基本相同。菘泽文化距今6000~5900年,属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度时期。古青龙地区在5900年前,就有人类开始居住。

古青龙地区刚成陆时,是一片沼泽,经过数千年才逐步演变为河流和农田。当人类还没有跨越海洋走向更宽广世界的意识的时候,海岸线只不过是人类活动的边界,在这种状况下,这里的人们数千年默默无闻地偏隅一方,或扑鱼或耕作,繁衍生息,直到当地古青龙镇成名后才有历史记载。当人类开始出现分工,交易和交流日趋频繁的时候,交通便利之处便成为人们的首选。古青龙沧海变桑田的时候,产生了一条著名的河流也是上海的母亲河—吴淞江,在日后漫长的岁月里,青龙地区的兴衰与吴淞江的变迁紧密相连,休戚与共。

公元219年(东汉建安二十四年),东吴孙权在吴淞江沪渎之口(吴淞江出海口扑鱼的地方),建造青龙战舰,所在的江口以青龙江为名,江边的集镇称为青龙镇(又名龙江镇)。此时的青龙镇只是一个集市,还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镇的建制,不过青龙镇的得名,由此而来。青龙镇的建制始于公元746年(唐天宝五年),当时是唐代的边防要地,镇的行政长官是武职—镇将。公元1034年宋王朝才派文官来治理青龙镇,官名—镇监。青龙地区在1790(219—2009)年有记载的历史中,1347年沿用了青龙镇的称谓。

建制

                     历代建制变更表

 时代

  变更

          本地行政机构

     隶属

机构名称

东汉 建安二十四年

     (219年)

东吴孙权造青龙战舰,镇由此得名

 扬州地区

 吴郡

 由拳县

  青龙镇

三国 吴 黄龙初

     (229年)

改由拳县为禾兴

赤乌间改为嘉兴

 扬州地区

 吴郡

 嘉兴(禾兴)

  青龙镇

晋   咸和元年

     (326年)

改吴郡为吴国

改嘉兴县为娄县

 扬州地区

 吴郡(吴国)

 娄县

   青龙镇

宋   永初二年

     (421年)

罢吴国复称吴郡

 扬州地区

 吴郡

 娄县

   青龙镇

梁  天监六年

     (507年)

从吴郡分置信义郡

娄县改信义县

  扬州地区

  信义郡

 信义县

   青龙镇

梁  大同元年

    (535年)

析信义县置昆山县

并设吴州

 扬州地区

  信义郡

  吴州

  昆山县

  青龙镇

隋  开皇九年

    (589年)

改吴州为苏州

信义郡复为吴郡

  扬州行台

  吴郡

  苏州

  昆山县

  青龙镇

唐  武德四年

(621年)

改扬州行台为

江南东道

  江南东道

吴郡

苏州

昆山县

  青龙镇

唐  天宝十年

    (751年)

析昆山、嘉兴、海盐

县境,置华亭县

  江南东道

吴郡

苏州

华亭县

  青龙镇

唐  乾元元年

    (758年)

吴郡归于苏州

隶属浙江两道

浙江两道

苏州

华亭县

  青龙镇

唐  建中二年

    (781年)

置节度使

称其军为镇海

浙江两道

镇海军

苏州

华亭县

  青龙镇

唐  乾符四年

    (877年)

县境为王腾所占

镇海军

苏州

华亭县

  青龙镇

唐  乾宁四年

    (897年)

钱镏?攻占王腾居地建吴越国

吴越国

苏州

华亭县

  青龙镇

后唐 同光二年

     (924年)

钱镏?臣属后唐

置开元府

吴越国

开元府

华亭县

  青龙镇

后唐 长兴三年

     (932年)

罢开元府

改称中吴军

吴越国

中吴军

华亭县

  青龙镇

后晋 天福四年

     (939年)

钱镏?臣属后晋

改嘉兴为秀州

吴越国

秀州

华亭县

  青龙镇

北宋 至道三年

     (997年)

改吴越地

为两浙路

两浙路

秀州

华亭县

  青龙镇

北宋 熙宁七年

     (1074年)

分两浙路

为浙西路、浙东路

设嘉兴府

浙西路

嘉兴府

秀州

华亭县

   青龙镇

北宋 大观元年

     (1107)

政和四年

改秀州为嘉禾

浙西路

嘉兴府

嘉禾

华亭县

   青龙镇

北宋 政和年间

 (1111~1118年)

