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导读(一百零八)——第52卦《艮》卦(下)

 叶落无痕73 2021-12-11


【原文】

六五:(gèn)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gèn)艮其辅,以中正也。


【注释】

(1)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辅”,上牙床,此指口。“艮其辅”,指把紧牙关,抑止言语。“序”,条理。这三句说明六五柔居尊位,持中不偏,犹处“口”位;口无择言,慎“止”其口而“言有序”,故“悔”必“亡”。

【译文】

六五,约束自己的嘴巴,不要随便乱说,说话有分寸和条理,自然没有悔恨。

《象传》说:“约束自己的嘴巴,不要随便乱说”,因为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谨守中正之道。

【解说】

第五爻是客卦中爻,代表客方素质,阴爻,表示客方素质不佳,比如:资金缺乏、地位底下、实力薄弱、教育程度低等。客方需要主方帮助,在主方采取主动与客方沟通的时候,双方能够把问题谈开、主方做到如此程度,没有悔恨了。

第五爻阴爻在阳位,不当位,表明客方素质不佳,客方有可能从主方谋取利益,是潜在的对主方不利因素;与二阴不有应,表明主方素质也不佳,没有可能让客方得益,那潜在因素没有成为真正的对主方不利因素,所以爻辞说“悔亡”。

从卦象上看,“辅”是颚的关节。“六五”在卦的上方,相当于颚的关节,是说话的器官。“六五”以阴爻居于君主之位,才质柔弱,有失正之嫌。应当有后悔;但是其居于上卦中间,能执守中道,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说话中肯、条理分明,都是“金口玉言”,这样就可避免后悔。这一爻强调:说话前要经过周密思考,理清次序,谨慎言语,适可而止;“小心祸从口出”的道理。

【原文】

上九:(dūn)敦(gèn)艮,吉。

《象》曰:(dūn)敦(gèn)艮之吉,以厚终也。


【注释】

(1)敦艮,吉:上九处《艮》之终,为抑止至极之象,故虽阳刚而能敦厚;以此抑止邪欲,不陷非妄,遂获吉祥。

【译文】

上九,能够以敦厚笃实的德行抑止邪欲,这样就会获得吉祥。

《象传》说:“以敦厚笃实的德行抑止邪欲而获吉祥”,因为上九能将敦厚的品德保持至终。

【解说】

第六爻是客卦上爻,代表客方态度,阳爻,表示客方态度强硬。主方诚恳地阻止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对于主方是吉利的。这吉利是有条件的,主方必须诚恳地采取主动,“敦艮”中包含了诚恳与主动的意思。

第六爻阳爻在阴位,不当位,表明客方的强硬态度有可能使主方受到制约,是潜在的对主方不利因素;与三阳不有应,表明主方态度也强硬,主方不接受客方制约,那潜在因素没有成为真正的对主方不利因素。爻辞说“吉”,这吉利不是说客方的强硬态度对主方吉利,而是说如果主方诚恳地对待客方,着力改善双方关系,“敦艮”,这样做对于主方来说,是吉利的。

从卦象上看,“上九”是重迭《艮》卦的最上方的阳爻,亦即止的终极,一切都到此为止,以其更加谨慎敦厚之德将止道贯彻始终。要抑止自己的言行,必须要有敦厚的德行才行,只有敦厚诚实的抑止,才会吉祥;不然则会变为小人的投机取巧,既害人,又害己。人的操守,到了晚年容易堕落,学业在进修接近终了时,也容易荒废。这一爻强调:最后的坚持最重要,也最吉祥,这样才能止于至善。

【总论】

第52卦,艮为山(艮卦),动静适时,中下卦。

象曰:财帛常打心头走,可惜眼前难到手,

不如意时且忍耐,逢着闲事休开口。

《艮》卦是同卦(下艮上艮)相叠。《艮》为山,二山相重,喻静止。它和《震》卦相反。高潮过后,必然出现低潮,进入事物的相对静止阶段。静止如山,行、止都不失机,恰到好处;动静得宜,适可而止。《艮》卦展示“艮”形势下各种变化的可能性。代号是1:1,主卦和客卦都是《艮》卦,卦象是山,阳数是1。两座山不可能合并成一座山,但是,主客双方在一起相处,不能不相互影响,不能不相互往来。主方应当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适当主动措施改善双方关系,同时保持强硬态度,耐心地等待客方变化。

