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秦淮十一桥

 常熟老李jlr5mr 2021-12-11

图片

图片

点击音乐  静心聆听

因为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扬州的桥从此变得扑朔迷离令人神往。现实生活里的桥呢?我们走进洗尽铅华的扬州老城区,去看小秦淮河上有着十一座桥。
图片
明嘉靖三十五年(465年前)为防倭扬州增筑外城,新旧两城间有了一条夹河,康熙年间这条河被称作小秦淮河。
小秦淮河平均间隔100多米就有一座桥。而这些姿态各异的桥跨越浩瀚历史时空,镌刻着一代代扬州人的生命印记。我们由南至北一一数来。
图片 龙头关桥
始建于明代的龙头关桥,位于小秦淮河最南端与古运河交汇处,现桥为2003年拓宽南通西路时改建。桥附近南城根内有龙头关巷、运河边还有龙头关社区。龙头关桥紧邻钞关(明朝以钞券纳税的机构),为上桥下闸的水利设施。
龙头关以北的地形渐隆起,传说北柳巷为龙脊,内有水井为龙眼,直到北郊槐泗镇有龙尾田,龙头关由此得名。桥洞的两侧现有石雕龙头一对。细看,发现东侧的表情威猛,而西边的则平和温婉。看来这对“龙夫妻”也在扬州这个好地方安家落户了。
图片 如意桥
如意桥建于清同治七年,为砖拱结构,宽2.7米,长15米。虽已150多岁,保存相当完好。桥东的太平码头连接埂子街,西出桥头便是南城根的“大舞台”旧址,这个看上去落魄的地方,在20世纪初却是扬州人的文化娱乐中心,大舞台于1964年废除。
当年那容纳1300多人的剧场座无虚席,当是锣鼓丝竹之声不绝于耳。想必月光下的秦淮河也映衬着名角们舞出的水袖波痕。服务了几代人的大舞台菜场,那锈迹斑斑的铁门,青砖水刷石门头上的繁体字,都在默默述说着那些难忘的岁月。
图片 桥两岸百姓祥和醇美的生活
图片 小东门桥
小东门桥位于现甘泉路上,曾是扬州古代的六吊桥之一,上世纪50年代改造缎子街,桥因此拓宽了数倍,建筑风格依然古朴。史载明末扬州城破,抗清名将史可法即在小东门桥被俘,而这段血与火的历史已永驻扬州人心中。
小东门桥近几年来成了网红,缘于桥头的田氏臭豆腐,吸引了许多人去打卡。摊主田在党世代住在桥边,下岗再创业潜心研究配方和工艺,这桥头臭不可闻的豆腐竟然香飘千里,也为扬州这个世界美食之都增光添彩。
图片 公园桥
在小东门桥上抬头北望即为公园桥。这砖拱桥建于1911年,最初叫图书馆桥。后各大商家集资在约10亩的废城基上兴建了扬城最早的河滨公园。
民国初期这一代为最繁华的休闲游乐之地,坊间有“扬州大世界”赞誉。河滨公园与大舞台南北呼应,促进了小秦淮两岸的繁荣。到了上世纪30年代此地又改叫“扬社”,取休闲娱乐方式中西合璧,扬州与苏南上海融会贯通之意。
图片 新桥
再往北不多远便是新桥。建于1921年,“新”字源于砖砌桥身之上首次有了汉白玉栏杆,且3.8米的宽度亦为小秦淮桥宽之最。对于许多老扬州来说,更记得上世纪后半叶去到这桥西的天和娱乐城看电影,记得好像有《芙蓉镇》《少林寺》以及《红高粱》等都还历历在目。新桥还在,但天和娱乐城已荒废多年,那些电影都成了老电影,那时的观众也都两鬓染霜了。
图片 彩虹桥
彩虹桥建于清代,宽2.7米,长11.2米,原名“虹桥”。这砖砌拱桥不仅名字华美,桥身曲线也是圆润流畅。
桥的东南方向通往南柳巷,过参府街可达辕门桥、教场街(现国庆路),有谢馥春的香粉、大麒麟阁的茶食和富春的包子,还有新华书店、亨得利钟表、中国照相、紫罗兰理发,人民商场大楼里是应有尽有的商品;桥的西北设两个岔道:分别往旧城五巷和萃园桥农贸市场。这桥真的是一道绚丽的七彩霓虹,灵巧地串联起扬州百姓朴素安详但有滋有味的小日子。
图片 萃园桥
萃园桥因邻近西岸的萃园而得名。该桥建于1931年,1938年重建,1965年拓宽到了6米。桥畔的萃园桥菜场,当年为扬州市容量最大品种最齐全的。
从前扬州城不大,“车马日子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真的怀念那个年代:有点大办小事,骑车去一趟萃园桥就全搞定了。老扬州们很庆幸,菜场迁走了但那个百年盆菜店还在原地:毕竟少了正宗的萃园桥杂烩,这年夜饭估计是不达标的。
图片
图片 新萃园桥
新萃园桥于上世纪70年代开通三元路后,1980年建设,现在位于文昌路上。桥宽为18.8米,而这吉祥数字真的应和了扬州的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三元巷成为三元路,三元路再变身文昌路。
现在的文昌路东至江都西经仪征总长达60公里,东水西山一路连,挑起了一体两翼的大扬州发展格局。文昌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不断延伸,无不记录着这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里,扬州城市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铿锵脚步。
图片 务本桥
再往北不远处就是务本桥。务本桥始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1987年重建。清代因其东边有务本巷通往“务本堂”而命名,务本堂是富可敌国的扬州盐商专业司理两淮盐务的机构,其建筑群原在北柳巷中段,气宇轩昂,房屋讲究。
而今却是堂已去人不回巷亦无,此地空留务本桥。但我们在“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慨叹之际也不乏欣慰:扬州盐商先辈们所尊崇的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已得到传承,并在这一片热土上发扬光大。
图片 大东门桥
大东门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当年也是木质吊桥,1927年改为砖石拱桥,历经多次维修。
大东门桥作为风情古街彩衣街的西起点,连接蜚声中外的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桥上整日里各地的红男绿女边走边吃,热闹非凡。一些已经迁离老城区的扬州人经常回到大东门桥,重温昔日老城区的美好时光。
图片 北水关桥
北水关桥位于盐阜路上,是小秦淮河与北城河的交界处。古代为砖砌拱桥水关,1950年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开筑环城路北水关拆除,1955年改建为宽14米长28米的砖拱桥。
1986年再次拓宽并安装了漂亮的汉白玉桥栏,成为久负盛名的乾隆水上游览线的一处景观。
图片 小秦淮河的秀丽景色
这小秦淮十一桥,虽没有二十四桥的梦幻离奇,但这些桥上经过的一辆辆车,一个个人,曾经的一件件往事都诠释着古城扬州的厚重历史和灿烂文化,这些桥更维系着百姓生活的日常。
沧桑的时代变迁与稠密的人间烟火一同被揉进了这些桥------汇集了一城最深沉美好的记忆。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