改青龙镇为

通惠镇

浙西路

嘉兴府

华亭县

   通惠镇

南宋 建炎元年

     (1127年)

复称青龙镇

浙西路

嘉兴府

华亭县

   青龙镇

元   至元十四年

     (1277年)

升嘉兴府为路

置华亭府属江浙行省

江浙行省

嘉兴路

华亭府

华亭县

   青龙镇

元   至元十五年

     (1278年)

华亭府改松江府

江浙行省

嘉兴路

松江府

华亭县

   青龙镇

元   至元二十九年

     (1292年)

华亭县分出五乡

建上海县

青龙镇属上海县

江浙行省

嘉兴路

松江府

上海县

   青龙镇

明   洪武元年

     (1368年)

废江浙行省

松江府直隶中书省

中书省

松江府

上海县

   青龙镇

明   嘉靖二十一年

     (1542年)

析华亭二乡上海县三乡置青浦县直隶南京

南京

松江府

青浦县

青龙镇

青浦县

明   万历元年

     (1573年)

原青浦县治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废,万历元年复建,移唐行镇

南京

松江府

青浦县

新江乡

海隅乡

清   顺治二年

     (1645年)

改南京为江南省

江南省

松江府

青浦县

新江乡

海隅乡

清   康熙六年

     (1667年)

松江府更属江苏布政使

江苏省

松江府

青浦县

新江乡

海隅乡

清   雍正二年

     (1724年)

析青浦县为青浦、福泉两县

江苏省

松江府

青浦县、福泉县

新江乡(属福泉县)

海隅乡(属青浦县)    

清   乾隆八年

     (1743年)

青浦、福泉合并复称青浦县

设苏松太道

江苏省

苏松太道

松江府

青浦县

     海上乡

清   宣统二年

     (1910年)

将青龙、白鹤、杜村三地合并为白鹤青村区

江苏省

苏松太道

松江府

青浦县

    白鹤青村区

区划              

公元746年(唐天宝五年)

控制守卫范围:沪渎出海口周围,包括现上海市区范围内当时已成陆的区域。

公元991年(北宋 淳化二年)

吴淞江沪渎口全境。

公元1217年(南宋 嘉定十年)

青龙江临界设立嘉定县后,吴淞江沪渎口北边划归嘉定县管辖。

公元1292年(元 元二十九年)

设立上海县,沪渎出海口划归上海县管辖,青龙镇划归上海县管辖。青龙镇的管辖范围缩小为新江乡和海隅乡(现青浦区的东北部)。

公元1542年(明 嘉靖二十一年)

设青浦县治于青龙镇,辖区:东至七宝镇,南至广富林,西至商榻市,西北至吴淞江,东北至吴淞江北陆家巷。青龙镇管辖范围扩大为:新江、海隅、北亭、修竹、华亭五个乡。

公元1553年(明 嘉靖三十二年)

废青浦县,青龙镇隶属上海县,辖区不变。

公元1573年(明 万历元年)

重设青浦县,县治移至唐行镇,青龙镇称为旧青浦,青龙镇的建制取消,隶属青浦区新江乡,一部分人员归新江乡管理,另一部分人员归海隅乡管理。

公元1724年(清 雍正二年)

青浦县析为青浦、福泉两县,新江乡归福泉县,海隅乡归青浦县。

公元1743年(清 乾隆八年)

废福泉县,新江乡、海隅乡合并为海上乡,隶属青浦县。

公元1910年(清 宣统二年)

   以青龙、白鹤、杜村三个地区合并为白鹤青村区(基本为现在的状况)。

记事

公元219年(东汉 建安二十四年)

东吴孙权在吴淞江沪渎口,造青龙舰,所在的江口被称为青龙江,江边的集镇成为青龙镇。

公元326~334年(东晋 咸和年间)

虞潭在青龙镇西修沪渎垒,防海沙。

公元743年(唐 天宝二年)

青龙镇建报德寺(俗称青龙寺)。

公元746年(唐 天宝五年)

青龙镇正式建制,行政长官为镇将。

公元751年(唐 天宝十年)

设立华亭县,下辖青龙镇。

公元821年(唐 长庆元年)

报德寺改称隆福寺,并建隆福塔(俗称青龙塔)。同年在报德寺北四里处建国清寺(宋代改称隆平寺)。

公元828年(唐 大和二年)

建造法云禅院于大盈港西岸。后改名为布金寺,即现在叶泾村的大盈寺。

公元847年(唐 大中元年)