图中,红色表示当位的爻,是潜在的对主方有利因素;天蓝色表示不当位的爻,是潜在的对主方不利因素。《艮》卦中的主卦与客卦相同,相应的爻也相同,因此没有有应关系,没有阴阳和谐,没有真正的对主方有利或者不利因素,只有矛盾。矛盾有两种,一种是阴爻对阴爻,因为双方都是阴爻,没有进攻性,只有对立,没有冲突,如主卦和客卦的下爻和中爻;另一种是阳爻对阳爻,双方都有进攻性,不仅对立,而且冲突,如主卦和客卦的上爻。当前状态对于主方来说,不需要作大的改变,即使改变了,也不一定会有好效果。

如果要改变,在主卦方面,可以考虑改变第一爻,这条爻不当位,代表主方消极被动。这消极被动状态是主方衰落的结果,衰落到《艮》卦这个程度,已经很难恢复到往日积极上升的状态,不过可以阴中有阳,在可能范围内,采取一些主动措施。如果主方积极主动,正好可以利用客方的消极被动,改进主客双方关系,从而自己也有所收益。第二爻与第三爻都是当位的爻,主方应当保持,而不是改变这两个因素,特别是应当保持强硬态度,否则,形势对于主方来说将更不利。总体来说,主方应当在可能情况下采取适当的主动措施改善双方关系,同时保持强硬态度,耐心等待客方变化。至于客卦的情况,主方是不可能改变的,只有期待客方发生变化,特别是期待客方态度发生变化,如果客方态度由强硬变得随和,则对主方有利。这种变化可能是客方自己作出的,也可能是自然发生的。从经卦的艮卦到坤卦是一种常规变化,很可能自然发生,只是主方要有耐心等待。

《艮》卦阐释适可而止的道理,主要谈的是如何抑止自己的言行。行动未开始之前停止,就不会失当或身不由己,因此最为吉祥。如果不能适可而止或止而不当,勉强追随他人,会导致众叛亲离,终将忧心如焚。惟有言语行动,自我节制,动静得宜,才是吉祥的。止的最高境界是止于至善;最后的坚持尤为重要,一切必须审慎抑止为是。这需要有高深的修养,达到不为外物所动、不为贪欲所蔽的人我两忘的境界才能实现。

《艮》卦取义于“止”,阐发“抑止”邪欲的道理。“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tè)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所谓“不留”、“不接”、“不设”,正与《艮》卦“抑止”之理相通。卦辞反复申言“艮其背”之旨,正是展示“止邪”的最佳方式是使人“隔绝邪欲”,强调“心不乱”而邪已止的功效。《红楼梦》“风月宝鉴”宜照反面,“反面一照”,“妄动”能“治”,颇与卦旨妙契。卦中六爻所发的意义,又分别取象于人体各部位,从不同角度揭明“抑止”或得或失的情状。“六二”如“小腿”当行不得行,“九三”似“腰部”宜动不能动:并属施止不当之象;“初六”止于“趾”动之前,“六四”自止其“身”,“六五”慎止其“口”,“上九”敦厚于止,均为施止妥善之象。“抑止”并非绝对强调“不行”。《彖传》“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已经道出“行”、“止”间的辩证关系;“六五”“止其辅”之后导致“言有序”,更是以“止”求“行”的明显象例。因此,本卦尽管主于“止”义,“止”的目的却在于保持正确的“行”,含有“行止”必先“止邪”的微旨。那么,《大象传》言“思不出其位”,无疑是把“抑止”作为“进取”的前提。

事业:在经过一段发展后,应进行调整,暂时停止行动,总结经验教训。不可因贪名利而妄进。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谨言慎行,不要盲目追求他人。经过休整后,在适当时机到来时,再大显身手。

经商:进入停滞不前的状态,切勿盲目冒进,而宜适时停止,进入安静退守,不要受外界干扰,尤其是应该保持内心和理智上的宁静,更不要轻易与他人合作。等待时机,必有光明前途。

求名:应保持纯正的目的,静守正道。勿为功名诱惑,秉守忠厚,可得成功。

外出:慎重为好,宜另择佳日。

婚恋:重感情,彼此以诚相待,可白头到老。

决策:性格沉静、内向,不喜好活动,也不善于交际,为人忠诚老实,讲信义。注意听取他人的建议,明哲保身。机遇不到,不宜积极活动,该止则止,勿抱不切实际的想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