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池史】青浦篇

 江上一沪翁 2023-05-20 发布于上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Image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Image

青浦,得名于青龙江。《吴郡图经续记》记载,三国时东吴孙权于此江中建造青龙战舰,故而称青龙江,青龙江上流西接大盈浦,通白鹤江,东流接顾会浦,北折入吴淞江。两宋时为吴淞江入海河道,明清时日渐浅狭,后堙塞成陆。

Image

青浦县城图

大唐天宝五年(746年),设青龙镇,镇因江名,属昆山县。天宝十年,析昆山以南、海盐以北、嘉兴以东之地置华亭县,青龙镇属华亭县。

宋代青龙镇“南则三泖(长泖、圆泖、大泖),九峰环峙(即松郡三泖九峰),负海枕江,平畴沃野,得水利居多”,朝廷在此设盐场酒务,一时称盛。

Image

清代青浦县四至图

北宋景祐年间,因华亭县疆域过大,管理不便,于是置右职文臣管理青龙镇事务。大观元年,又置青龙镇监镇理财官,治理水利兼管市舶。政和四年一度改名为通惠镇,建炎元年复改回青龙镇。

Image

30年代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青浦县城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华亭府,翌年改为松江府。二十九年,从华亭县分出东北五乡置上海县,青浦之地为上海县西境。至正十六年后,罢青龙镇市舶司。

Image

抗战前夕的青浦县城图

明嘉靖二十一年 (1542) 析上海县新江、北亭、海隅三乡及华亭县修竹、华亭二乡置青浦县,属松江府。治所设于青龙镇。嘉靖三十二年建置被废。万历元年复置,县治移至唐行镇,仍属松江府,知县石继芳请筑城池。次年开工建造,历时三年工成。新城周一千三十丈,高二丈三尺,箭垛一千七百二十五,敌台七座,窝铺四十八座。城门五座:东门镇海,南门观宁,小西门来苏,西门永保,北曰拱辰。水关三座:南水关跃龙,西水关通漕,北水关充赋,后又加开小西门水关聚星。终明一朝,城池两度修葺。

Image

淞沪会战之前日本间谍测绘青浦县城

清雍正二年 (1724) 析青浦县北境置福泉县(以县东竿山之北福泉山为名),属松江府。雍正七年、九年两度整修。乾隆八年废福泉县,并入青浦县。乾隆三十五年,朝廷拨款大修全国城池,青浦县亦于城上铺砖为跑马道。

Image

青浦明清城池范围示意

嘉庆、道光年间多有修葺。咸丰五年,小西门毁于兵祸。咸丰十一年,太平军东征攻克青浦。同治元年清军以淮军、洋枪队以及英法火炮轰击城墙,复夺青浦,城墙损坏多处。副将程学启以湘军、淮军士卒当役,整修城墙,并新建南门敌楼匾曰文明。

Image

青浦南段城墙

光绪十一年至十七年,青浦县城大规模整修,原本残缺的城垣被重新包上砖,修葺“望海”“观明”两座敌楼,并重建“来苏”、“拱辰”、“永保”三楼,整修“聚星”、“充赋”并重建“跃龙”、“通漕”二水关。

民国二十二年,受到一二八淞沪抗战影响,县长沈庸奉令修城,添修敌楼四座,次年完工。

Image

民国时期青浦县境简图,上盖民国青浦县政府官印

1937年,随着淞沪会战爆发,9月起,日军飞机开始对青浦城实施轰炸,古城遭到毁灭性破坏。

解放后,因急需建设砖材料和城市扩张需要,本就残破的青浦城墙遭到拆除。

来源:今日头条“吴钩斩月”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