是年5月,日本高僧圆仁、维正、性海和丁雄万,驾驶海船从苏州经青龙镇返航,新罗人金珍等人搭乘共有44人。当时,已有日本、新罗人来往于青龙镇。

公元897年(唐 乾宁四年)

青龙镇为钱?所建的吴越国管辖。

公元907~959年(五代十国年间)

青龙镇和浙西处于大发展时期,青龙镇是吴越国仅有的数个通商口岸之一,海外商船来往频繁。

公元963~968年(宋 乾德年间)

吴越国向宋称臣纳贡。青龙镇建胜果寺于镇西,与隆福寺、隆平寺成鼎足之势。

公元978年(宋 太平兴国三年)

吴越国君钱?献国于宋,吴越国终,青龙镇归宋。

公元976~983年(宋 太平兴国年间)

重修隆平寺。

公元991年(宋 淳化二年)

在青龙镇设水陆巡检司。

公元997年(宋 至道三年)

改吴越地为两浙路,青龙镇属两浙路秀州华亭县管辖。

公元1008~1016年(宋 大中、祥和年间)

海外商船聚集,青龙镇成为交易市场。期间,福建人会畅寓居隆福寺诵经拜佛,终成名僧。

公元1034~1038年(宋 景?年间)

青龙镇行政长官由镇将改为镇监,开始由文官管理。首任镇监娄大年,建镇监署于镇中,又建拂云亭、无倦堂、?韭亭,镇上官署、学校、仓库、监狱、茶场、酒坊一应俱全。

公元1038年(宋 景?五年宝元元年)

两浙转运使叶青臣主持开挖青龙江、盘龙汇为新的河道从沪渎入海。

公元1041年(宋 庆历元年)

华亭知县钱贻范主持开挖顾会浦,连通青龙镇和松江。

公元1042年(宋 庆历二年)

通判李禹卿主持,在太湖连吴淞江处,筑八十里长渠,意欲减缓吴淞江的流速,以利运皇粮船只行驶安全,结果吴淞江淤塞由此而始。

公元1060年(宋 嘉?五年)

宋诗人梅圣俞,因其叔父梅询任苏州知府,他经常往来于青龙江上,曾著有《青龙杂志》一书,书中载:青龙镇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

公元1061年(宋 嘉?六年)

转运使李复圭主持疏浚吴淞江白鹤汇,疏浚后更名为新江。

公元1062年(宋 嘉?七年)

青龙镇隆平寺建七级宝塔(由当地人葛果、颜霸等集资筹建),实为来往船舶航标。

公元1064~1068年(宋 治平、熙宁年间)

浙江湖州人希最,到隆平寺、胜果寺讲经授徒,被成为妙语大师。

公元1067年(宋 治平四年)

青龙镇富豪陈守通,因隆平寺没有藏经,出资三百万钱,购经书5048卷赠之。

公元1077年(宋 熙宁九年)

青龙镇税收达一万五千八百七十九贯又四百文,超过华亭县的税收,仅次于秀州,位列秀州第二。

公元1081年(宋 元丰四年)

青龙镇上卢远等人为隆平寺捐资四百二十万钱,用于为藏经阁、藏经箱上漆绘画。

公元1082年(宋 元丰五年)

陈林为隆平寺作《隆平寺经藏记》,后为青龙镇镇监米芾所见,米芾爱不释手,书而藏之。

公元1086年(宋 元佑?元年)

华亭盐监章?奉命主持疏浚青龙江,民感恩修章庙纪念之。

公元1086~1101年(宋 元?、绍圣、元符年间)

诗人李无悔寄居青龙镇,不为官,在江边修亭筑院,寄情山水,苏东坡时任杭州知府,闻名而至题亭名为醉眠亭,苏子由、秦少游、张子野等文人墨客也赶来助兴,吟诗唱和,为青龙镇留下传世名篇。

华亭画家李甲也常来青龙镇。文人雅士不期而至,游吴淞江,聚青龙镇已是一大快事。

公元1088年(宋 元?三年)

常平使者调苏、湖、常、秀州民夫疏浚青龙江。

公元1094~1097年(宋 绍熙年间)

转运使毛浙主持开大盈、顾汇浦入吴凇江。

公元1102~1103年(宋 崇宁年间)

提举使??又疏浚白鹤汇,未果。后其子继承父业,奏书皇上,得以重视。

公元1107年(宋 大观元年)

青龙镇增设管理财政的官员,兼治水利及船只业务。

公元1111~1118年(宋 政和年间)

