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评估与诊断(1)

 乐康居 2021-12-11
图片

发展心理学丨社会心理学丨变态心理学

心理学书籍学习社区

图片

心理学书籍学习社区

第一章:绪论(上)

在社会现实中,环境、概念、现象通常被认为是相当稳定的,一旦现象偏离正常状态,人们就会将其归类并试图解释其偏离的原因。一般意义上的诊断就是要对偏离的状态进行描述,把它们加以归类,找出现象之间的关系,以便对其作出解释。

1

心理评估与诊断的概念

 一、心理评估与诊断的含义

(一)心理评估的含义:“评估”作为心理术语最早出现在《对人的评估》一书中,用于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确定人才执行特殊任务所需技能及素质的进程。

心理评估就是运用心理技术对人的心理特质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估,将所获得信息加以整理,对评估对象形成一个评价、建议或分类诊断,其实质是一个决策过程。心理评估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被评估者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行为取样,根据这种取样来推测来访者的心理品质,或确定来访者问题的性质和原因,或对来访者是否符合一种或多种心理障碍作出正式诊断。

(二)、心理诊断的含义:有两种含义

1、狭义的诊断:心理诊断就是用心理学的方法评定来访者的心理障碍,确定它的性质和程度,从而有助于疾病的判断。本书使用的心理诊断概念是狭义的。

2、广义的诊断:把心理诊断看作是收集信息的过程,是对问题的分析,用于理解个体问题的性质、可能的原因、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心理诊断是一门运用和发展测量工具以评价人、情境、机构甚至物体有关特性的科学学科,获得的信息必须加以整合,形成一个评价或建议。

(三)、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的关系

1、心理诊断(狭义)与心理评估的区别

狭义的心理诊断更强调结果和确定性,是相对静止和孤立意义上的概念,要求对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并进行归类。而心理评估更强调过程,是动态和变化意义上的概念。

心理诊断对象是处于心理障碍边缘及心理障碍中的群体;而心理评估则更多指向正常人。心理诊断确定心理问题的性质、程度和原因做出判断,只有通过全面的心理评估,才能更准确地了解来访者的各种心态和人格特征,才能更有依据地作出诊断,心理评估是心理诊断的先决条件。

2、心理诊断(广义)与心理评估的区别

有些取向流派的诊断观念,如格式塔疗法,倾向于以动词而非名词来定义心理诊断,格式塔疗法聚焦当下的变动过程,而不聚焦静止的状态以及长期、持续、固定的特征标签。

二、心理评估与诊断的作用

治疗方案包括三点:(1)准确诊断,并由相应的诊断工具确认与验证;(2)评估疗效,为来访者所能接受;(3)应用恰当的测量方法对整个治疗结果进行了测量与评估。

(一)确定来访者的问题

1、进行分类诊断

分类诊断应在心理评估之后,并由相应的诊断评估工具确认与验证,心理评估是心理诊断的基础,体现在四个方面:

  • 描述症状:诊断是描述性的叙述,依据DSM的诊断标准,清楚说明来访者当前被注意到的情况-他怎么了?

  • 推测预后:预后是对特定条件下的未来作出预测。诊断意味着超越当下,有决策与预测的功能。

  • 药物治疗:依据DSM决定精神医生的药物选择。

  • 有效沟通及满足相关机构要求:如保险公司。

2、确定来访者问题

如果来访者未能达到某心理障碍的分类标准,咨询师仍需判断来访者行为是否是一般心理问题还是严重心理问题,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二)探索来访者问题的可能原因

1、评估来访者的心理特征

诊断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一种因果的概念:来访者为何会这样?不同的心理取向理论有不同的理论观点,这并不意味着一个理论模型绝对是正确的,另一个是错误的。没有任何一个心理学理论观点可以独立解释复杂人类异常行为,没有完美无缺的理论,多数心理障碍起因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综合作用,这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2、病因假说结构化

