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军人心理危机干预应用技术手册》 仅供学习交流,感兴趣参阅全书 心理评估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从这个观点来看,对心理评估的思考对干预者所选的干预程序而言至关重要,干预者可以以此来界定当事人的问题,决定需要选用哪些相关的程序和工具来收集和加工当事人的信息。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评估这一过程应该贯穿在整个心理危机干预过程的始终,在心理危机干预正式开始之前,干预者必须迅速准确地理解危机事件的严重程度及当事人所处的情境及其心理反应状态。 例如,对灾难事件的某个个体进行评估时,要求干预者必须在短时间内通过评估迅速准确地了解个体的危机情境及其反应,确定在当事人眼里的“危机”“丧失”意味着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干预者必须通过心理评估确定当事人的心理状态,然后根据当事人的症状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分类,其中包含: ①探讨当事人的情绪、心理以及行为问题的可能成因。②为已经界定出的心理问题找寻合适的心理干预技术。通过评估这些干预技术起效的可能性,决定下一步应采取何种干预策略。 在心理危机干预之后,干预者应对干预的结果进行评估,以确定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以及被干预的群体还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以及进一步的工作建议。
要注意心理危机干预活动尽可能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开展应遵循三个步骤: 首先,判断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影响的人群大小、对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的破坏程度等;其次,评估所发生的危机事件对当事人的心理打击及其严重程度等;然后,根据人群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和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等,选择适当的干预技术对受灾群体实施分类干预。
干预者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对关键信息当事人的访谈、专题组讨论等快速评定方法,或使用心理评估工具,对访谈人员逐个进行心理筛查,根据所获得的基本可靠的信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心理应激反应较重的重点人员,进行初步心理危机干预。 可以利用心理危机干预和精神卫生等资源,综合运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对个体进行干预时,应注意在应用一般指导性原则的同时,需要干预者与当事人共同面对问题、共同寻找适合于他们的干预方式。 另外,应时刻严格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不可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的个人信息。
做好此类心理评估,主要可以从心理伤害的严重程度、情绪状态和自杀性风险等方面来考虑评估的内容:
3.意志行为 检查社会功能、社会接触面的频率、能动性水平、自我控制力、危险性行为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并确定是否有对自我及他人伤害的危险性。 4.应对方法和社会支持 考虑危机事件对当事人造成创伤的严重程度,当事人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去应对,当事人在恢复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判断主次情况,分清什么是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等。 干预者要思考选择什么样的行动会有助于当事人,为下一步制订干预计划做出准备,同时考察当事人的社会支持资源等情况,充分利用其社会资源。 5.危险性评估 包括对当事人自伤和伤人的可能性的评估。每一个当事人都有自杀的可能性,也有伤害他人的可能性,因为在这种特殊的情境中,当事人很有可能做出冲动行为。 所以对于从事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者来说,要经常性地了解这种可能性。绝大多数当事人在准备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往往都会表现出确定的自杀线索,他们也会尝试着寻求帮助,切记不要忽略这些线索。 四、心理评估的注意事项 在做心理评估的时候,应该先对当事人进行个案概念化。一般来说,在心理危机干预的初始访谈阶段,干预者可以从当事人那里获得资料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建立起整个助人程序。 在评估过程中,干预者的任务包括:懂得针对当事人的问题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并加以有意义的综合分析,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危机状态的预测和假设,从而由这种判断或者假设进一步形成干预计划的雏形,即个案概念化。 心理危机干预者应根据现实的状态为当事人提供服务,干预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心理干预工作者对干预工作的性质、过程的正确认识,熟练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方法和技能技巧,同时还有赖于对当事人的心理特性、行为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的正确评估,以便提供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等干预措施。 心理危机干预评估过程不仅是干预者的责任,在与当事人进行访谈时,要使他们参与评估,这是整个评估过程的一部分,而且同样重要的是干预者也要评估自己的心理活动。因此,心理评估在整个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