改青龙镇为通惠镇,因镇上有一井名为通惠泉,当地人认为此泉与无锡惠山的惠泉相通,传称为江南第六泉。

1131年,又沿用青龙镇名。

公元1113年(宋 政和三年)

两浙市舶司迁于华亭,次年,青龙镇设市舶务,管理中外船只来港贸易及税务。

公元1119年(宋 宣和年间)

秀州府决定开修青龙镇江浦,这一举措,奠定了南宋初期青龙镇繁荣的基础。

公元1124年(宋 宣和六年)

提举使常平、赵霖主持疏浚白鹤汇,围垦华亭低洼地为良田。

公元1127年(南宋 建炎元年)

宋皇室南渡,迁都临安,大批中原人士云集两浙,青龙镇的经济文化再度繁荣。是年,青龙镇建双忠庙,纪念唐朝的张巡、许远。

公元1129年(南宋 建炎三年)

浙西制度使韩世忠为阻击南侵金兵,以前军驻青龙,中军驻江湾,后军驻海口。次年二月,韩移兵江阴。

公元1131年(南宋 绍兴元年)

通惠镇改回青龙镇名。是年十月,浙西安抚大司统判官王德驻军青龙,追扑逃亡崇明的邵青。

公元1145年(南宋 绍兴十五年)

秀州通判曹泳主持重修顾汇浦。

公元1166年(南宋 乾道二年)

罢废两浙市舶司,青龙镇地位有所下降。

公元1172年(南宋 乾道八年)

于唐代修的捍海塘外又修一道海塘,加速了海岸线的东移和吴淞江的淤塞,位于吴淞江接海口的江湾镇和长江南岸的黄姚镇,有取代青龙镇的趋势。

公元1174~1189年(南宋 淳熙年间)

南宋水军驻浒浦,所管船只停泊于青龙。

公元1190年(南宋 绍熙元年)

前进士胡?主持修三江、五汇。

公元1193年(南宋 绍熙四年)

编修《云间志》,云间即华亭,青龙镇当时归华亭县管。《云间志》云:青龙镇去县五十四里,居松江之阴,海舶辐?之所……

公元1217年(南宋 嘉定十年)

析昆山县地建嘉定县(以当时年号为名),为青龙镇临界。

公元1221~1222年(南宋 嘉定十四~十五年)

青龙镇镇监赵仲和,在镇治东北二百步,筑大成殿于东,营四斋于西,有聚星堂、赦?书楼,费钱三千千文,由镇人共助。赵广聘学者,聚徒讲学,弦歌闻于百里。

公元1241~1252年(南宋 淳?年间)

青龙镇监林鉴,治坊、巷、桥梁,道路悉平,入境肃然。文人雅士,或游之,或居之。迪功郎应熙游青龙镇后,著《青龙赋》,赞誉有佳。

公元1265年(南宋 咸淳元年)

曹附凤被任命为青龙镇的税务官员。

公元1277年(南宋 景炎二年)

分设嘉兴路置华亭府,青龙镇属华亭府华亭县管辖。

公元1278年(南宋 祥兴元年)

改华亭府为松江府,青龙镇归松江府华亭县管辖。

公元1290年(元 至元二十七年)

撤消青龙市舶司。青龙镇已为一般集镇。当时,青龙人庄肃宋亡后,弃官回乡,定居青龙镇,拒绝再为官,尽集图书,达八万卷,建有万卷轩藏书楼。

公元1292年(元 至元二十九年)

设上海县,青龙镇归上海县管辖。

公元1297~1368年(元 大德 至大 至正年间)

青龙人任仁发祖孙三代,出资修茸青龙塔。

公元1299年(元 大德三年)

任仁发(时任浙东道宣尉副使),在青龙江边,建造“来青”、“览晖”两楼,用来宴客和娱乐。

公元1304年(元 大德八年)

元朝廷任用任仁发负责水利。

公元1306年(元 大德十年)

又任命任仁发为水都,疏浚吴淞江,使江流畅通,青龙江又能通行船只。任仁发后任青龙水陆巡警官。

公元1327年(元 嘉泰十年)

任仁发病故。其著述有《浙西水利议答录》十卷;遗留画作《二马图》、《张果见明皇》等。

公元1346年(元 至正六年)