一些取向理论如心理动力治疗、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将心理咨询的过程概念化或结构化,建立假说,验证假说。咨询师通过访谈、观察和其他途径,将各种渠道来的信息综合成整体,形成一个初步的假说,再加以核实和修正,以便形成新的假说,确定来访者问题。

而另一些取向理论则反对进行心理诊断,它们不将来访者认为是“病态的”,不进行分类诊断,而是依据所主张的理论对来访者进行评估,甚至不主张因果解释。

(三)制订干预计划和疗效评估

心理评估与诊断是一个比单独访谈或测验更宽泛的过程,某些问题是暂时的,可以自然缓解;另一些问题则会持续存在。心理评估和诊断需要给出建议,从而制订治疗计划。评估与诊断直接指向实用有效的干预。

评估还可以作为判断心理咨询与治疗疗效的指标,评估与干预之间紧密连续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2

评估与诊断在临床咨询中的作用

一、来访者的问题

(一)生活问题

生活问题是一个人在其生命周期发展的进程中出现的失常及自然的艰难困境。典型的生活问题包括:

  • 人际关系问题:如婚姻问题、角色转换问题等适应性问题;

  • 自我意识问题:如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等方面的问题,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方面的问题,自我评价、自我接纳、自我关注等方面的问题。

  • 学习心理问题:如学习兴趣缺乏、成绩攀比、记忆力波动、焦虑综合征。

  • 缺乏生活意义,觉得工作没有价值。

  • 与压力相关的问题,如身心疾病。

  • 性问题:性意识的困扰。

  • 心理危机:主要指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

(二)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与“精神障碍”两个术语经常互换使用,精神障碍与医学模型相关,关注引发异常行为的生物学范畴起源;而心理障碍是异常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异常行为与心理和社会范畴有关。

二、心理评估与诊断的内容

(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心理咨询处理来访者有意识的心理状态,关注的是预防和发展,适合于没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来访者,即遇到生活问题的来访者。

心理治疗探索来访者的潜意识心理过程,重在心理障碍的治疗,对象是有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的来访者。

心理咨询的治疗计划根据来访者问题有所不同,包括使用预防性策略解决来访者关心的问题;心理治疗方法复杂,涉及意识和潜意识两个过程。

对于不适宜的来访者,心理咨询师要及时转介。

(二)咨询目标分类

咨询目标分为治疗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1、发展性目标

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发现问题,挖掘来访者自身的能力来解除心理困扰,为来访者提供应对挑战的工具,目标是着重解决来访者的即时困难。

2、治疗性目标

治疗性目标的短期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类似,长期目标涉及特定的心理障碍。

(三)心理评估与诊断的内容

1、发展性目标下的心理评估与诊断内容

在发展性目标中,咨询师需要评估来访者的生活问题,如人际关系困扰、职业选择、教育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等。

发展性目标包括管理消极的心理特征和培养积极的心理特征。咨询师需要评估以下内容:

  • 来访者的情绪和身体反应,包括心境、感受情绪的能力、自尊、焦虑和防御、心理痛苦、主导情绪、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性、复杂和冲突的情绪、不清晰的情绪、情绪的前因后果、情绪的恰当性、对咨询师和咨询过程的情绪。

  • 来访者的各种不良思维方式,如自我挫败观念。

  • 来访者的沟通与行为能力,包括口语(音量、清晰度、音调、重音和语速)和肢体沟通技能类别(面部表情、注视、目光接触、手势、姿势、身体距离、衣着、修饰等)。

2、治疗性目标下的心理评估与诊断内容

治疗性目标包括分类诊断和心理学评估。分类诊断依据DSM的医学模型。对于药物治疗来说,分类诊断尤其重要。心理模型两个主要功能:指导咨询师做什么;帮助建立评估干预的标准。

3

异常行为

一、异常行为的判别标准

异常行为并不能与心理障碍划等号,心理障碍只是异常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确定异常行为的标准

1、不常见或统计学上的罕见:不常见的行为通常被称为“异常”,但不常见行为并不一定是异常的,偏离统计数据的现象不是定义异常行为的充分条件。不过,不常见仍是判断异常的常用尺度之一。

