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学者”网站12月10日文章,原题:老挝“解锁” 当列车以160公里时速迅速穿越老挝的森林时,我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今年2月份,当时我从万象赶往老中边境以记录磨丁经济特区发展。那次行程耗时18个小时,我们在声名狼藉的老挝13号国道上颠簸了两个白天,整条道路坑坑洼洼、灰尘弥漫,交通状况恶劣……如今,对许多人来说,这些漫长旅程已属于过去。连接老挝万象和中国昆明的崭新老中铁路终于建成通车。利用中国的高端工程,铁路驯服了老挝北部几乎难以穿越的地貌,从而建成这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杰作。 旅客们在“澜沧号”列车上找座位。 现在,乘坐“澜沧号”动车组客运列车前往老中边境用时不到4小时,二等座售价33万基普(约合33美元)。在为这条铁路举行的通车仪式上,老挝领导人宣布这一天标志着老挝进入新时代,因为该国在从“陆锁国”向成为物流枢纽的“陆联国”转变中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12月4日向旅客开放的第一天,万象火车站一大早就挤满了人,其中许多人决心要确保能在自己人生中头一次坐上火车。人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一个老挝摄影师团队正在拍摄这条铁路的纪录片,过去6个月来他们一直在追踪铁路发展。旅客们纷纷自拍,与生活在老挝其他地区的亲属进行视频通话。他们还相互欢呼,每个人都为能成为这个历史性日子的一部分而感到自豪。老中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老挝的决策者期待这条铁路将降低交通运输成本、促进外国直接投资并提振当地经济。 当我们抵达琅勃拉邦(老挝北部著名古都和旅游城市——编者注)时,太阳已落到陡峭的大山后面。小型客车在车站出口等待,以将人们送往市中心。我走下火车时,一位同车厢的女士拍拍我的肩膀,骄傲地说:“老挝很强,不是吗?”我笑容满面地点头回应。在刚过去的近两小时的动车之旅中,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在见证老挝现代史的一个里程碑。▲(作者是常驻万象的意大利纪录片摄影师尼古拉斯·博索尼,崔晓冬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