朝廷决定修宋、辽、金三史,派官员至青龙镇庄肃家征调藏书,由于庄肃子孙不知珍惜藏书,任其失散、虫蛀鼠咬,其孙庄群玉闻讯后惊恐万状,恐受责罚,在官员到来之前,将书焚毁。官员至,宣旨后,将仅剩500卷载送入京。

公元1349年(元 至正九年)

文学家杨维桢,诸暨人,晚年居松江,应青龙乡士王元来邀请,作《重修青龙寺记》。

公元1356年(元 至正十六年)

春,元帅王与敬屯兵松江,奉命抗击周王张士诚,因与另一驻军元帅杨鄂靳哲(又称杨万者,苗军之帅)不合,自松江西门纵火后携军出走,从青龙镇的通波塘往北沿路抢掠,青龙镇被烧抢24天。苗帅派将至青龙镇,王与敬逃投周王,物资、家眷被获,苗军又焚烧抢掠一月,青龙镇化为灰烬,尸首填塞街巷,胜迹十不存一。

船舶集市迁往太仓,青龙镇成为茅草丛生之地,潮淤水涸,民业渐衰。

公元1368年(明 洪武元年)

废浙江行省,松江府直隶中书省,青龙镇属松江府上海县管辖。

公元1404年(明 永乐二年)

户部尚书夏元吉主持疏浚大黄浦(即黄浦江),改流东北,会于吴淞江,使之在明朝中叶代替吴淞江成为太湖入海主通道。青龙镇边的吴淞江不在是太湖的泄洪要道了。

公元1504年(明 弘治十七年)

赐进士及第儒林郎翰林院钱福等编修《明上海县志》,有关青龙地区的记载云:称青龙镇为青龙铺(铺即驿站),位于新江乡四十五保。杜村市在海隅乡四十七保,两乡以大盈港为界。

公元1522年(明 嘉靖年间)

青龙镇建检察院,徐阶作《检察院记》。(徐阶,松江华亭人,嘉靖进士,历官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等职。)

公元1525年(明 嘉靖四年)

提督水利?事蔡乾主持疏浚青龙江。

公元1542年(明 嘉靖二十一年)

由于夷岛内?兵祸不断,市舶迁徙,民业渐衰。巡抚夏帮漠、巡按丁奏准明皇朝,析华亭县修竹、华亭两乡,上海县的新江、北停、海隅三乡,置青浦县治于青龙镇,属直隶南京松江府管辖。青龙镇建立县治后,隆平寺改为新县城隍庙。

公元1553年(明 嘉靖三十二年)

给事朱某议废,遂又撤消青浦县。

公元1570年(明 隆庆四年)

巡抚海瑞主持疏浚吴淞江,此时吴淞江已淤塞成陆,官民齐心两月完成。

公元1573年(明 万历元年)

兵科给事蔡汝桢,申请复置青浦县,巡抚张佳允从之,调来石继芳任县令。石以青龙镇地处偏僻为由,移县治于唐行,青龙镇遂称旧青浦。

公元1575年(明 万历三年)

拆青龙镇上建筑,移唐行重建县衙门,青龙镇遭毁。欲拆城隍庙未成。

公元1575年(明 万历二十三年)

建庆祥桥,位于塘湾村,跨艾祁江,俗称塘湾桥。

公元1645年(清 顺治二年)

改南京为江南省,原青龙地区属江南省松江府青浦县管辖。

公元1667年(清 康熙六年)

松江名士诸??为青龙隆福寺作《重兴青龙隆福寺碑记》。

公元1715年(清 康熙五十四年)

康熙皇帝南巡时,途径青龙镇,游隆福寺,题“精平寿相”匾额,赐名“吉云禅寺”,并赐三宝:水晶观音一尊、紫衣一袭、荷花画扇一柄。

公元1774年(清 乾隆三十四年)

蒋浦人徐葵,为青龙吉云禅寺建文觉堂、澄怀堂、东?地藏殿。徐在乾隆年间曾修建青龙江桥。

公元1777年(清 乾隆四十二年)

建艾祁桥。

公元1798年(清 嘉庆三年)

吉云禅寺遭火灾。

公元1832年(清 道光十二年)

著名学者祖定,为青龙吉云禅寺作《重建吉云禅寺碑铭》。

公元1852年(清 咸丰二年)

是年7月,唐湾村地保周立春,带百余民众县衙门报荒,知县不见,将周拘押,民怒而围攻县衙门,救出周立春,痛打知县余龙光。

是年10月,李初祁继任青浦知县,率兵来捉周立春,周外联上海小刀会,内聚民众,声势浩大,官兵知难而退。

后苏州知府钟殿选率清兵千人,前来搜扑,未果。

公元1853年(清 咸丰三年)