2、偏离社会:违背社会常理或不被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所有社会都有对特定环境中可接受的正常行为的准则。但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行为准则。

3、对现实错误的感知或解释:看到或听到不存在的事物被称为幻觉,坚持无根据的想法被称为妄想,都是心理障碍或精神错乱的标志。

4、严重的个人痛苦:由于不良的负面情绪产生的个体痛苦既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异常的。如果强烈的痛苦造成个体机能损失或缺乏正常的情感反应就是异常的。

5、适应不良或自我挫败的行为:导致不开心而不是自我满足的行为也是异常的,限制我们预期角色功能发挥或限制我们适应环境的行为是异常的。

6、危险行为:对自己或他人有危险的行为是异常的,这里,社会环境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生活压力威胁他人或企图自杀是异常的。

(二)分类诊断的标准

只有符合以下标准,异常行为才能被诊断为心理障碍:

  • 异常行为是由歪曲的心理过程导致的;

  • 这种异常行为起因于/或导致了困恼或/和功能失调;

  • 异常行为是对特定环境的非正常反应;

  • 个体对世界的歪曲认知使其处于危险;

分类诊断标准四个D:偏离(常模)、困恼、功能失调和危险。这些是心理障碍的一般标准,也有例外,如反社会人格伤害人不一定会因此自责。此外分类标准还受文化、时代和种族等因素的影响。

二、异常行为的当代视角

(一)生物学观点

遗传因素对许多行为特征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不能支配行为的结果。遗传基因对心理障碍的影响也涉及多重基因,而不是单个基因的作用。遗传造就了特定行为的易感性,但不是确定性。生活经历、家庭背景和压力水平,以及种族、文化和性别等都与遗传相互作用。

(二)心理学观点

心理模型指导咨询师在诊断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

心理学评估的优点在于:咨询师以相对简单的方式,从无数潜在的因素中选择出最有可能与诊断问题相关的因素,在针对性实施干预。其不足之处在于:咨询师可能会运用“选择性注意”,过于关注自己主观认为的来访者经历中重要的部分,忽略可能真正重要的部分。因此,咨询师要学习了解不同的病因模型,整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综合模型,或能够识别哪种模型适合特定的来访者。

1、心理动力学治疗

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动机是潜意识转换和交换的过程,个体出现的焦虑、冲突等症状是能量不能顺利释放的结果。

咨询师要分析了解来访者潜意识中的欲望与动机,冲突或应激的反应形式,协助来访者领悟病理症状的意义,促进个体的人格成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2、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认为,不适应的行为是习得的,异常行为是后天错误学习的结果。

咨询师要使用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技术,帮助来访者直接改变或改善行为,重新学习新的适应行为。

3、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认为,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绪的中介,不适应的行为和不良情绪可以从认知中找到原因。

咨询师要协助来访者改变那些非理性的认知,重建合理认知,改变行为,不良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随之得到改善和解决。

4、来访者中心疗法

是非指导性治疗,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重视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关系,认为治疗关系的特定性决定了治疗效果。

5、系统观的家庭治疗

各种系统家庭治疗有各自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但都强调个体问题是系统问题的反映,治疗注重了解个体在成长环境中受到不同背景因素影响的重要性,认为调整个体的家庭以及其他使之受到影响的系统,才能让个体产生改变。

(三)社会文化观点

社会文化理论关注引起异常行为的社会应激源,主张在社会的不足中寻求个体异常行为的原因,而不是在个人身上寻找。


(四)生物-心理-社会观点

生物-心理-社会观点认为,大多数心理障碍或其他形式的异常行为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复杂现象,在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下,不同的人可能在不同的原因影响之下发展为相同的障碍。

素质-应激模型认为,心理障碍来访者通常有易感性体质(多为遗传性),当遭遇生活环境中的应激源时,易感体质与应激源相互作用导致心理障碍发生。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