是年8月,周立春与南翔镇“罗汉党”徐耀联手起事,得手嘉定城,再获青浦城,上海、宝山、南汇、川沙等县城皆为占领,又攻太仓,未成。

清政府两江总督怡良,命吴县知府丁国恩率大批清兵攻嘉定城,周立春率众救援,被俘,押苏州被杀。周女秀英,投奔上海小刀会,共同抗清。

公元1855年(清 咸丰四年)

是年除夕,周秀英与起义军突围投奔太平天国部队,2月17日,在虹桥遭清军埋伏,周秀英在战斗中牺牲。

公元1862年(清 同治元年)

太平天国军队与清军激战于白鹤江四江口,太平天国军因南岸失利,后退至昆山地区。

公元1879年(清 光绪五年)

陈其元、汪祖授、熊其英、邱式全等人编修《青浦县志》,对白鹤地区有如下记载:白鹤江镇,一名白鹤汇。青龙镇在元至正年间,苗兵滋扰,明嘉靖年间,岛夷内?,兵?频?,胜概十不存一,已而市舶迁徙太仓。杜村市,宋杜衍后人卜居于此,市以村名。艾祁市,以浦名(祁—作圻)。

公元1897年(清 光绪二十三年)

疏浚青浦、嘉定接界之青龙江。

公元1898年(清 光绪二十四年)

青龙镇十九世中医陈秉均(字莲舫),经两广总督刘坤一等保荐,是年5次受召晋京,为光绪帝、孝钦后治病。

公元1910年(清 宣统二年)

是年,白鹤江、旧青浦、杜村三地区合并为白鹤青村区。

兴衰

青龙镇从公元219年成市,距今1790年;从公元746年建制,距今1263年。青龙镇在它的千年史中,经历了身在闺中人未识的第一阶段;控江而淮浙辐?,连海而闵楚交通,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为第二阶段;田夫耕废县,山鼠过秃墙为第三阶段。

苍海桑田

先有青龙镇,后有上海滩。史家称青龙镇是上海滩的前身。

史家从对菘泽文化的研究和上海地区的成陆历史的研究,以及历代建制变更的研究,认为“先有青龙镇,后有上海滩”的说法是符合事实的。

上海的简称沪,也是由青龙镇的沪渎口、沪渎垒而来。

江浙沪海岸线很长,但是,江南大的河流入海口只有三个。浙江的大部分河流汇入钱塘江,然后在杭州湾入海;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的河流大多汇入太湖,然后通过吴淞江在青龙镇入海;长江汇集了我国大部分的河流在浏河附近入海。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湖的入海通道发生了两个变化,吴淞江入海口不断向前推进,离青龙镇越来越远,吴淞江淤塞河道变窄,又开挖黄浦江成为太湖的主要入海口;长江的入海口也不断向前推进,与吴淞江、黄浦江入海口渐汇为一体;钱塘江的入海口也不断向前推进。

在江南的三个河流入海口中,青龙镇脱颖而出的原因有三:太湖地区有大片的适合耕作的土地,自然条件好,作为通海通道和内部运输通道,吴淞江作用重要;青龙镇的腹地是当时经济发达地区,很容易成为与海外交流的桥梁;太湖流域的物资运往京城或北方,大多通过青龙镇转道长江或经海路通向山东半岛、辽东;青龙镇是当时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大港。

青龙镇地处沪渎口,很快实现了从一个海防要地到通商口岸的转变,内贸和外贸很快发达起来,市政建设也发展很快,人口达到4~5万人,财政收入占到华亭县的一半,城镇规模超过了大部份县城。

青龙镇很重视教育,由于青龙镇的地理位置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当地诞生了众多的文人名士,也吸引了诸多名士移居青龙镇,更有文人墨客以游吴淞江饮酒品鲈鱼,到青龙镇观海潮吟诗唱和为乐趣。

青龙镇的衰落始于元末。元至正十六年(1312年),元军内?,苗军滋扰,青龙镇被烧抢月余,胜景不在。明永乐二年(1404年),疏浚黄浦江为太湖通海主河道,明万历元年(1573年),恢复青浦县治,移地唐行,并拆青龙镇建筑至唐行,青龙镇再遭重创。青龙镇以港立镇,吴淞江衰青龙港衰,青龙港衰青龙镇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